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让个人终端技术活力再现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移动,个人终端,技术,活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2-25 10:51
的确,在过去的十多年间,PC主导着个人终端市场,其技术步伐一直在跟随着Wintel的技术节奏,除了英特尔的主频、制程和平台以及微软的Windows一代代升级,鲜有技术看点,在一个过分集中或者一家独大的技术领域,“故事”匮乏不可避免。
在个人终端市场,移动终端超越PC已经是大势所趋,IDC的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从1.735亿部增长到3.026亿部,PC销量则从3.048亿台增长到3.642亿台。PC的增长速度在放缓,智能手机的增长在加速,并且在2010年的第四季度,智能手机以1.009亿台的销量首次超越了PC的9210万台。2010年,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了1700万台,2011年将增长162%,达到4460万台,到2012年有望达到7080万台。
相较于PC,移动终端所涉及的移动互联产业链更加宽泛,所以参与的玩家也更多,AT&T和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华为和中兴等传统通信设备厂商、高通和威盛等核心芯片厂商、微软和苹果等系统厂商、联想和惠普等PC厂商、RIM和诺基亚等手机厂商、谷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还有众多的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都会加入其中,玩家多了,“故事”自然也会更丰富精彩。
首先在核心芯片领域,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有高通、德州仪器、博通,还有三星电子、ST-Ericsson、nVidia,英特尔和AMD早晚也会加入,除了之前主导的ARM架构,X86架构也会引入。多家厂商同时参与,可以使处理器技术有更多的方向和多种选择,也会有更多的技术突破和跨越。
在操作系统领域,智能手机随着诺基亚和微软的合作,竞争格局开始明朗,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和微软的WindowsPhone声势稍大,不过RIM的黑莓和诺基亚的Symbian也不容忽视。
而在平板电脑领域,除了iOS、谷歌的Android和微软的Windows之外,惠普的WebOS和RIM的QNX同样极具竞争力。
除了以上的核心技术,网络接入、显示、操控、功耗、尺寸和重量、设计、应用开发等关乎用户体验和应用水平的技术也会影响移动终端的发展。
移动终端领域由于有宽泛的技术参与者,也会因此有更多的技术悬疑,技术创新活力更强,技术看点自然也会更多。
创新和活力是技术进步的基础,也是产业发展的动力,移动终端的技术也将是移动互联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