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特色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

  【摘要】现阶段,随着新课标教育制度的深入开展,使得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得到了发展,改变了原有传统的教育思想理念,使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阅读教学的创新变革,使其教学内容更具生动性,也因此加快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建设力度,提高整体的教学实践水平,拉近与城市小学语文教学成效之间的距离,通过对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及路径的探讨,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的路线,推动农村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建设力度,使其能够充分创新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教育制度改革。

  目前,随着国家和社会加强了对农村的规划建设投入力度,部署并实施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带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教育事业落后的发展格局得到了充分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农村学生的培养教育环境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教育实践成效整体提升,也因此使得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得到了创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改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为此,加快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建设力度,为其它学科的创新发展探索出可行的改革道路,成为了今后农村教育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

  一、语文阅读对于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语文阅读是开展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部分之一,一方面,语文阅读在语文写作的过程当中一种对于写作素材的获取渠道,通过大量的语文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贴近生活的写作素材,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对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实践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语感和情感升华,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达到可以有东西写的目的,同时语文阅读的顺利开展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通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当中具有明确性、目的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能力,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加强其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现状

  农村教育体制的建立是随着我国教育整体制度的设立而建立实施的,但是受过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以及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农村教育体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的充分的提高,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各行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解放,思想意识形态异常活跃,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农业经济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建立也被无限期滞后,形成了城市较为成熟的教育体制与农村教育体制发展滞后的鲜明对比,也导致了农村教育在各学科教育思想、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缺失,教育实践成果得不到充分提升,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具体现为以下特征:

  第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量较少,这也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教师在进行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时还是过多的会关注学生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而不是将关注点划分给语文阅读看似与语文学习成绩提升无关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当中由于教师没有恨到的引导,使其阅读量也不会有所增长,甚至会下降。

  第二、农村小学阅读的素材丰富,其实对于阅读本身来讲,不一定是对课本知识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我们应当积极开展“放眼看世界”,把阅读的素材从单一的书籍当中移入到课外来,形成课内阅读与课外观赏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内容,农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农村文化生活素材,包括农村日常劳动作业、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作物都可以作为学生的阅读素材,应当善于从身边生活中发现素材。

  第三、学生与教师的思想意识上来看,其思想意识的形成与开展农村生产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对于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主要是为对学生的课外调节作用为主,没有将其纳入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范围当中,引导作用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另一方面,相比城市小学阶段学生受周边生活环境因素影响较深,农村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思想观念相对淳朴,也是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从现状来看,教师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完成语文阅读实施教学。

  三、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农村小学语文阅读在实施教学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现状,使得其中所蕴含的诸多问题随着农村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而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农村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导致在进行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受到了过多的体制约束,一方面对于农村教育体制的建立没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了解,所制定的农村教育制度改革都是遵照国家教育体制的建立而开展实施的,使得在实际农村教育工作当中体制的不完善不能够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方式的整体改变,一方面受其影响多数教师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遵照在原有的教学体制下进行课程设计和安排,新课标教育制度改革实施无法在农村学校范围内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教育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内容。

  其次,教育师资力量不平衡,在教师人员的分配和使用上,多数农村学校教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而多数教师因其农村生活条件差、教学环境不好的原因,不想去或不愿去该类学校进行教学活动,这种现象多存在于贫困落后的地区的小微型学校,教师多以当地相对有文化的人员进行代课,不论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都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这也造成了与城市学校教学发展对比鲜明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改革也无法进行下去。

  第三,农村校园入学率相对较低,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入学率,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经济收入以及家庭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在该类地区学生的入学率持续偏低,一方面,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学校设立较少导致上学路程进一步增加,其学生在上学期间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居民收入普遍较低,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早已进入了义务教育的阶段,但是入校其它所需费用如伙食费、阅读教材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于嫉妒贫困地区的经济家庭来讲则无法承担;同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贫困地区居民对于子女入学都采取抵制,以子女能够挣钱补贴家用为主导私思想。

