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来源:系统医学
  • 关键字:急诊,护理工作,缺陷
  • 发布时间:2022-10-25 09:51

  摘要:随着新时期人们收入的提高和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变多,人们提高了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从而对医患关系有了新的要求。而急诊科承担着医院急救的重大任务,具有抢救患者危重、随机、节奏快、家属心情急躁等特点。各种不安因素的存在易导致医患冲突。本文通过分析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探求解决的对策。

  随着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对急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急诊护理工作压力增大,在特殊急诊医疗环境下,让护理工作人员逐渐适应这种变化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护士心理压力持续累积导致超负荷

  一般情况下,急诊接待的患者多为病情急难险重,对于护士的要求就是要快速、准确的判别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救治。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甚至会影响就诊秩序。同时,护士也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急诊护士面临“针刺伤”的概率较高,长时间下处于一种恐惧状态,心理阴影比针刺伤更严重。急诊观察室的床位经常会供不应求的现象,增加床位带来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又会增加工作量,大量的急诊护理都存在加班的现象。长期的加班会导致压力累计,使得部分急诊护理人员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例如神经性耳聋、胃溃疡等。

  1.2 工作任务量严重超出人员数量

  正是由于急诊科的特点是急、危、重,所以对急诊科的要求水平较高。一方面,参与急救护理的医生数量少,护理人员多,这种不对等的情况往往导致出现护理失误或护理缺陷。例如会出现病人坠床、跌伤等情况,或者出现搬运病人时引流管脱落,错漏或未及时送检标本等失误。另一方面,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确。同时急诊病人往往会出现短时间内病人比较集中,例如节假日、夜间等情况,且急诊病人都有着自己的病最严重需要优先抢救的心态,这也对急诊护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有经验的护士才能处理好协调,按照轻重缓急处置病人。

  1.3 急诊医疗环境开放式

  一方面由于急诊要求快速治疗的特性,多数需要在现场或者较为开放的区域进行即刻救治,这就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医疗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都收到了患者家属的瞩目,这无形中大大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部分家属在遇到不理解的医疗情况是,容易出现扰乱医疗秩序的情况。另一方面,开放式的医疗环境也容易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即急诊护士面临“针刺伤”的风险。新时期,容易遇到处于潜伏期和未明确诊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人类免疫缺陷、乙肝等传染性疾病,都是极易在急诊室遇到的病毒,而被这些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感染概率较高,这无形中也会增强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

  1.4 医患矛盾激增,影响效率

  一方面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医患关系简单的定位为消费关系。对于在救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结为消费冲突。一旦出现期望背离,医疗投诉和纠纷就相应的增加了。另一方面,急诊患者由于病症较急,病人家属心情焦虑,易于情绪激动,对于医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较为敏感,易于产生误解,更有甚者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因此新时期以来,医患矛盾激增,新闻热点频发,更有甚者引发医护群体恐慌。

  1.5 急诊地位较低且收入不高

  由于急诊地位在医院中的地位较低,导致部分急诊医护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意义,重视程度不够。医院对急诊医护的配置数量较低,面对大量的晚夜班病人,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相关文献中报道显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也不够好,存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这也打击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心理不平衡。

  二、急诊护理工作解决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相关制度保障

  一方面严格执行医院规定的各项操作流程,务必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要明确,规章制度是保护护理人员的利器。急诊的各项规章制度均明确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能范围,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护士的法律法规培训,做到急诊护理人员人人知“法”、懂“法”。另一方面,科室会针对性的成立监督小组,针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定的行为和环节进行督导,力求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要求要对急诊区域内的药品和仪器定点摆放,并要求交接时清点并做好信息记录,上传到大数据平台,实时定位。确保能够定时定量定位定人管理。

  2.2 管理人性化

  要从改善急诊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高科技大数据系统,避免重复性的就诊记录,既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优雅的就医环境,也为患者节约就诊时间,提高就诊时效性。另一方面,做好急诊护理的后勤保障工作。从生活、工作多方面给予急诊护士的尊重和关爱,为护士们创造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力度,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提高默契配合度,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2.3 增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新时期的医患矛盾频发,要求新时期的医护模式需要改变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在救护过程中,一方面增强换位思考的能力。对于经受病痛的患者换位思考,用乐观开朗和温柔细致的态度对待患者,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敌对情绪。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水平、年龄等因素调整交流方式,确保准确领会患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意图,并尽力给予答复。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要尽快为其寻找家属到场,有了家属的陪伴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病痛。对于患者家属的疑惑,要注重沟通协调,尽快解答回复,将潜在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医护人员的表情、语气和举止都属于非语言沟通的因素之一,注重该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往往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暖心的问候就能带给患者安心,并取得理解和配合。

  2.4 提高急救技能能力

  急救技能是急诊护理工作的根本。如何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实施抢救,是解决医患矛盾的第一要义。一方面,医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培训计划,即急救技能培训。可以选派高精尖的医护专家,也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开展培训,做好“传、帮、带”工作,做好实习生的带教,再详细耐心中教导科室规章、工作仪器使用方法,明确急救护理工作的严肃性,提高新人的责任感,确保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例如指导年轻护士注重护理操作的准确快速,动作规范、轻柔,要以为患者减轻病痛为前提。另一方面,也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医护人员外出规培进修学习。通过不同医院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专业技能和护理水平。

  2.5 弹性轮班机制

  建立弹性化的轮班机制,合理配置急诊护理的人力资源,对于一些单位时间患者较为集中的时间节点,可以多安排人员值班,在患者少的阶段灵活降低值班人数,有利于最大效率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予护理人员充足的休息时间,更好的调整状态,服务患者。管理者需要注重各班人员的搭配,例如男女护士的比例,主治医生和护士的比例等。

  小结

  急诊作为新时代正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的学科,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风险性,对于急诊护理工作者要求与日俱增。为了避免出现医患矛盾“一念之差”,作为急诊护理工作者本身,需要增强自身认识,严格执行操作规定,提高急救技能,增强沟通水平。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做的“先知道,先告知,先预防”,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田虹,邵冬梅,李玉红.急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缺陷及对策[J]. 新疆医学, 2013:148-149.

  [2] 赵丽花.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 基础医学论坛, 2012:2822-2823.

  [3] 季雪梅.急诊护理工作面临医患矛盾对策的探讨[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6:137-138.

  [4] 石红芳.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 人人健康, 2016:241.

  [5] 张美丽.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3379-3380.

  [6] 李小燕.突发事件中群体伤急救护理工作坍台[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168-16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