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手机原生态调查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乡村,手机,原生态,调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2-25 12:46
10年前,带着手机回家过年,是打工仔的梦想;
10年后,庄稼地里响起了彩铃声,上网偷菜才是时髦。
连续两年关注中国乡村IT原生态后,这次,我们锁定了手机。
今年春节,本报记者再次奔赴江西九江、重庆龙水、陕西蒲城等地区,对中国乡村的手机普及和应用进行实地摸底。调查证明了我们的判断——手机,正在成为农村IT的先锋力量。
贵州习水:
习水县矿产、森林、耕地等资源丰富,近年来,经济不断好转,居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滋润。
买手机 不差钱
2月1日,除夕前的最后一个赶集天,习水县城东皇镇上热闹非凡,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大街上人潮拥挤,有背背篓的,也有直接开车进行年货大采购的。车声、叫卖声和牲畜的叫声混杂一片。
素有“黔北煤海”、“美酒之都”之称的习水县位于贵州省黔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旅游、森林、水能、非耕地等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好转,县城居民的日子也显得越来越滋润。
在广州打工的程寨乡农民陈雨,是习水县颇有身家的“老板”,在外十多年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如今在县城中心位置的一套大三居和自己的“现代”私家车,衣锦还乡。
2月1日,陈雨早早就去了移动营业厅,打算为老婆挑一款漂亮的手机作为新年礼物。
“听朋友说新春购机有很多折扣,而且入网交50元就赠送150元的话费,很划算,正赶上过节,换个新手机,迎接新气象嘛。”陈雨一边跟记者说着一边走进了中国移动营业厅的大门。
营业厅内,赶着春节购机活动而来的人,已经挤了不少,有些柜台前排起了长队。
“3680元的那个摩托罗拉全触摸屏的给我来一个,关键是要能手写,我们没念过什么书,不会拼音,发个短信什么的只能手写。”在县城开花坊的老板沈节向营业员喊到。
“我要一个铃声音量大的,待机时间长的,功能无所谓,最主要是听得见电话响,少充电,省事的。”人群后面的一个背着小孩,提着大包小包的老大爷说。
营业员曾茜告诉记者,他们销售从699元到3800元不同价位的不同机型,每一款都销售火爆。“现在乡镇的农民富了,最近几年手机的销售数量成倍地增长,购买的人排起了长龙,客户对手机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
这样的场面在5年前几乎根本无法想象。
5年前,手机对于乡村的农民来说想都不敢想,“以前的话,村里有谁家装上一个座机都要照顾周围几家住户,大家要打电话都去装了座机的村民家里打。别看现在移动的信号站都建到了我们村的山头上,几年前村里面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我们也根本没想过能用上手机。”黄大姐告诉记者,她住在县城旁边的伏龙村,刚刚给在县城读高中的小女儿买了一部手机,“又能上网又能拍照,功能可多了。”
“我敢说习水县城的手机普及率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就算是各乡镇起码也在80%左右,现在的农民挣了钱舍得花了。”习水县城电信的一个员工告诉记者。
据介绍,习水县“村村通”工程于2007年全面竣工,全县2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为提高对农村客户的服务水平,县城运营商还通过开设乡镇青年励业营业厅、空中营业厅等完善农村业务受理渠道。基本实现了“网点贴身就近,服务无处不在”的效果。
除此之外,运营商开展大量入网优惠和购机促销活动,就连iPhone 4这样的高端手机也在县城风靡起来。针对春节,习水联通还对iPhone 4进行了促销,6380元购iPhone 4,每个月288元的话费,分两年逐月返还,客户可以选择分期按月支付,也可以一次性付清。
钱刚是习水县城几家煤矿的老板,从北京毕业后回到家乡经营自家的矿产生意,他是县城最早一批使用iPhone的人之一,新年前他又换了一台iPhone 4。“我喜欢它超强的体验,不论是用它看电视还是玩游戏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年轻人喜欢这样新鲜的产品,再说现在咱也‘不差钱’”。说完他用手机马上给旁边的女朋友照了一张相片,传到自己的微博上,分享给了朋友。
江西九江:
九江县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曾经大量外出的务工者,开始选择留在家乡。
手机偷菜最时髦
外出打工人员多,是九江的特色。每年,外出打工的人都会利用春节回家的几天,四处看看家乡的变化。最近两年,他们发现,这个自古就有“九省通衢”、“鱼米之乡”之称的江西“北大门”变化特别大。
