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室外课程,更加需要教师的认真对待。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为了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小学体育体验,趣味体育课堂的有效建立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前言: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三大主科,而忽略了体育课程,使体育课变得单调乏味,体育课堂缺乏趣味性。为了让学生有更加饱满的精力开展学习,提高身体素质,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缺乏良好的教学安排。
良好的体育课堂是学生提高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将体育教学看成是学生放松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过度自由,导致了学生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运动。对于小学体育老师来说,体育课程的开展是非常简单的,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始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根据特定的情况进行教学安排和完善,教学内容和安排不符合当前学生身体状况,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的顺利开展。
2、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运动兴趣。
对于喜欢体育的学生来说,体育运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能够收获技能和快乐。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单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过于自由,自由活动导致学生的运动效率下降,缺乏趣味性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很难在运动中发现乐趣,不容易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趣味性的课堂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运动效率。
3、体育教学不能因材施教,降低了学生运动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和身体素质不同,而且学生的运动兴趣也不同,这就使学生在体育运动时对运动项目存在分歧。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统一安排课程,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别,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运动,降低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二、构建高效的小学体育趣味课堂建议
1、教师需要完善自我体育教学观念,因材施教。
为了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安排的内容,也在体育运动中收获技能和乐趣。小学体育趣味课堂的建立十分必要,首先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提高和完善自我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教学是科学运动教学,并不是让孩子跑跑步,打打球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高效体育教学课堂。同时,体育运动是考验学生的身体素质,班级中分为男孩和女孩,又包括身体素质好和不好的,为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这些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这些学生适当的分组,保证学生的运动量适应自己的身体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完善,只有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2、丰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育运动是在运动、汗水和竞技中收获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部分学生是不能在运动中坚持下来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孩子逃避体育运动。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爱好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丰富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例如:在教学中,男同学对一些运动技巧特别感兴趣,像篮球的运球、带球过人和上篮等,都是篮球中比较常见而且非常受学生喜欢的技巧,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运动视频,帮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技巧和规则,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再通过小组对抗进行比拼,由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高,教学效率自然会显著提高。
结束语: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是需要学生到室外进行运动和学习,考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教师需要从兴趣入手,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堂。小学体育的趣味课堂需要每一位师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满爱心充满耐心,积极引导每一位学生,力争收获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艳.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探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2):224-224.
[2]陈向飞. 解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6.
[3]虞希国. 如何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J]. 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2):38-3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