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生语文预习学习单的使用思考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生,语文,预习学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1 17:16
杨 菊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预习活动。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促使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实施有效的预习活动。而在预习方面,为学生设计预习单是非常有效的一项策略。预习学习单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活动,避免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本文也从多个方面出发,对于小学语文预习学习单的使用策略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去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如今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预习进行了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预习这一环节,认识到它不仅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对教师的讲课节奏产生重要的作用。当然,教师要充分发挥好预习的有效作用。在预习环节设计学习单,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提升学生预习的自主性,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回收分析,从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课堂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更加能够促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为高效。在此,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也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小学生语文预习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1 根据课时内容设计预习单
在为学生设计预习学习单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到课时内容的需要。一般来说,预习单的形式和板块都是相同的,但是教师不可能一次性地将所有的课时内容全部设计在一张预习单上。同时,不同课时的预习内容也不可能是相同的。所以在设计预习单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到课时内容的特点,同时认识到预习单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更多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课堂上教师会讲些什么、怎么讲,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升效率,让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上更好地配合教师实现语文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不可能在一堂课上将所有的文章内容都讲解给学生。教师要针对这篇文章来划分具体的课时,考虑将文章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去进行学习,那么在设计预习学习单的时候,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课时的内容去为学生进行充分的设计。具体来说,在第一部分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字词学习为基础,在预习学习单上可以设计一些文章句子的填空和相似词形的对比等题目,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些重难点字词。而在第二部分的预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文章内容的理解为主,在设计预习学习单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去让学生想一想文章的故事情节是什么样的,其中的人物特点有哪些,这样让学生利用预习学习单去初步地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容。这样通过划分课时,设计有针对性的预习学习单,才能够让学生的预习实现步步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等。
2 考虑学生学段布置预习单
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为他们提出的学习要求也不应该是一样的。在进行预习学习单的设计时,语文教师不能单纯地以统一的设计要求去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偏离了新课程标准以生为本的理念,也会因为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是统一的,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学生因为觉得预习学习单是比较单一的、枯燥的,缺少变化,就不愿意去完成预习学习单,最终达不到想要的预习目的。因此在设计与使用预习学习单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段和年龄段,将此作为设计与使用预习学习单的基础。在具体设计一些预习学习单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划分,侧重于不同的重点和形式,设计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预习学习单,从而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
例如,在对于四年级中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节课设计预习学习单的时候,教师可以以重点字词为中心,在预习单中列出对应的句子,设计一些填空,促使学生能够建立对比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对于六年级中的《宇宙生命之谜》这节课,教师在设计预习学习单的时候,就需要更多地从内容询问、段落总结、个人感想等方面出发去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凸显出不同学段预习学习单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段有效地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预习学习单,促使学生的预习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同时,在设计预习学习单的时候,不管是对于什么学段的学生,教师都可以设立一些关卡、分数和奖励等内容,这样可以促使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调动。在关卡、分数和奖励的带动下,小学生能够发起一定的竞争,这样利用预习学习单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得到带动。这样才有利于发挥预习学习单的重要作用。
3 结合信息技术优化预习单
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新课程标准也鼓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在这样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与使用预习学习单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旧的方式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能够在预习学习单的使用方面添加更多的内容,创新更多的形式,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书包重量得到减轻,也能够有利于精准到每一位学生,而且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一些预习情况,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具体的,语文教师可以以线上的方式来为学生发放一些预习学习单,可以设计电子版的预习单,然后做成二维码发送到班级群内,让学生扫码就可以去得到预习学习单,从而让学生借用微信上的一些小程序来完成预习学习单。同时,借助一些小程序或者APP,语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完成过的一些预习单进行整理和归类,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书包分量,又能够让学生的预习更加有条理性。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大数据来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例如,在针对《猎人海力布》这节课进行预习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时,教师就可以在电子预习单中添加一些关于海力布的动画故事、动画视频等,这样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预习文章的内容。在完成这样的预习导学单时,学生能够进行便捷的观看,感受其中人物、情节的变化等。这样的作业既规避了传统预习作业的繁重,又能够实现少时高效的预习效果。在学生完成了预习学习单之后,语文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预习学习单提交到特定的平台,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学习单的任务完成情况来调整之后的教学。在分析学生的预习导学单时,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确保对于学生预习学习单的分析更加高效、精准等。