最近两年,九江县被纳入了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工程中,加上九江市制定的“大九江规划”等政策,九江县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开始选择留在家乡工作,吴文慧就是其中的一个。
看着过去熟悉的家乡一点点消失,吴文慧总是感慨许多。每当走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她都会用手机拍下来。“其实用单反相机拍更专业,但携带不方便,我的手机有1200万像素,成像效果还不错。”吴文慧想把这些都留下来,给自己做个纪念。
今年春节,受持续不断的阴雨天气影响,九江的气温达到了近几年的最低。怕冷的吴文慧回到家里就不太愿意出门,躲在被窝里用手机发短信、偷菜、看电子书,是她这个春节最惬意的“享受”。
“我以前都是用电脑上网,但现在慢慢开始习惯用手机上网。在QQ农场里,我种的是黄金果,两天才能成熟,不快点收,就会被好友偷光。所以要掌握好时间,有时候在外面,电脑用不了,我就用手机收菜、偷菜,非常方便,随时随地可以玩。”吴文慧向记者大谈手机上网的好处。
除了偷菜,吴文慧还喜欢把手机当作MP3来播放音乐。常常早上一睁眼,吴文慧就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伴着音乐的节奏,起床穿衣。“我已经依赖上手机了,一个人无聊的时候,手机是最好的打发时间的工具。”在吴文慧的眼里,手机早就不只是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工具了。
春节期间,从外地回来的朋友们又给吴文慧介绍了一个新玩意——微博。聚会的时候,朋友们时不时地掏出手机,有事没事发个微博,有的还直接拍照上传。“看起来挺有意思的。”在朋友的说明和介绍下,吴文慧也觉得微博不错,决定注册一个账号体验一把:“我可以把我拍的那些照片分享给不在家乡的朋友们。”
除了自己使用,吴文慧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表弟盯着他的“QQ农场”。表弟读高中,学校规定不能带手机去学校。老师也严格要求带手机的同学上课必须关机,这让玩偷菜正上瘾的表弟没法及时收菜。
吴文慧告诉记者,在表弟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有手机,而且对各种手机应用他们都烂熟于心,如聊QQ、听音乐、偷菜、看小说等。
“这些孩子们都是用压岁钱买手机,所以每年一过完年,表弟班里都会有不少同学换新手机。”吴文慧说。据了解,这两年九江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1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142元,都增长了10%,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高中生们用的手机大多都是1000多元的,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还会花2000多元买一个牌子好、功能多的手机。”
其实,吴文慧也想趁过年给自己换一台手机。“现在自己工作赚钱了,而且这个手机也已经用了两年了,我就想换个触摸屏的。”吴文慧说,她最先想到的是iPhone。但是联通的促销活动并不太适合她——免费的16GB iPhone 4每月需要286元话费;如果选择每月96元的话费套餐,还需要交3899元。但实际上,96元套餐里包含的话费和流量,她也根本用不完。除此之外,吴文慧现在是中国移动的用户,“如果换了iPhone,我就得换联通的号码,一是换号很麻烦,二是联通的信号比移动差很多,而且九江有3G网络的地方也不多。”吴文慧说,她打算找个时间去商场看看,换个触摸屏的手机。
陕西蒲城:
蒲城县是陕西知名的农业大县,还拥有煤矿、水泥和花炮等地方工业,大多数家庭过着富足的日子。
发着彩信喝着酒
大年初一,街道虽然不如平时车水马龙,而在有“花炮之乡”美誉的陕西渭南市蒲城县城,满眼的红纸屑在每家每户门前铺起了厚厚的红毯,空气中弥漫着尚未消散的花炮味,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蒲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这里处于中国的地理核心位置,它是陕西省知名的农业大县,拥有“酥梨之乡”、“陕西粮仓”的美誉;还有煤矿、水泥等地方工业,大多数家庭过着富足的日子。
今年63岁的张大军就是蒲城县一个普通的居民,生在蒲城农村,到县城工作,一辈子没怎么出过远门,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县城盖了一栋两层小楼,给女儿买了车做嫁妆,正在供儿子在城里念大学。
初一,张大军特意起了个大早,准备带着城里回来的三弟一家,回农村老家看望80多岁的父母。
出门前,张大军掏出手机,给留在村里照顾父母的二弟,和农村的叔伯舅舅们打了一圈电话,说好了要去给他们挨个拜年之后,就坐着三弟一家的车出发了。
“虽说县城离农村老家也就十几公里,但平时也没多少时间回去。难得老三一家子也回来了。”张大军一边说着,一边高兴地用手机拍着沿途那些曾经熟悉的风景。
“手机是儿子帮我挑的,屏幕大、声音响,而且能拍照,方便得很。”张大军说,他现在最喜欢做两件事,一是吃饭的时候可以喝点小酒,二就是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和拍照片。
