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9-20 10:52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且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且与实际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高中物理的理论知识等内容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增强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深度融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文章对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叙述,并且提出了有效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主要是为了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总体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理念被提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教学理念由来已久,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为教育的目的。”尤其针对高中物理这一学科来说,其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是在行业生产、人们的吃穿住行中,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立足于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借助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行为,并影响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生的物理知识传授,并向学生进行物理理论知识的灌输。在这一教学模式和理念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物理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连接,促使教学过程为生活服务,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借助生活场景进行课前导入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可以很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实现高效物理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基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与其相适应的生活化场景,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进而更好地开展高中物理课堂学习。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教学
在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具体组织和开展教学时,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积极寻找与其相适应的生活现象和生活问题,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通过生活化物理情境的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也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全面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四)开展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这一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实际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在高中物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全面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展物理实践的时候,为保障其顺利开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实践的主题,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物理实践活动。
(五)开设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物理实验也是深化物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逐渐实现实验的生活化教学,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一方面,在开展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寻求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间的切入点,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实验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验学习;另一方面,在开展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时,还要采取贴近学生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最常见的橡皮筋、易拉罐和弹簧等,开展具有生活化的物理实验,进而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验学习。
(六)设计生活化的物理作业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查的重要途径。但在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基本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并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极易导致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而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结合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将物理知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联系,真正实现物理作业的生活化。同时,在生活化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设置课后作业时还可以改变传统的书本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社会,针对某一物理现象调查、分析和研究,或者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等。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形式,有效丰富了课后作业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课后作业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现状,遵循一定的原则,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要利用生活场景做课前导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实践,开设生活化的物理实验,设计生活化的物理作业等,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启芬. 浅谈高中物理如何有效渗透生活化教学[J]. 东西南北:教育, 2021(8):1.
[2]王光宏, 谭玉玲.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中的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