  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趋势

  由于近些年国家及社会各个方面加强了对农村发展的关注程度提升,农村教学环境较有了较大程度改善,而作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这一重要的学科实践教学活动,也受到积极影响,正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多数是采用单一的课本为阅读基础材料,多数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教学课程安排和阅读时间多数是在课外进行,阅读内容多为课本当中课外阅读部分,内容相对较少,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伴随着国家对于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改善,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大量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课程阅读材料的获取渠道已经从传统书籍逐步向具有丰富共享资源的互联网平台迈进,其素材种类和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对于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式、什么种类的阅读内容,随着教育大纲的改变得到了合理规划,尽量做到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接受,同时多媒体教学已经在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得到引用,并随着改革制度和持续投入进行逐步向农村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语文阅读智能化正在悄悄地进入到教学实践课堂当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五、探究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特色教学实施路径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措施和自身环境条件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当在今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其创新发展建设,利用其自身与周边社会环境优势,积极推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工作,一方面进一步推动教学实践成效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对学生阅读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理解并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特色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加快创新改革新课标教育实践制度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建立适应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体制并做到持续完善,一方面通过对农村教学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实际的农村教学现状情况,对其教学制度的规划及制定提出合理化的方案,形成总的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一方面通过合理体制的建立完成对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纲的制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农村学校建设特点,制定出具有符合当地农村学校语文阅读实际的教学计划,并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逐字逐句进行落实,确保阅读教学计划可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其次,就是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及学生二者思想观念的转变,让其深刻明白语文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综合表达能力、提高阅读技能、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措施,同样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学实践成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充当好引导着的角色,使学生能够建立其对阅读的积极性去,通过阅读可以解释并掌握现实农业生产生活的各类现象,引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关注程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设定,向语文阅读课程安排进行偏移,加强对语文阅读课程的建设及关注度。

  第三、利用周边生活资源,进一步做到丰富阅读内容,新课标教育制度的实质核心,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在日常周边生活当中去发现可供阅读的素材和内容,教师提出阅读主题而学生对其主题进行了解后深入到生活实地获取材料,使其语文阅读内容具有浓郁的乡村特色,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筛选阅读内容建立阅读自信心一方面使其能够与教师提供的阅读素材形成互补,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同时利用相关政策及措施,建立图书馆、阅览室等场地,因地制宜使学生广泛涉猎有益的读物,使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第四、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语文阅读教学技能的培养,多数教师因其工作重点是进行学科教育,对于课中、课外的阅读教学技能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造成了在对学生阅读引导的过程当中交流和计划制定过于刻板、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够有效地将学生阅读兴趣调动起来,因此在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对教师这一方面的工作技能进行培养,一方面通过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设定培训计划,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采取外聘专业人员保障语文阅读的阅读质量,针对有条件开展实施的农村学校,可以单独设立阅读课程引入校外人员,对其进行阅读引导,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校外人员的引入,与外界领域进行良好疏通,进一步丰富语文阅读素材。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语文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建设,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过程,不仅在城市学校当中推行,更应该在农村学校当中进行推广,我们通过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充分考虑到阅读的目的、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时间以及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来选择阅读策略,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能够增强。

  参考文献:

  [1]曹艳玲.关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281-281.

  [2]刘安敢.小议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J].魅力中国,2017,(49):181.

  [3]赵青玲.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努力方向——基于南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8):150.

  [4]尹昌强.浅谈农村小学语文中段课前自主学习之预习习惯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8):91.

  [5]张雅卉.刍议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J].中外交流,2016, (29):175.

  [6]蒋杰.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6,(3):409.

  [7]吴淑燕.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C版,2014,(4):71-71.

  [8]李淑青.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五个环节[J].新课程•中旬, 2017,(7):4.

  [9]许永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7,(3):268-269.

  [10]胥克武.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1):330-330.

  [11]欧阳仕明.浅谈提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7,(4):91.

  [12]易正荣.浅谈新课标下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J].情感读本,2014,(26):69-7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