过去,电话在蒲城是个稀罕的东西,别说老家的人了,就是张大军自己都觉得打电话贵,总舍不得。而最近几年,蒲城县的手机价格不断下降,对张大军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手机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
“现在农村的亲戚们,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和没上学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平时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很方便,有时候我们还用彩信发照片。”张大军说。
据了解,蒲城所属的渭南移动,从1999年全市只有一台交换机、25个基站和2万多客户,不断发展至今,蒲城县辖区内手机信号覆盖接近100%。而从2007年起,运营商还特别针对农民推出了各种服务和优惠。
比如春节期间,针对从城里返乡的打工人员,运营商还推出了“异地交费随时随地”、“春节回家不换号”等服务。
在张大军的老家蒲城县兴镇桑楼村村口,记者注意到一个大幅刷墙广告“中国移动家园卡,话费低至1毛钱”。站在村口等着张大军的侄子,一看到他就掏出手机,把家里人都招呼了出来。其实他们就住在村口,“过去站在家门口喊一声就都听见了。”
进了家门,看到二弟的小孙子,张大军喜欢的不得了,立刻掏出手机,对着正在顽皮的小孙子“嚓嚓”地按下快门,接着,他马上用彩信发给在家接待拜年客人的老婆和儿女。
河北高阳:
高阳拥有纺织专业村98个、纺织专业企业5000余家,被称作“中国毛毯之乡”、“中国纺织基地县”。
手机上网娱乐赚钱两不误
腊月29,记者回到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的老家。这是个以纺织闻名的小县城,拥有纺织专业村98个、纺织专业企业5000余家,毛毯、毛巾被、收编绒线的产业都在全国名列第一,被称作“中国毛毯之乡”、“中国纺织基地县”。
还没到家,表弟王鹏的电话就来了:“姐,什么时候到啊?你的彩铃真好听,回头别忘了帮我也弄一个。”手机彩铃已经不只是城里人玩的“高端玩意儿”,村里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很熟悉。王鹏就是个名符其实的“彩铃控”,每次打电话,都跟记者打听,用的是什么彩铃,自己更是没事就换彩铃。
一进家门,早就等着的王鹏毫无意外地拉住记者就问起彩铃。趁记者不注意,他拿起手机给记者拍了个照,就低头忙活起来:“要传到手机QQ空间的相册里。”这让记者很感兴趣,虽然在北京每天上网,有时也会使用QQ空间,但还从没有试过在手机上添加这个应用,看着小表弟玩得那么高兴,记者干脆也添加了手机QQ应用,今年的春节不会寂寞了。
就在2000年记者刚离家上大学的时候,高阳县才基本普及了有线电话,当时打电话要0.5元一分钟,与现在比是相当的贵。而至于手机,普及率也就10%左右。记者记得,当时全家只有父亲有一个摩托罗拉的“大块头”,而这个“大块头”在大三的时候传到了记者手里。
如今,表弟王鹏刚上高中就已经拿上了手机,高阳县的每个家庭至少都有一部手机,不少人家几乎人手一部。虽然大多数人都像王鹏一样,拿着不知品牌的“山寨机”,但这些手机无一不是大屏幕、铃声响、能照相,与当年的“大块头”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然,农村信息科技的提高不仅是在娱乐上,更重要的是,通信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源的增加,让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有了更多的生存选择。
刘新民是村里最有生意头脑的人之一,因为做的是金属铜买卖生意,他每天都要关注铜价走向。所以,他是村里第一个置办电脑的,还装了宽带,每天上网浏览信息。后来有了手机,年届60的他又学着用手机上网,出门在外的时候也能随时随地看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春节期间,国际铜价创下新高。刘新民一早就通过手机看到了价格情况,高兴得合不拢嘴:“多亏一直上网看价格、看走势,这两年收上来的铜一直囤着真是对了。”
有数据显示,全中国5262 万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达到23%,虽然手机QQ、手机游戏等娱乐应用仍是主导,但是我们不能怀疑,未来农民们对信息获取、商务交易等应用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
河北景县:
景县最近几年很多街道都进行了改建,商店、饭店也多了起来。
智能手机遭冷落
腊月二十九,记者来到河北省东南部的景县。这里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发地区和京津、石家庄、济南三角经济中心地带,最近几年,县城发展迅速,很多街道都进行了改建,商店、饭店也多了起来。电脑像电视机一样成了家庭必备,手机也从以前的高端产品变成了普遍的通信工具。
想趁着过年优惠活动换一部手机的刘晓洁走进了位于县城中心、全县最大的一家手机专卖店。在专卖店门口的电子宣传屏上,巨大的字体不断滚动播放着“买多少钱手机送多少钱话费”的春节促销宣传。
