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1 20:50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也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传统农村教育理念的影响,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初中授课仍然存在些许问题。在新时代的教育体制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理解“减负增效”的教育意义和创新理念,并以此来进行新时代农村语文初中课堂的构建,要以趣味横生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减负”,并在“减负”的基础上增效,这样不仅能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语文课程具有较明显的学科特点,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教学,结合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综合研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主体性,导致课堂氛围相对僵化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已经逐渐探索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但由于缺乏应用和推广,在当前部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保障教学进度,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素质层次相差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课堂氛围的僵化,既剥夺了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而这种僵化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主体性缺乏,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设计不明确,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保障课堂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既没有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也没有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相对较低,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受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影响,在分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难度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相符合,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以方式创新为路径,强化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课堂地位,将课堂主体地位转移到学生身上,这种课堂地位的转移势必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既要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相适应,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依托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和延伸教学价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一方面,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含成语、文言文等一些基础的知识点,也包含文章阅读等思维培养内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中的释义进行对比学习,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思维,也能够通过课堂主体地位的呈现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创新语文教学方式还可以通过专题化的教学活动来展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总结和归纳语文知识点,帮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语文思维,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科学设计名著阅读教学,融入自主创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以后,规定一切课程的教学都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核心理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也不除外。因此,教师要从科学教学的视角下手,将自身的“教”变化为“引”,充足尊重学生学习培训的个人能动性。教师在设计名著阅读教学计划时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立足点,设计的教学总体目标、流程,完全摆脱传统式教学设计的束缚,那样制定出来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才更具有合理性、系统化与精确性,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比赛、沟通交流、展现、点评活动,再加上教师高效地监督和指导,帮助学生喜欢看名著,养成积极阅读名著的习惯。教师可定期进行故事会(辩论)或让学生写阅读笔记,催促学生读名著,平常规定学生在课堂5分钟讲个名著短故事,或详细介绍一个自身喜欢的名著角色;按时设计方案,提出名著观点,让学生参加辩论;创立阅读组,进行体会、心得沟通交流;每学年评比几名“名著阅读新星”,开展奖赏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那样既可达到督促检查的目的,又可提升学生对名著的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互相沟通交流中博采众长,互相启迪,完成信息交换,共享资源,提升扩展信息与思维方式。
结束语
用能力是教师的职责。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教师要构建有效的、趣味的“减负增效”课堂,使学生“活”于课堂、“动”于思维、“行”于未来。现今,农村学生在物质生活方面虽仍与城市学生有较大差距,但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对自然、生态、生存的认知更多,所以,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要贯彻落实各级教育系统的教育精神和文件要求,根据农村自身的环境特点,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和人文知识创建新时代的农村语文课堂,为我国新一代农村青少年构建真正的“减负增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郑艳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1):25.
[2]郭艳妮.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235.
[3]陆洪斌.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2014(06):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