风险控制在水电厂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 来源:科学与技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风险控制,水电厂,安全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6-17 14:18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网结构也更加复杂,一旦遇到突发事故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鉴于水电厂在电网调峰、调频、事故备用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避免在事故发生时带来不利影响,有必要对水电厂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提高风险控制水平,维护水电厂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电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水电厂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议。
发展水电事业符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新方向,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水电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对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安全管理理念和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尤其在水电厂安全管理问题上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结构日益复杂,为了水电厂的作用发挥,有效应对突发事故,有必要对水电厂运行中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做好科学的风险控制,保障水电厂运行稳定与安全。
一、水电厂风险控制概述
水电厂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水电厂正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或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在水电厂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种类是比较多的,包括人为因素、自然风险、可控风险以及不可控风险等。为了使水电厂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必须消除风险带来的影响,所以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水电厂安全管理中科学的使用风险控制方法,可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规避运行中的潜在风险,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将损失降到最低,对水电厂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目标实现是非常重要的[1]。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迎合发展形势,水电厂运行过程中应该提高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管理理念,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消除隐患。
二、水电厂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水电厂运行模式容易成熟,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人员素质问题的影响仍然比较严重,所以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比较多。比如在大部分水电厂中都在提倡的三种方式,即少人值班、少人值守、无人值班,试图通过改进值班方式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减少人员数量的问题,但实际上多人值班的情况并没有减少。在工作人员培训方法上,创新不足,培训模式滞后,培训方式仍然以讲解、事故演习、考核等固定的方法为主。同时,水电厂运行热源以及设备检修工作之间联系不密切,工作人员的交流比较少,所以在工作中默契不够,配合不好。针对安全管理问题,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但是在实际中的执行效果比较差,安全管理理念不足,风险控制效果不佳,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
三、风险控制在水电厂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一)危险源分析
水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风险控制首先要从危险源分析入手,在水电厂运行过程中危险源比较多,利用风险控制方法可以分析危险源,消除安全隐患。危险源需要具备如下条件:首先是潜在危险性,也就是当发生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程度、损失大小等;其次是存在条件,危险源的存在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比如设备运行条件、操作条件等;最后是触发因素,也就是在一定因素下危险源才能被触发从而引发事故,人为、技术、管理或者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成为触发危险源的因素[2]。
(二)风险评估
在分析危险源以后还需要针对风险进行评估,可以采用经验分析法和技术检测法。首先是经验分析法,主要是风险分析人员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关标准等对危险源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作出判断。然后是技术检测法,需要借助专业检测装备、检测技术、检测标准等,对可能存在风险的部分进行检查并作出科学的判断。在进行风险评估以后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为技术人员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提供依据,这样才能将风险有效的控制,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等级不同、类型不同采取的应对方案和处理措施也是不同的,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对提升水电厂安全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三)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为了消除风险以及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带来的后果,常见的风险控制方法如下:
置换法主要是将风险率比较高的设备淘汰,使用不存在风险或风险率比较低的设备,这是水电厂运行中比较常见的风险控制方法[3]。比如当发现励磁系统中的励磁调机器输出不正常的情况,为了避免风险引发事故发生,可以置换励磁调机器,然后在观察机器的输出情况,判断问题是否出在机器上,从而规避不确定性的事故原因带来的影响。
消除法是从根源上将风险消除,比如水电厂运行中常见的设备老化、设备磨损、设备异常等风险,都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从根源上消除隐患的。设备老化的可以用新的设备更换、运行异常的设备可以让维修人员及时检查和维修,从而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水电厂运行过程中设备数量比较多,而且整个系统比较繁杂,仅仅依靠消除法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
隔离法主要是将危险源隔离开,比如发电机风洞内发现绝缘味道且伴有浓烟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隔离法,避免发电机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工程法主要是从优化设计方案、优化管理系统等方面将危险源进行合理的控制,消除安全风险。在水电厂运行中经常会存在设备选型不明确、不合理,设备和系统设计、安装等不合理,增加安全隐患。通过工程法可依次对设备、系统等进行全面优化,保证正常的工作效率前提下,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电厂规模日益壮大以及我国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有必要提高安全管理的重视,通过科学的风险控制方法消除水电厂运行中的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保证水电厂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提高水电厂运行最大化效益。
参考文献
[1]任鹏,汪登华.风险控制在水电厂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20, (23):99-100.
[2]林永健.风险控制在电厂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机电信息,2020, (09):109-110.
[3]张勇.风险控制在水电厂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大科技, 2015,(017):8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