经过一番对比,刘晓洁选中了一部oppo音乐手机,付了款,请营业员帮着存了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她满心欢喜地走了。
记者注意到,和北京手机卖场里摆满智能手机的情况完全不同,高端智能手机在景县几乎不见踪迹。“店里只有一款三星的智能手机,但是价位比较高,没进几台,而且基本没卖过。”店员告诉记者,“县城的人根本不在乎什么应用程序。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能打电话、发短信,能大声放音乐、拍照和玩游戏就行了。”
所以oppo是店里最好卖的品牌,样子漂亮,功能齐全,1200元上下的价位也比较适合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大多数来了都会选oppo,“有时候一天能卖几十部呢。”
郑佳璐是个大二的学生,在外地上学,寒假回家,她先发短信办了一个“两城一家”的业务,3元/月、接听免费、主叫定点省和归属地电话只需0.29元/分钟,不计漫游费。
“这个业务对我这样的学生来说非常方便,只要发一个短信,不用换号手机费就能便宜好多。” 郑佳璐说,以前没有这个业务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都很纠结,不换号吧,手机漫游太贵;换号了吧,虽然手机费便宜了,但要把朋友们都通知一圈,可是用不了几天就又回学校了,最后弄得很多人要找她,却搞不清该打哪个电话,很不方便,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郑佳璐拿起手机发短信、上微博,忽然发现从上初中的妹妹到年过60的奶奶,全家人手里都拿着手机,忙着发拜年短信,春晚演了什么几乎没人关心。
郑佳璐告诉记者,她的手机有30MB的GPRS包月,只要5元钱,平时上QQ和浏览网页足够用了。“3G虽然比GPRS快,但是资费也贵,学生一般都不用”。
在景县生活多年、从事电信业的老王告诉记者,前几年,景县移动营业厅的数量明显多过联通。但从2010年开始,联通营业厅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和中国移动持平了。而“沃”广告在县城里也随处可见,目前联通的3G信号已经覆盖县城,但是景县的网络发展并不平均。农村地区还没有覆盖到3G,甚至有些较偏远的村子,屋里信号还屏蔽得厉害,过年网络拥堵时,连短信都发不出去。
重庆龙水:
除了土公路铺上了柏油路面,双桥镇上进村十几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
沿海的手机更便宜
大年初四,曹光昭赶了个大早,明天是他60岁的寿辰,儿女在县城里摆了20桌酒席,他今天得去县城,他住的这个上进村属于重庆市龙水县双桥镇,离县城有半个小时的车程。
除了门前的土公路换上了柏油路面,曹光昭呆了几十年的上进村变化并不大。随着子女们外出打工,10年来,过去高朋满座的家里显得有些门庭冷清,就连土坯房和后院的桔子林也没有修葺过。
临出门,曹光昭的手机响了。他在上衣口袋一摸,没有,再往裤子口袋里一摸,还是没有,急得满头大汗,喊着刚从集市回来的妻子何翠到处找。何翠也急了,两个老人相互埋怨着,摸索着,好不容易从沙发的小角落里掏出来,对方已经挂掉了。
曹光昭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抬头问记者,怎么拨回去?这台手机是三天前,孙女从深圳买回来的,大儿子只往手机里存了三兄弟的号码,这一慌,老大爷不知道怎么拨回去了,“那天教了我,我给忘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
看外观,曹光昭的手机是一台LG的老款机。不过屏幕不小,字挺大,还带有摄像头。“就是声音小了点,我给孩儿说,就要个声音大的。”何翠打趣道:“还不是想让周围人知道你有个手机了。过去看到哥哥有传呼机,都要让哥哥给自己别在裤带上,去村里显一圈。”何翠向记者揭发。
曹光昭的孙女小雪今年20岁,16岁时到深圳打工,3天前从深圳赶回来。给家人带手机是她这趟回家最大的任务。
在上进村,让广州、深圳的朋友往回带手机,是村里的一个时髦。曹光昭也是听到身边的朋友谈起,才向儿子提出来的。为了给爷爷物色机器,小雪跑了一下午,终于找到一款字大、声音大、还不太过时的手机。
“小姑要一个,爷爷要一个,姑父也要一个,都觉得深圳比较便宜。”小雪说,其实回来以后,她发现根本不是这样,她给小姑带的金立手机在深圳卖499元,讨价还价也还是花了488元,“但是金立手机是全国统一价,我朋友在龙水县买也是499元,少不了多少。”
事实上,真正便宜的是山寨机,不过小雪不知道什么是山寨机,她将那些不知名的手机统称为杂牌机。“杂牌的就便宜很多,能差好几十元甚至100元。”她手里的一款心机,音乐、照相、上网、手机QQ等应用全有,一年多以前入手时才花了400元,但在龙水县城,这款机器仍要470元。
“除了短信和电话,我最喜欢手机的照相功能。”今年回家,她跟着姐姐的蛋糕房学做蛋糕,有不懂的过程和手法,就当即拍下。
不过,杂牌机的功能虽多,但小雪还是更喜欢诺基亚,不仅小雪,她的父亲曹伟也是诺基亚的粉丝。“我平时就发短信和接电话,诺基亚经用。” 曹伟说,他2007年买的诺基亚到现在还好好的,不打算更换。
和父亲不同,小雪打工这几年已经换了5个手机,心机是去年换的,之前都用诺基亚。“我就是图流行,身边的朋友都用杂牌机,诺基亚有些过时了。”
