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医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脑卒中,中医康复,治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9-26 21:09
【摘要】 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受我国人口老龄化状态的影响,脑卒中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在发病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仍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不良结局,常规西医康复疗法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无法彻底根除相关病理表现。基于中医学理论,在脑卒中患者病情康复阶段开展针灸、中药汤剂、推拿、养生锻炼等多种中医康复干预措施,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生理状态的有效改善,促进神经功能改善,优化心脑血管的生理功能,进一步提升脑卒中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中,脑卒中疾病属于“中风”范畴,发病后患者通常伴有昏厥、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1]。中医学理论认为,中风是由于患者气阴两虚、内风滋生、心火旺盛、风痰、湿痰瘀阻、血虚血瘀、气逆等病理因素而导致,病位涉及心、肝、脾、胃及经络血脉,是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2]。临床治疗干预中,通过中医针灸、中药汤剂、推拿及养生锻炼等多种方式均可有效改善症状,恢复患者的生理状态[3]。基于当前医疗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对针灸、中药汤剂、针药结合、推拿康复及养生锻炼干预脑卒中患者康复效率的影响进行综述[4]。
1 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率的影响
针灸为传统中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疗法之一,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将医用毫针以一定的角度、力度刺入特定部位,通过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刺激相关部位,从而达到改善机体状态、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的特定部位称为穴位,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通过针刺不同穴位,能够针对性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调节局部神经功能状态。以艾柱灸烤的治疗方式被称为灸法,根据灸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艾灸、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闫志刚[5]通过在特定穴位上点燃灸柱,利用热灼等来刺激局部的神经,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效果显著。针灸治疗本是一体,联合使用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万姹嫣等[6]实施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并发尿失禁患者,发现针灸治疗对于尿失禁并发症也有一定的效果,改善了患者尿失禁症状。许渭[7]就针对性分析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在实施针灸及康复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同理,在于策[8]的研究中,通过对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分析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针灸疗法,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证实针灸治疗对患者偏瘫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并有效提升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生活质量,同时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方面也短于对照组。
2 中药汤剂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率的影响
中药汤剂是指将药材饮片或粗颗粒通过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的方式取得药汁以治疗疾病的方法[9]。中药汤剂在我国已流传数千年之久,方剂组成基于中医辨证施治可增减相关药物,临床使用具有广泛性,胡建英[10]等指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案中,患者对于中药汤剂的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调查显示是由于中药汤剂存在味苦、量大、需即时制备的缺点。桃红四物汤、化瘀通络汤、血府逐瘀汤等基础方剂在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康复阶段中应用较为广泛。孙秀娟[11]将桃红四物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中风患者,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杨彩霞[12]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表明在临床实施治疗过程中需要评估患者是否伴有气郁、血滞、燥湿、畏寒、盗汗、惊厥等症状而增减药物,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郭小满[13]和屈艳芳[14]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展开了研究,发现采用化瘀通络汤、血府逐瘀汤等方剂,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患者显著。常永霞等[15]以141例脑梗死恢复早期痰瘀阻络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71例接受常规中风回春丸药物治疗;观察组70例接受内服涤痰汤和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6周与1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陈妹[16]和龚星艳[17]均为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治疗联合康复护理,有效证实中药方剂能有效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提升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促进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3 针药结合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率的影响
在传统中医治疗方案中,除了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案外,中药汤剂的使用也是中医治疗方案中极为重要的占比。杨继英[18]选取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实施化痰通络汤结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肢体功能量表评分、生化指标因子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可以更好地改善疾病症状。张磊[19]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药剂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现通过针灸干预能舒筋活络,运行气血,改善机体状态及关节功能状态。梅诗雪[20]指出针灸能有效加速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脑部血液流动及血管的微循环,促进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吴培香[21]的研究指出,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并基于患者相关症状随症加减,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的干预,促进患者身心状态的有效改善,优化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高鹤[22]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阶段,实施中药方剂与针灸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保证了临床康复疗效及患者身心状态的有效提升。刘静等[23]以痰瘀互结型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接受针药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葛芳[24]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洼田饮水试验中分值显著降低、吞咽障碍程度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明显优化。张擎[25]发现痰瘀互结证脑梗死患者接受针药结合治疗方案的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4 推拿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率的影响
