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癌症患者的护理安全因素与管理要点
- 来源:系统医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影响癌症患者,护理安全因素,管理要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0-25 09:48
摘要: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消除不安全因素,提出减少对策,使护理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切实做到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增强了法制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护理专业技术操作的训练,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认真履行护士的职责。
引言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饮食结构也越来越丰富,这就导致不健康饮食现象屡见不鲜。此外,受到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人的生活状态也不合理。受到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现代疾病的种类、数量及严重性也在不断提升。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对医院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近年来,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还在不断增长,这表明医院的护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1.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
1.1 技术因素
主要是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护士护理缺乏业务知识,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从而发生事故。
1.2 人为因素
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等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目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都有较大的提高,如果不能及时地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合理增加人员数量。
1.3 工作责任心因素
护士有着特殊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长期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倦,产生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有的甚至希望脱离护理岗位。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不好,以致发生医患纠纷,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因素。
1.4 多元角色行为因素
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长期繁重的工作,重复性夜班,多角色负担以及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数量不足、超负荷工作,使一部分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想脱离护理岗位。因此,在工作中心情差,情绪波动大,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对病人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以至发生护患纠纷,给病人身心带来不安全结果。
2.提高护理安全的管理要点
2.1 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有直接关系,如果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不足,就会影响护理质量;相反,如果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水平,就能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护理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医院应当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例如,定时开展培训和讲座都是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在培训结束之后,医院还需要对她们进行技术考核,考核结果合格之后才能停止培训。此外是,护士长也要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让她们能够真正了解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她们在工作中态度才会更加端正,行事也会更加严谨。
2.2 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他们普及医疗常识
医患之间良好的配合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但是由于某些患者的医疗常识不足,所以在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患者配合度低甚至抵触情况的出现。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让他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主动配合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会得到提升。此外,护理工作不仅要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的护理,而且还要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护理。在疾病的折磨下,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朝着不好的方向转变,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患者的康复速度就会收到影响,如果长时间保持这种心理状态,患者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认清这一问题,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并运用肢体手段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得患者能够放下心理包袱,保持稳定情绪,认真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2.3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护理模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一套完善的制度之上,只有这样护理工作的效果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当前医院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少,而护理工作的压力却很大,所以医院应当设立一套完善的轮班和值班制度,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还要给予是护理人员充足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医院还要建立一套合适的奖惩制度,运用这种制度能够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
2.4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
临床近7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护士是病人的守护神,是病人的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甚至是老师。而在家中护士又扮演女儿、妻子等多种角色。当工作任务重或超负荷时,大多护士无法适应角色的转换,出现冲突。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我科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在有限范围内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缩短上夜班时间,随时进行合理调配,家远的护士给予午休场所,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的重要作用,更加努力工作,实现人生价值。所有这些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不安全因素减少。
2.5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护理安全
认识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因此,我科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利用各种查房、讲座、交接班时间进行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一预见性隐患和每一次的小差错、小失误,均一查到底,分清责任,接受教训。
3.结束语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全安因素的前提,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事业的发展的技术进步应该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营造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为关怀的和谐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竹婴,杨术兰,付雪梅.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29-133.
[2]张静.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321-322.
[3]董艳.神经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与安全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21):4477-4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