对于小雪、曹伟、曹光昭这三辈人来说,手机在各自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时尚、实用和显摆。
……
10年后,庄稼地里响起了彩铃声,上网偷菜才是时髦。
连续两年关注中国乡村IT原生态后,这次,我们锁定了手机。
今年春节,本报记者再次奔赴江西九江、重庆龙水、陕西蒲城等地区,对中国乡村的手机普及和应用进行实地摸底。调查证明了我们的判断——手机,正在成为农村IT的先锋力量。
贵州习水:
习水县矿产、森林、耕地等资源丰富,近年来,经济不断好转,居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滋润。
买手机 不差钱
2月1日,除夕前的最后一个赶集天,习水县城东皇镇上热闹非凡,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大街上人潮拥挤,有背背篓的,也有直接开车进行年货大采购的。车声、叫卖声和牲畜的叫声混杂一片。
素有“黔北煤海”、“美酒之都”之称的习水县位于贵州省黔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旅游、森林、水能、非耕地等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好转,县城居民的日子也显得越来越滋润。
在广州打工的程寨乡农民陈雨,是习水县颇有身家的“老板”,在外十多年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如今在县城中心位置的一套大三居和自己的“现代”私家车,衣锦还乡。
2月1日,陈雨早早就去了移动营业厅,打算为老婆挑一款漂亮的手机作为新年礼物。
“听朋友说新春购机有很多折扣,而且入网交50元就赠送150元的话费,很划算,正赶上过节,换个新手机,迎接新气象嘛。”陈雨一边跟记者说着一边走进了中国移动营业厅的大门。
营业厅内,赶着春节购机活动而来的人,已经挤了不少,有些柜台前排起了长队。
“3680元的那个摩托罗拉全触摸屏的给我来一个,关键是要能手写,我们没念过什么书,不会拼音,发个短信什么的只能手写。”在县城开花坊的老板沈节向营业员喊到。
“我要一个铃声音量大的,待机时间长的,功能无所谓,最主要是听得见电话响,少充电,省事的。”人群后面的一个背着小孩,提着大包小包的老大爷说。
营业员曾茜告诉记者,他们销售从699元到3800元不同价位的不同机型,每一款都销售火爆。“现在乡镇的农民富了,最近几年手机的销售数量成倍地增长,购买的人排起了长龙,客户对手机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
这样的场面在5年前几乎根本无法想象。
5年前,手机对于乡村的农民来说想都不敢想,“以前的话,村里有谁家装上一个座机都要照顾周围几家住户,大家要打电话都去装了座机的村民家里打。别看现在移动的信号站都建到了我们村的山头上,几年前村里面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我们也根本没想过能用上手机。”黄大姐告诉记者,她住在县城旁边的伏龙村,刚刚给在县城读高中的小女儿买了一部手机,“又能上网又能拍照,功能可多了。”
“我敢说习水县城的手机普及率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就算是各乡镇起码也在80%左右,现在的农民挣了钱舍得花了。”习水县城电信的一个员工告诉记者。
据介绍,习水县“村村通”工程于2007年全面竣工,全县2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为提高对农村客户的服务水平,县城运营商还通过开设乡镇青年励业营业厅、空中营业厅等完善农村业务受理渠道。基本实现了“网点贴身就近,服务无处不在”的效果。
除此之外,运营商开展大量入网优惠和购机促销活动,就连iPhone 4这样的高端手机也在县城风靡起来。针对春节,习水联通还对iPhone 4进行了促销,6380元购iPhone 4,每个月288元的话费,分两年逐月返还,客户可以选择分期按月支付,也可以一次性付清。
钱刚是习水县城几家煤矿的老板,从北京毕业后回到家乡经营自家的矿产生意,他是县城最早一批使用iPhone的人之一,新年前他又换了一台iPhone 4。“我喜欢它超强的体验,不论是用它看电视还是玩游戏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年轻人喜欢这样新鲜的产品,再说现在咱也‘不差钱’”。说完他用手机马上给旁边的女朋友照了一张相片,传到自己的微博上,分享给了朋友。
江西九江:
九江县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曾经大量外出的务工者,开始选择留在家乡。
手机偷菜最时髦
外出打工人员多,是九江的特色。每年,外出打工的人都会利用春节回家的几天,四处看看家乡的变化。最近两年,他们发现,这个自古就有“九省通衢”、“鱼米之乡”之称的江西“北大门”变化特别大。
最近两年,九江县被纳入了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工程中,加上九江市制定的“大九江规划”等政策,九江县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开始选择留在家乡工作,吴文慧就是其中的一个。