推拿是基于传统中医学理论,以推拿提捏揉等手法,在经络穴位等部位进行治疗的物理疗法。其通过医者双手在患者体表伤患处、不适处、穴位及疼痛处以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的手法进行物理干预,以达到舒筋通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临床疗效。苏玉桃[26]指出推拿床操作简便且无副作用,对老年脑卒中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机体功能改善效果良好。陈琦琦[27]以9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与接受推拿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机体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5 养生锻炼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率的影响
中医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改善生理状态,达到延年益寿的活动。中医养生基于传统中医学理论,重视整体性与系统性,通过相关养生方式的实施,预防相关病情,保证患者生理状态的有效调节。李侠[28]、孟霞[29]的研究均显示,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康复来说,中医养生干预措施的实施能更好地实现患者强身健体、增强意志、改善机体免疫力的目的,帮助患者调节生理状态[30]。
6 小结
康复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康复,其能促进脑部神经功能及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关节痉挛等不良结局的发生。常规西医治疗中通常采用持续性服用药物及复健措施进行干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本文进一步证实了中医康复治疗方案中针灸、中药方剂、针药结合、推拿及养生锻炼等多种方式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康复早期开展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站立、独立行走等基本生理功能的恢复,并有效优化神经功能、语言表达能力等,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在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康复阶段,康复干预措施的开展应从治疗后尽早介入,以更好地促进患者身心状态的改善与调节。
7 参考文献
[1] 黄艳,朱沙利,冯玲.脑卒中后足下垂步行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89-192.
[2] 李昭莹,李炯伟,杨然,等.脑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的中医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6):1115-1119.
[3] 郭祎莎,毕霞.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3):36-39.
[4] 章薇,娄必丹,李金香,等.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J].康复学报,2021,31(6):437-447.
[5] 闫志刚.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3):123-124.
[6] 万姹嫣,贾超,万绮雯,等.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并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4):103-106.
[7] 许渭.分析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J].人人健康,2020 (7):11.
[8] 于策.观察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中的作用[J].健康大视野,2020(8):108,111.
[9] 史芝璟,黄瑾,居珺,等.区域医联体背景下的4C中医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9):843-846,849.
[10] 胡建英,黄晓.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7):123-125.
[11] 孙秀娟.中药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J].家有孕宝,2021,3(20):174-174.
[12] 杨彩霞.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3(4):257-258.
[13] 郭小满.中医康复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21,51(11):1310-1312,1322.
[14] 屈艳芳.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康复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356-358.
[15] 常永霞,李姣,侯文丽,等.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对脑梗死恢复早期痰瘀阻络证脑神经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135-140.
[16] 陈妹.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1):138-139.
[17] 龚星艳,李鑫,陈瑶环.中医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0):122-124.
[18] 杨继英.化痰通络汤结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修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东方药膳,2020(16):214.
[19] 张磊,张静莎.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5):148-149.
[20] 梅诗雪,刘敏乐,董烨雯,等.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生理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1):88-90.
[21] 吴培香,徐翠,肖利允,等.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18):3357-3359.
[22] 高鹤.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18):3357-3359.
[23] 刘静,李道伟,李保民,等.针药并用对痰瘀互结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20,13(3):412-415.
[24] 葛芳,黄雯,王月英.基于Brunnstrom分期理论的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1):1518-1519.
[25] 张擎.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5):176-179.
[26] 苏玉桃,邵礼成,左杏梅.中医护理技术对老年脑卒中胃肠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2022,35(3):712-715.
[27] 程琦琦.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健康养生,2020(1):161.
[28] 李侠,于为晶,赵玲.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22, 38(15):108-110.
[29] 孟霞,王聪梅,吴洁.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2,37(7):1295-1297.
[30] 魏立萍.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9):26-28.
[2022-03-21收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