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学与哲学相遇 迸发夺目之光芒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科学,哲学,光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6-30 11:43
文/李 梅
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自然界的探索。如果说科学是我们触摸自然界奥秘大门的地基,那哲学就好比在地基上建起的阶梯,二者在我们探索世界的征程中缺一不可。
19 世纪末,人类从宏观转向微观,聚焦于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微观世界。作为第三次科学革命的核心理论,量子力学为人类提供了认知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框架,奠定了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理论基础,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奠基者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者,也带动了“量子科学哲学”的真正兴起。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教授原创性地提出国际领先的标识性概念和标识性理论:建立技术人工物的系统模型,构建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创造不同于康德的“先验”“超越”的“超验”(trans-empirical)概念,构建超验科学哲学;正在建立量子诠释学的研究纲领。
激流勇进,博学笃志稳扎物理前沿
吴国林自少年时代起就十分喜欢科学,尤其喜欢物理,高考时物理成绩优异。1980 年9 月,吴国林进入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求学,开启了他与物理学研究的旅程。1988 年,身处教学岗位的吴国林成功考入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学论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硕士研究生复试期间,一次机缘巧合让吴国林正式与量子哲学、技术哲学结缘。也就是从这时起,吴国林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喜欢上了科学技术哲学。1996 年,吴国林又顺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这里,吴国林汲取到更深层的科研知识,也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获得博士学位后,吴国林作为引进人才来到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工作。
最初,吴国林主要从事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后来又转向纯哲学特别是物理学哲学方向的研究,同时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从那时起,吴国林开始成长为分析技术哲学、量子力学哲学、量子信息哲学与量子诠释学等物理前沿领域的一股新力量。他还不断向现象学、诠释学、分析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希望“打通中西马”,构建自主的哲学体系。
基于中国亟须掌握和创造量子科学与量子技术的背景,吴国林近30 年的学术研究重点一直紧跟量子科学与量子技术的前沿进展,研究量子科学和量子技术所提出的重要哲学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哲学分析。这些研究既有唯物辩证法分析,也有哲学、现象学和诠释学分析。他通过学科上的结合,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一系列贡献,并获得国家级“万人计划”哲社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届)等称号。
在成果转化方面,吴国林基于技术人工物的系统模型,将其应用到技术人工物可靠性的哲学研究,有关研究受到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相关部门的重视,吴国林被华为聘为独立顾问,从事技术哲学的指导与研究。这也是国内第一位哲学学者受到国际顶尖高科技公司的认同,也表明真正的哲学可以与国际技术前沿进行讨论。目前,吴国林所带领的研究团队与华为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已成功举办四届可靠性技术哲学研讨会,即将举办第五届可靠性技术哲学研讨会。
吴国林不仅潜心于前沿研究,同时治学严谨,组建培养了具有深厚学术传统的高水平哲学共同体,成为我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南方重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王迎军语),并在量子哲学、量子诠释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在学术交流方面,吴国林多次主办全国或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各种工作坊。通过这些活动,吴国林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与国内外较多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专家到华南理工大学高研所或研究中心进行访问和讲学,且高研所和研究中心多次主办与协办国内外的物理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诠释学学术会议与小型研讨会,以把握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动向,研讨国际前沿创新性成果,形成了十分浓厚的学术氛围。
吴国林还十分热衷于促进物理学哲学研究的建制化。吴国林与国内一流的物理学哲学学者一道为此不断奔走,终于在2015 年,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正式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批准成立。吴国林也被选为委员会的首任理事长(主任),并组织召开了5 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取得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并加强了哲学与物理学家之间的联系,为我国物理学哲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太虚宇宙,量子哲学焕发迷人光芒
吴国林早在1992 年就开展了宇宙学哲学研究,特别是宇宙的有限无限的哲学问题,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先后发表了《宇宙创生新探索》《非线性、混沌与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等学术成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量子宇宙学哲学。
在30 余年科研生涯中,吴国林进行了系统的量子力学哲学研究。他密切关注国际自然科学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现代物理学哲学,特别是量子力学、量子信息论、量子控制论的现象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吴国林在2006 年主持教育部社科课题“量子控制论的哲学研究”等,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完成专著《物理学哲学导论》,并作一系列相关研究,包括深入的物质可分性问题研究;量子纠缠的哲学意义的研究;波函数的实在性论证,得出波函数表现的实在就是潜在的实体结构实在的结论;量子控制论哲学研究。
2021 年11 月30 日,华为RAMS 技术实验室与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IASSTP)在东莞溪村华为基地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可靠性技术哲学研讨会”。
吴国林教授还将信息哲学的研究从经典信息推进到量子信息层次。2006 年,在《哲学动态》发表《量子信息哲学正在兴起》一文;2011 年,出版专著《量子信息哲学》;2014 年,在《哲学研究》发表《量子信息的哲学追问》一文,量子信息的哲学研究居于国际前沿。
同时,吴国林基于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理论与量子控制论,正在形成量子技术哲学研究,其相关研究处于国内外前沿,并出版了国际上第一部系统研究量子技术哲学问题的专著《量子技术哲学》。
吴国林认可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原则,将现象学创造性地用于微观世界,构建量子现象学,并发表了《波函数的现象学审视》等论文。同时,他与他人联合攻关,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力学诠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并发表《量子力学曲率诠释论纲》等系列论文。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吴国林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量子诠释学研究主题,讨论了量子诠释学的基本概念等核心问题,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先后发表《量子诠释学论纲——兼论公共阐释》(2018)、《超验与量子诠释》(2019)、《论技术诠释学的文本转向》(2021)、《诠释与量子诠释》(2022)等重要论文。
吴国林提出,哲学就是概念的创造、推理和系统化的学问。哲学创新的高度就是原始创新的高度,哲学创新的广度就是原始创新的广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任何描述物理实在的完备物理理论都必须具备完备性判据和实在性判据,科学并不是一些定律的汇集,也不是许多不相关知识的目录,而是人类头脑的自由发明。这也说明了哲学的思维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吴国林深深沉迷于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结合,实与虚的碰撞,并将继续在这其中探索太虚宇宙蕴藏的光芒与秘密。在追求思维自由创造的同时,他喜欢运动和自驾,让身体与心灵自由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