看着过去熟悉的家乡一点点消失,吴文慧总是感慨许多。每当走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她都会用手机拍下来。“其实用单反相机拍更专业,但携带不方便,我的手机有1200万像素,成像效果还不错。”吴文慧想把这些都留下来,给自己做个纪念。
今年春节,受持续不断的阴雨天气影响,九江的气温达到了近几年的最低。怕冷的吴文慧回到家里就不太愿意出门,躲在被窝里用手机发短信、偷菜、看电子书,是她这个春节最惬意的“享受”。
“我以前都是用电脑上网,但现在慢慢开始习惯用手机上网。在QQ农场里,我种的是黄金果,两天才能成熟,不快点收,就会被好友偷光。所以要掌握好时间,有时候在外面,电脑用不了,我就用手机收菜、偷菜,非常方便,随时随地可以玩。”吴文慧向记者大谈手机上网的好处。
除了偷菜,吴文慧还喜欢把手机当作MP3来播放音乐。常常早上一睁眼,吴文慧就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伴着音乐的节奏,起床穿衣。“我已经依赖上手机了,一个人无聊的时候,手机是最好的打发时间的工具。”在吴文慧的眼里,手机早就不只是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工具了。
春节期间,从外地回来的朋友们又给吴文慧介绍了一个新玩意——微博。聚会的时候,朋友们时不时地掏出手机,有事没事发个微博,有的还直接拍照上传。“看起来挺有意思的。”在朋友的说明和介绍下,吴文慧也觉得微博不错,决定注册一个账号体验一把:“我可以把我拍的那些照片分享给不在家乡的朋友们。”
除了自己使用,吴文慧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表弟盯着他的“QQ农场”。表弟读高中,学校规定不能带手机去学校。老师也严格要求带手机的同学上课必须关机,这让玩偷菜正上瘾的表弟没法及时收菜。
吴文慧告诉记者,在表弟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有手机,而且对各种手机应用他们都烂熟于心,如聊QQ、听音乐、偷菜、看小说等。
“这些孩子们都是用压岁钱买手机,所以每年一过完年,表弟班里都会有不少同学换新手机。”吴文慧说。据了解,这两年九江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1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142元,都增长了10%,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高中生们用的手机大多都是1000多元的,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还会花2000多元买一个牌子好、功能多的手机。”
其实,吴文慧也想趁过年给自己换一台手机。“现在自己工作赚钱了,而且这个手机也已经用了两年了,我就想换个触摸屏的。”吴文慧说,她最先想到的是iPhone。但是联通的促销活动并不太适合她——免费的16GB iPhone 4每月需要286元话费;如果选择每月96元的话费套餐,还需要交3899元。但实际上,96元套餐里包含的话费和流量,她也根本用不完。除此之外,吴文慧现在是中国移动的用户,“如果换了iPhone,我就得换联通的号码,一是换号很麻烦,二是联通的信号比移动差很多,而且九江有3G网络的地方也不多。”吴文慧说,她打算找个时间去商场看看,换个触摸屏的手机。
陕西蒲城:
蒲城县是陕西知名的农业大县,还拥有煤矿、水泥和花炮等地方工业,大多数家庭过着富足的日子。
发着彩信喝着酒
大年初一,街道虽然不如平时车水马龙,而在有“花炮之乡”美誉的陕西渭南市蒲城县城,满眼的红纸屑在每家每户门前铺起了厚厚的红毯,空气中弥漫着尚未消散的花炮味,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蒲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这里处于中国的地理核心位置,它是陕西省知名的农业大县,拥有“酥梨之乡”、“陕西粮仓”的美誉;还有煤矿、水泥等地方工业,大多数家庭过着富足的日子。
今年63岁的张大军就是蒲城县一个普通的居民,生在蒲城农村,到县城工作,一辈子没怎么出过远门,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县城盖了一栋两层小楼,给女儿买了车做嫁妆,正在供儿子在城里念大学。
初一,张大军特意起了个大早,准备带着城里回来的三弟一家,回农村老家看望80多岁的父母。
出门前,张大军掏出手机,给留在村里照顾父母的二弟,和农村的叔伯舅舅们打了一圈电话,说好了要去给他们挨个拜年之后,就坐着三弟一家的车出发了。
“虽说县城离农村老家也就十几公里,但平时也没多少时间回去。难得老三一家子也回来了。”张大军一边说着,一边高兴地用手机拍着沿途那些曾经熟悉的风景。
“手机是儿子帮我挑的,屏幕大、声音响,而且能拍照,方便得很。”张大军说,他现在最喜欢做两件事,一是吃饭的时候可以喝点小酒,二就是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和拍照片。
过去,电话在蒲城是个稀罕的东西,别说老家的人了,就是张大军自己都觉得打电话贵,总舍不得。而最近几年,蒲城县的手机价格不断下降,对张大军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手机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