4 提升预习学习单的趣味性
在为学生设计预习学习单的时候,教师需要提升预习学习单的趣味性,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容易受到兴趣的支配。通过分析小学生不难发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感兴趣的话,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解决一些问题。而如果教师的教学难以充分地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就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心、走神。所以在预习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提升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对预习学习单充满兴趣。这样,他们自然会在课前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去有效完成。否则,学生很容易在预习学习单中出现应付差事的问题。因此,在设计语文预习单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其趣味性,融入学生喜欢的一些因素,让学生能够对于预习学习单保持积极的态度。
例如,六年级有习作主题“家乡的风俗”,对于这一习作主题,教师就可以通过预习学习单来带领学生进行回忆,从而降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枯燥感,避免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具体来说,在预习学习单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忆春季家乡的一些习俗,让学生介绍各自家乡的风俗,比如学生可以介绍贴春联、打年糕、炸麻糖、拜新年、逛庙会等一系列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学习单中去回忆自己之前快乐地过春节的经历,然后再在预习学习单的基础上进行习作描写。这样的趣味性任务能够调动学生的实际经验,也能够让学生先将各自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不但丰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乐于投入之后的习作过程中去。
5 把握预习学习单的难易度
预习学习单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铺垫。在设计预习学习单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情况把握住难易程度。首先,教师将预习学习单设计得不能太难,如果其中的题目大多数是难度比较高的题目,那么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困难重重,这对于学生预习的顺利推进是非常不利的,甚至还会导致小学生在预习信心方面受挫。但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在预习学习单中设计一些特别简单的题,否则如果对学生没有挑战的话,学生也不会去充分地思考。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设计预习学习单的时候把握好难易度,利用合理的难易程度促使学生有效地完成预习学习单。
例如,在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针对同学们的知识能力在预习单中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在设计与布置预习学习单之前,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比如让学生们预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且梳理其中的脉络。这样的任务比较简单,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的。在分发预习学习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预习单的基础任务之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与深入,促使学生能够培养语文学科学习思维。这样在预习学习单方面,教师通过难易度的控制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如此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6 加强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预习学习单方面,教师也要进一步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轻松高效地学习语文。之前,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了预习要求之后,有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会出现误区,他们认为课前预习没有难度,只是简单地读一读课文而已。由于思想上的懈怠,他们对于课前预习也慢慢失去了兴趣,难以在预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同学预习过的教材仍是空白,没有留下任何的笔记,学生根本没有认真完成预习。这样就会辜负了教师设计预习学习单的良苦用心,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养成做事敷衍的不好习惯。所以在预习学习单的完成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体现出因势利导的教学效果,加强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真正帮助学生能够提升预习学习单的完成效率。
例如,在根据预习学习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步骤阅读课文,每一步骤阅读的要求各不相同。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标出课文的段落层次,这是最简单的要求。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手脑并用,利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进行批注,比如对于文中的生字词用圆圈圈出,对于一些易写错的字用三角形符号进行一定标记,而对于一些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则用五角星进行标明,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做好批注,解决字词句方面的问题。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多媒体去搜索相关的资料,提升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
7 重视预习单的检查与评价
语文教师对于学生预习学习单的检查与评价应该到位。预习单的使用是促使学生预习教材内容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容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给学生下发了预习学习单,但却没有进行充分的回收,即使回收了也没有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充分的反馈,导致学生觉得把预习学习单交上去就万事大吉了,这对于学生预习态度的改善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只有在预习学习单方面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检查与评价,才能够让学生改变自己之前对于预习的忽视态度。
例如,教师应该每天抽出时间去检查学生的预习学习单完成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在预习学习单的评价方面,对于完成态度比较认真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多加表扬,还可以奖励一定的小礼物。而对于态度不认真的学生,语文教师也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他们在预习学习单完成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并且要求他们在具体的时间内补完预习学习单。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一周时间内的预习学习单完成情况以成果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促使学生完成预习学习单的积极性可以得到调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预习学习单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设计好预习学习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自主积极性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预习单可以促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设计好预习学习单,逐渐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样有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上就是本文对于语文预习学习单设计与使用的一些建议,希望广大的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设计与使用预习单的方法,为学生布置更加合理、更加丰富、更具实效的预习学习单,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高效。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