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造芯理想不?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理想,自研,芯片
  • 发布时间:2022-08-05 11:42

  关于新势力车企造芯这件事,理想绝对是“蔚小理”中官宣最慢的一个,但却在闷不吭声中最先落地了实体造芯公司。

  近日,四川理想智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想智动)正式成立,随即被发现,该公司实则为理想汽车关联企业——Leading Ideal HK Limited 全资控股,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道路机动车辆生产、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及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

  据悉,理想智动注册资本为1 亿元,法人代表是George Li,而George Li 同时也是佛吉亚(常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此外,Leading Ideal HK Limited 实际控制企业数量达到86 家,均为理想汽车关联企业,其中,理想智动监事冯伟丽更是在多家理想汽车关联公司中担任监事。

  虽然截至发稿时,理想汽车并未就是否自研芯片一事进行答复,但理想智动业务范围包含芯片设计这一事实,就已经在昭告天下——理想汽车自研芯片已经在路上了。

  为何要造芯?

  为何要自研芯片?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了应对缺芯大环境。实际上,理想汽车曾多次因芯片短缺而影响生产交付。2021 年10 月,其在官方 APP 上就表示过,受制于马来西亚疫情因素限制,毫米波雷达的芯片供应出现严重短缺,部分车型被迫“缺配”交付,终端销量也因此受到不小影响。

  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受制于零部件短缺影响, 2022 年4 月只交付4 167 辆理想ONE,同比下滑24.77%,环比下滑62.23%,销量只有1 月份的 1/3,是自去年2 月份以来销量最低值。正因如此,理想汽车对于自研芯片有着更加深切的诉求。

  其次,新势力车企布局半导体产业,还能在一定时期内享受到国家宏观政策所带来的红利。众所周知,我国正在大力推动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出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再有,新势力造车本就是一个喜欢“跟风” 的圈子,车企自研芯片最早也是由其行业“大哥” 特斯拉开始的。其中,最被业界津津乐道的就是特斯拉自研的自动驾驶专属芯片,在算力上甚至超过了英伟达的通用芯片。

  有经验可循后,国内造车新势力同行无不视其为一条行得通的路,并相继“效仿”,小鹏、蔚来就在该领域有所动作。其中,蔚来在2020 年成立了Smart Hardware 硬件团队,宣布开始自研自动驾驶芯片,项目由创始人李斌亲自推动;小鹏则在2021 年4 月传出会于中美两地同时开启自动驾驶芯片项目,有望在2022 年实现流片。在同行带动下,理想汽车自研芯片的需求越发强烈了。

  要造什么芯?

  相比理想汽车斥资1 亿元成立新公司加入自研芯片队伍,业内可能更为关注的是理想汽车接下来要造什么芯?有人说是自动驾驶芯片,也有人说是SiC(碳化硅)芯片。

  或许,理想汽车会像特斯拉一样,建立自动驾驶闭环。特斯拉仅用三年时间就成功推出了自研的自动驾驶芯片,完成了由供应商模式向自主开发模式的转变,也因此奠定了特斯拉L2 自动驾驶功能的行业标杆地位,而这一切都被理想汽车看到。

  反观理想汽车,其2020 款理想ONE、2021 款理想ONE、理想L9 三款车型分别搭载了来自 Mobileye、地平线、英伟达三个不同供应商的自动驾驶芯片。如何才能拥有一颗“更自主”的自动驾驶芯片,或许正是理想汽车的真正理想。加之早前就已经布局了相当长时间的自动驾

  驶算法自研,理想汽车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尽在情理之中。而且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下的代表企业,理想汽车深知一辆智能电动车光有软件优势还不够,如果能掌握AI 芯片设计权,就意味着将车的灵魂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与此同时,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和家)不久前还与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安半导体)成立了专门研发SiC 芯片的合营公司,其中,车和家控股70%、三安半导体控股 30%。可见,理想汽车布局车用 SiC 芯片、模块市场的举动也十分明显,未来会进一步强化SiC 芯片的落地部署。

  另据TrendForce 集邦咨询预估,到2025 年,在全球SiC 功率市场中,新能源汽车将占62% 的市场规模。在此趋势下,布局SiC 芯片俨然成为车企业务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理想汽车来说更是如此,选择与龙头企业三安半导体合作也称得上是一步稳棋。

  阻力有哪些?

  然而,一颗芯片从定义、设计到流片和规模量产,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就能造出芯片来。首先,如何解决人和钱就是头等难题,由于芯片行业是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所以缺人、抢人成了芯片行业的常态。

  其次,相比“抢人”大战,理想汽车还能拿出多少钱来造芯也备受质疑。从去年数据来看,理想汽车共实现收入270.1 亿元,同比增 185.6%,但亏损也同比扩大了111.9%,至3.215 亿元。即便理想汽车现金流还算充裕,但如果迟迟不见成果,造芯就会变成一个填不满的研发无底洞,这也是其他车企多选择与芯片公司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当好不容易设计出高制程芯片后,如何找寻代工厂更令人头疼。目前,国内最领先的工艺只有加工7 nm 芯片,也就是说,如果理想汽车研发出来的是采用5 nm 甚至更高制程的芯片,那么能为这些芯片代工的就只有台积电、三星这类为数不多的国际巨头,然而,这些代工企业的光刻机均被荷兰企业ASML 垄断。

  华为就是最惨的例子,由于台积电、三星等企业是不会为华为做芯片代工的,所以即便华为虽然手握性能领先的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但却不得不退出手机市场。这一点,理想汽车是否做好了准备?一旦国内新势力车企成长为能在全球舞台上与特斯拉、福特和通用等跨国车企对抗后,华为的前车之鉴就很有可能降临在“蔚小理”身上。

  与此同时,车企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布局是否会影响到现有供应链上的合作,这也是理想汽车需要考虑的问题。总而言之,顶着“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光环的理想汽车,在芯片领域还只是一个门外汉,虽然车企自研造芯的热潮一浪更比一浪高,但并非条条大路都通向罗马,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