“现在农村的亲戚们,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和没上学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平时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很方便,有时候我们还用彩信发照片。”张大军说。
据了解,蒲城所属的渭南移动,从1999年全市只有一台交换机、25个基站和2万多客户,不断发展至今,蒲城县辖区内手机信号覆盖接近100%。而从2007年起,运营商还特别针对农民推出了各种服务和优惠。
比如春节期间,针对从城里返乡的打工人员,运营商还推出了“异地交费随时随地”、“春节回家不换号”等服务。
在张大军的老家蒲城县兴镇桑楼村村口,记者注意到一个大幅刷墙广告“中国移动家园卡,话费低至1毛钱”。站在村口等着张大军的侄子,一看到他就掏出手机,把家里人都招呼了出来。其实他们就住在村口,“过去站在家门口喊一声就都听见了。”
进了家门,看到二弟的小孙子,张大军喜欢的不得了,立刻掏出手机,对着正在顽皮的小孙子“嚓嚓”地按下快门,接着,他马上用彩信发给在家接待拜年客人的老婆和儿女。
河北高阳:
高阳拥有纺织专业村98个、纺织专业企业5000余家,被称作“中国毛毯之乡”、“中国纺织基地县”。
手机上网娱乐赚钱两不误
腊月29,记者回到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的老家。这是个以纺织闻名的小县城,拥有纺织专业村98个、纺织专业企业5000余家,毛毯、毛巾被、收编绒线的产业都在全国名列第一,被称作“中国毛毯之乡”、“中国纺织基地县”。
还没到家,表弟王鹏的电话就来了:“姐,什么时候到啊?你的彩铃真好听,回头别忘了帮我也弄一个。”手机彩铃已经不只是城里人玩的“高端玩意儿”,村里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很熟悉。王鹏就是个名符其实的“彩铃控”,每次打电话,都跟记者打听,用的是什么彩铃,自己更是没事就换彩铃。
一进家门,早就等着的王鹏毫无意外地拉住记者就问起彩铃。趁记者不注意,他拿起手机给记者拍了个照,就低头忙活起来:“要传到手机QQ空间的相册里。”这让记者很感兴趣,虽然在北京每天上网,有时也会使用QQ空间,但还从没有试过在手机上添加这个应用,看着小表弟玩得那么高兴,记者干脆也添加了手机QQ应用,今年的春节不会寂寞了。
就在2000年记者刚离家上大学的时候,高阳县才基本普及了有线电话,当时打电话要0.5元一分钟,与现在比是相当的贵。而至于手机,普及率也就10%左右。记者记得,当时全家只有父亲有一个摩托罗拉的“大块头”,而这个“大块头”在大三的时候传到了记者手里。
如今,表弟王鹏刚上高中就已经拿上了手机,高阳县的每个家庭至少都有一部手机,不少人家几乎人手一部。虽然大多数人都像王鹏一样,拿着不知品牌的“山寨机”,但这些手机无一不是大屏幕、铃声响、能照相,与当年的“大块头”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然,农村信息科技的提高不仅是在娱乐上,更重要的是,通信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源的增加,让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有了更多的生存选择。
刘新民是村里最有生意头脑的人之一,因为做的是金属铜买卖生意,他每天都要关注铜价走向。所以,他是村里第一个置办电脑的,还装了宽带,每天上网浏览信息。后来有了手机,年届60的他又学着用手机上网,出门在外的时候也能随时随地看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春节期间,国际铜价创下新高。刘新民一早就通过手机看到了价格情况,高兴得合不拢嘴:“多亏一直上网看价格、看走势,这两年收上来的铜一直囤着真是对了。”
有数据显示,全中国5262 万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达到23%,虽然手机QQ、手机游戏等娱乐应用仍是主导,但是我们不能怀疑,未来农民们对信息获取、商务交易等应用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
河北景县:
景县最近几年很多街道都进行了改建,商店、饭店也多了起来。
智能手机遭冷落
腊月二十九,记者来到河北省东南部的景县。这里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发地区和京津、石家庄、济南三角经济中心地带,最近几年,县城发展迅速,很多街道都进行了改建,商店、饭店也多了起来。电脑像电视机一样成了家庭必备,手机也从以前的高端产品变成了普遍的通信工具。
想趁着过年优惠活动换一部手机的刘晓洁走进了位于县城中心、全县最大的一家手机专卖店。在专卖店门口的电子宣传屏上,巨大的字体不断滚动播放着“买多少钱手机送多少钱话费”的春节促销宣传。
经过一番对比,刘晓洁选中了一部oppo音乐手机,付了款,请营业员帮着存了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她满心欢喜地走了。
