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班主任,管理方法,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10 20:07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中扮演着确保班级正常发展,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也是任课教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学生之间重要的桥梁。因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就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接着提出了几点管理的创新方法,从而表达了对小学班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情况、小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及班级整体的管理水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事业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其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有更高的班级管理能力及道德素质。其中,班级管理能力被视为小学班主任是否能建立优秀班级的关键指标。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善班级管理方针,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带领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明确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质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有以下三方面:首先,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者,小学班主任必须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重视,在保证按时按量完成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待学业的正确态度,并对小学生的特长及学习潜力进行挖掘,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及思考能力。其次,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者,小学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管理制度、奖罚制度及班干部培养等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全面加强班级组织工作。再次,班主任是小学生各种思想观念的启蒙者之一,应该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予以绝对重视,做好自身的榜样工作,积极引导其形成正面的人生态度及有素养的行为举止,为今后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打牢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更新策略探究
1.转变惩罚形式,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班主任严格管理学生的措施是必需的,重要的是方式的改变。例如,针对所犯错误相对较轻的学生,以前很多老师都采用罚站的处罚方式,学生会因此而觉得丢脸,从而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小学班主任可将对这类学生的惩罚更改为当众讲故事、当众唱歌或当众跳舞等,在让学生感受到适当压力的同时,不至于产生反感情绪,从而舒缓其对班主任的抵触心理。针对犯错较重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對其进行斥责,或采取写检讨、请家长等方式来解决。班主任要放下教师的威严,以朋友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将写检讨改成写文章,让学生对犯错的心理、想法及感受进行描述,同时让其对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进行审视,并主动予以纠正。
2.完善班级管理队伍,激发学生管理班级的兴趣
班主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干部的竞选,善于发现学生的管理才能,并对小学生公平、公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激发他们主动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兴趣。此外,班主任还要定期对小班干部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有效管理班级,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自觉性、自律性等品质。最后,班主任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情况,了解他们管理的方式方法,并对错误方法予以改正,对表现优秀的班干部进行表扬和鼓励。
3.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的重要前提是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爱护学生。对每位学生性格了解得越清楚就越容易与学生沟通,学生也愿意配合。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良好的班级氛围被营造出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也能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只有做到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在引导学生时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往直前。
4.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
在管理学生之前,首先需要教师做个好榜样。例如,针对学生上课迟到的问题,班主任要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绝不拖延正式上课时间,同时努力做到在未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不提前上课、不拖堂,让学生心服口服,找不到违反纪律的借口和托词,并主动遵守班级纪律。在学生犯错时,要先对自己的不当之处进行反省,与犯错学生交流时提出自己的不当之处,然后耐心说明学生的错误,要求和学生一起改正,并相互监督,做到与学生一起进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班主任产生好感。
5.定时召开家长会,施展家庭的教育能量
班主任通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背景,方便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不足,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当中,扩展班级管理范围。
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权重不断增大,做好家长工作已成为班主任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班主任与家长的密切配合,目标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然而,我们那边大多数是爸爸妈妈都去外地打工去了,在家由爷爷奶奶带,也就是所说的留守儿童。且他们大多数是种田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有的甚至带四个小孩,精力有限。但我们还是要求必须做到与他们联系,并且时常让他们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由于班主任与家长对学生的期待不同,观察、了解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思想、文化水平不同,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也不一定相同,难免出现矛盾。如何克服?笔者认为,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由于班主任“闻道在先,学有专政”,故在处理双方关系时,应起主导作用,应负主要责任。就班主任工作中常碰到的家长类型看,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从而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从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转变为学生的服务者,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切实当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其次我也会不定期地早到班级巡查,对于班级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并让组长为其加一颗星,以示奖励。对于个别表现不理想的同学,我常常会单独找他谈话,了解不认真的原因,并进行说理教育。小组长、值日班长、图书管理员也根据相关细则要求进行管理,并不定期地进行督促,及时进行表扬。表扬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加小红旗、加小星星、上光荣榜等形式。对于孩子们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缺点,我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它们,用优点去占领他们的心灵,缺点也就一点点地消失了。
班主任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领导人,每一名小学班主任都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实行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对于班级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性的管理意识,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收获。
小学是孩子从幼儿转变为青少年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思想道德、处事能力及价值观、人生观等各种观念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课堂文化知识,还要寻求良好的管理班级方法,使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小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在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下、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