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型平台分析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转移转化,服务功能型平台,运行机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6-30 11:41
晋 朝
(天津海天缘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400)
摘要:在我国科学技术能力全面深入的背景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案例不断增加,为全面打造服务功能型平台创造了良好条件。作为我国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高校技术市场,以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全链条为核心,共同打造的聚焦3S体系建设——成果数据库、服务商集群、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能够将市场中现有各类创新资源进行汇聚,使科技服务功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得到有效弥补,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因此,文章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运行模式等方面入手,对提高平台综合成效的相关措施进行积极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型平台;运行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章编号:2096-4137(2023)03-155-03 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3.03.45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是一个将科技成果进行科学转移转化的门户网站,将科技成果提供方、需求方、管理方、中介方进行充分整合,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各类科研院所可转移转化技术为依托,以社会大众、企业实际需求为目标,将各种技术成果、项目技术、升级改造、知识产权等信息进行充分整合,具有吸引投资机构、融资机构、技术创新型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主动参与的能力,为科研院所、社会、企业之间实现合作共赢创造良好条件。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在全面建设和落实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五个一”原则,编制一张具有较高创新性特征的网络体系,已经实现覆盖35 个国家、44 个国际渠道、20 个国内渠道;汇聚一个企业集合,整合2000 多家企业、整理3600 多条企业需求、制定1000 多个解决方案意向,合作金额高达11 亿元;组建一个成果库,共搜集数据98 万条、海外成果项目4 万多个,成功建立科技成果评估基础模型;凝聚一个机构群,为5000 多个机构提供服务,带动服务订单金额接近2 亿元,共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人才1000 多人;串联一条金融链,早期组建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高达20 亿元,杨浦星火燎原早期成果基金投资规模1000 万元,已有两项授信高达8400 万元的创新金融产品。
1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的主体机制
1.1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线上主体职能
对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而言,基层管理的基础前提是各主体实现多要素集成,因此,平台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不仅包括科技成果的提供方,还包括需求方和服务方,各主体将资源提供给平台,由平台对各项资源进行集成,确保科技创新服务主体的各项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可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的资源提供主体主要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投资机构、服务机构和政府。各主体能够提供的资源类型分别为:技术资源、人才资源、成果资源、设备资源、成果资源和政策资源。其中,能够提供的服务内容分别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联盟资源对接服务、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专利技术展示服务和科技专业培训服务。那么,对应的转化需求分别为:技术需求、人才需求、成果需求、设备需求、成果需求、政策需求。
1.2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线下主体职能
作为线上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在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多元化的线下联盟方式落实线上手段,对应的信息市场活动主体参与者种类较多,包括中国科学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高新产业区、产业园、相关联盟、国家科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投资机构、融资机构、教育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和科技开发区等,线上各类分站分别能够在线下建立对应服务窗口。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既是中国科学院集体附属研究部门实现科技成果向社会进行产业化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的门户网站,更是发布联盟技术成果和技术需求的平台以及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的平台。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创建良好途径,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学院、其他科技成果提供方发布科技成果提供机遇,相关工作的运行质量与政府部门支持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通过组建一支由联盟大会、理事长会、常务理事会组成的团体,下设秘书处专业委员会,能够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线下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由价值链、产业链、知识链组建的长期、稳定、创新、协作关系,使各主体的优势聚集、知识大量溢出,为技术成功转移转化指明全新方向,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和创新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线下参与度和活跃度,在产业集群领域发挥宣传和推广产业网的良好作用,确保产业网的点击量、互动性、知名度大幅度提高,进一步提高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粘合度,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运行机制
2.1 发布机制
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作为载体,借助线下会议、研讨、展览、对接等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等多种媒体渠道的功能,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最新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以及联盟企业科技需求得到实时发布,确保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能够互相了解,使供给满足需求,确保各地方政府能够对当地相关行业最新发展情况及时了解并掌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数据库对各项资源信息的及时发布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对全网科研技术成果信息、需求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产品信息进行动态更新,确保用户得到的科研数据以及服务信息具有较高及时性和可靠性。
2.2 引导机制
借助“政策引导+ 市场引导”,能够在实际对接具体项目的过程中,确保有限的财政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市场创新需求为目标导向,借助政策辅助以及激励措施,使各类科技服务资源以及机构能够主动加盟、聚集,从而通过对各类用户和成员的有效协调,实现供需互动和有效对接。
2.3 整合机制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是一个能够将产业、学校、科研、政府和商业等多个用户进行充分整合的平台,无论是整合资源,还是资源优化配置,都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特有的优势,是确保平台具备多渠道科技服务能力的核心基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能够将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社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借助合作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各类渠道,使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显著提升,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内部各类创新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和增值,从而实现互赢、多赢的全新格局。
2.4 对接机制
对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而言,其是一个具有多用户、多层次、多分散、多主体、复杂性较高的网络体系,通过利用特殊的“网络结构+ 逻辑层次”服务模式,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及地区科技成果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积极支持。因此,相关对接机制必须具有较高可行性和科学性,能够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创造良好环境,确保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各项服务功能能够实现全方位综合集成,使各项资源的匹配度保持最佳状态。
3 结语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中,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成果数据库、服务商集群彼此之间通过互相提供数据支持、交易需求、集中处理后的成果与评价信息,组建成一个无限循环的交易链条。技术教育服务平台为满足企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需求提供技术交易数据,并且为服务商提供业务渠道和资源,确保优质服务机构和优质科技成果实现增量目标,确保成果数据库以及服务商集群、培育机构充分满足企业需求。通过对成果需求的不断挖掘,确保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性平台的核心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作者简介:晋朝(1987-),女,天津人,天津海天缘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技术转移运营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淼,李晋,鞠邦青,等.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双牌县为例[J].科技智囊, 2021(12):60-64.
[2]程曦.国内石墨烯技术转化平台介入阶段和方式探析——以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88-90.
[3]张振.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功能性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生态——2020“企业创新大家谈”第四期在山西太谷县举办[J].中国经贸导刊,2020(20):253-255.
[4]李银屏,廖春燕,沈娜,等.区域国际技术转移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为例[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1,16(10):11-16.
[5]林涛,陈佳.探索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体系模式之路——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31):55-57.
[6]李永亮,刘丹,张微,等.推动林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思考——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为例 [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5):49-51.
(责任编辑:肖央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