记者注意到,和北京手机卖场里摆满智能手机的情况完全不同,高端智能手机在景县几乎不见踪迹。“店里只有一款三星的智能手机,但是价位比较高,没进几台,而且基本没卖过。”店员告诉记者,“县城的人根本不在乎什么应用程序。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能打电话、发短信,能大声放音乐、拍照和玩游戏就行了。”
所以oppo是店里最好卖的品牌,样子漂亮,功能齐全,1200元上下的价位也比较适合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大多数来了都会选oppo,“有时候一天能卖几十部呢。”
郑佳璐是个大二的学生,在外地上学,寒假回家,她先发短信办了一个“两城一家”的业务,3元/月、接听免费、主叫定点省和归属地电话只需0.29元/分钟,不计漫游费。
“这个业务对我这样的学生来说非常方便,只要发一个短信,不用换号手机费就能便宜好多。” 郑佳璐说,以前没有这个业务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都很纠结,不换号吧,手机漫游太贵;换号了吧,虽然手机费便宜了,但要把朋友们都通知一圈,可是用不了几天就又回学校了,最后弄得很多人要找她,却搞不清该打哪个电话,很不方便,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郑佳璐拿起手机发短信、上微博,忽然发现从上初中的妹妹到年过60的奶奶,全家人手里都拿着手机,忙着发拜年短信,春晚演了什么几乎没人关心。
郑佳璐告诉记者,她的手机有30MB的GPRS包月,只要5元钱,平时上QQ和浏览网页足够用了。“3G虽然比GPRS快,但是资费也贵,学生一般都不用”。
在景县生活多年、从事电信业的老王告诉记者,前几年,景县移动营业厅的数量明显多过联通。但从2010年开始,联通营业厅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和中国移动持平了。而“沃”广告在县城里也随处可见,目前联通的3G信号已经覆盖县城,但是景县的网络发展并不平均。农村地区还没有覆盖到3G,甚至有些较偏远的村子,屋里信号还屏蔽得厉害,过年网络拥堵时,连短信都发不出去。
重庆龙水:
除了土公路铺上了柏油路面,双桥镇上进村十几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
沿海的手机更便宜
大年初四,曹光昭赶了个大早,明天是他60岁的寿辰,儿女在县城里摆了20桌酒席,他今天得去县城,他住的这个上进村属于重庆市龙水县双桥镇,离县城有半个小时的车程。
除了门前的土公路换上了柏油路面,曹光昭呆了几十年的上进村变化并不大。随着子女们外出打工,10年来,过去高朋满座的家里显得有些门庭冷清,就连土坯房和后院的桔子林也没有修葺过。
临出门,曹光昭的手机响了。他在上衣口袋一摸,没有,再往裤子口袋里一摸,还是没有,急得满头大汗,喊着刚从集市回来的妻子何翠到处找。何翠也急了,两个老人相互埋怨着,摸索着,好不容易从沙发的小角落里掏出来,对方已经挂掉了。
曹光昭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抬头问记者,怎么拨回去?这台手机是三天前,孙女从深圳买回来的,大儿子只往手机里存了三兄弟的号码,这一慌,老大爷不知道怎么拨回去了,“那天教了我,我给忘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
看外观,曹光昭的手机是一台LG的老款机。不过屏幕不小,字挺大,还带有摄像头。“就是声音小了点,我给孩儿说,就要个声音大的。”何翠打趣道:“还不是想让周围人知道你有个手机了。过去看到哥哥有传呼机,都要让哥哥给自己别在裤带上,去村里显一圈。”何翠向记者揭发。
曹光昭的孙女小雪今年20岁,16岁时到深圳打工,3天前从深圳赶回来。给家人带手机是她这趟回家最大的任务。
在上进村,让广州、深圳的朋友往回带手机,是村里的一个时髦。曹光昭也是听到身边的朋友谈起,才向儿子提出来的。为了给爷爷物色机器,小雪跑了一下午,终于找到一款字大、声音大、还不太过时的手机。
“小姑要一个,爷爷要一个,姑父也要一个,都觉得深圳比较便宜。”小雪说,其实回来以后,她发现根本不是这样,她给小姑带的金立手机在深圳卖499元,讨价还价也还是花了488元,“但是金立手机是全国统一价,我朋友在龙水县买也是499元,少不了多少。”
事实上,真正便宜的是山寨机,不过小雪不知道什么是山寨机,她将那些不知名的手机统称为杂牌机。“杂牌的就便宜很多,能差好几十元甚至100元。”她手里的一款心机,音乐、照相、上网、手机QQ等应用全有,一年多以前入手时才花了400元,但在龙水县城,这款机器仍要470元。
“除了短信和电话,我最喜欢手机的照相功能。”今年回家,她跟着姐姐的蛋糕房学做蛋糕,有不懂的过程和手法,就当即拍下。
不过,杂牌机的功能虽多,但小雪还是更喜欢诺基亚,不仅小雪,她的父亲曹伟也是诺基亚的粉丝。“我平时就发短信和接电话,诺基亚经用。” 曹伟说,他2007年买的诺基亚到现在还好好的,不打算更换。
和父亲不同,小雪打工这几年已经换了5个手机,心机是去年换的,之前都用诺基亚。“我就是图流行,身边的朋友都用杂牌机,诺基亚有些过时了。”
对于小雪、曹伟、曹光昭这三辈人来说,手机在各自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时尚、实用和显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