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初中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吴群丽(广西区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生语文能力水平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促进初中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通过一些措施实行。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良好的阅读气氛提供给学生,同时应注重学生对文章理解、信息提取的方法指导,利用灵活的阅读方式对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从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策略

  语文教材的文学内涵极其深厚,将文学天地的丰富多彩展示给学生,其文字优美的散文诗歌以及古往今来的名篇名著都将无穷的遐想带给了学生。作为将文化艺术和文字实用工具结合并积累开拓精神财富的学科,其课内阅读必不可少,课外阅读也不可或缺。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方面,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课外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加强写作水平,还能够陶冶情操,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学生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而如何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每位教师都致力追求的。

  1 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1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对书籍产生了兴趣,才会进行阅读。通过多种方法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如定期进行名著阅读比赛,对作家资料、文章内容、时代背景和阅读理解等进行考试。举办故事会、抢答比赛、表演课本剧和阅读成果展评等活动,也能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程度大大提升,引导学生对文章用心感悟,对文章内容理解并领会文章内蕴,使学生对阅读感到轻松快乐。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并激发阅读兴趣,比如普遍进入银屏银幕的名著书籍等,利用影视对作品进行观看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调动,使学生对原著的内容深入了解。做好学生书籍阅读的榜样,在早读课中通过师生共同阅读,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将文章的感情表达丰富,加强对学生的吸引感染力,并将读后的感受、体会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产生强烈的书籍阅读欲望。

  1.2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生持续阅读的良好习惯要通过长久、坚持不懈的累积才能够养成,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应结合自身实际坚持督促学生不论时间如何紧迫也要进行阅读。许多初中学生阅读的书籍量并不少,但是在读了过后就基本忘记,没有太多的收获,因此要培养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动笔的习惯[1]。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其一是对重点词句、内容利用富有个性化的图标作上标记;其二是在阅读过程中,读到优美的语句、段落等记录在摘抄本上并学为己用,便于今后的作文写作;其三是在文章阅读过后将获得的感受记录下来。

  1.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图书室集体阅读,也可通过将书籍借出便于学生随时阅读。在教室创建图书角,并定期往其内放置书籍,或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带来并放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图书角内借取同学的书籍进行阅读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不仅省钱还能使学生阅读的书籍更多。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1采取灵活的阅读方式

  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通常都是在学校进行集体性阅读或是学生在家里进行自主阅读。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课外阅读,通常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固定场所以及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的规范性阅读,然而对于课外阅读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的,因此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都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为了防止该情况的发生,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可进行笔记任务的安排。也可将每四到六位同学编为一个小组,让该小组的学生相互之间督促阅读。也可以放开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鼓励学生小组代表到讲台上阅读,或者每个小组以一人一段的方式将文章朗读,或者是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帮助远大于默看,不会出现无法集中精神的情况,也不会有学生还未看完第一篇就看第二篇的情况出现。学生休假在家里进行课外阅读时,由于缺乏规范性的管理与监督[2],因此阅读过程较为松散。教师应提前做好记录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安排,加强学生阅读的督促。

  2.2选择合适的书籍

  首先应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书籍进行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的书籍大部分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比如学生有的喜欢关于军事知识,有的迷恋地球未知探索,有的喜欢古代的名著。我们应该指引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不是强制性地让学生去阅读其他类别的书。而现今浩如烟海的文学书籍,对于刚进入初中学校不久的学生而言,因其还未完全脱离稚气,偏爱幻想类的书籍,教师可以将《西游记》《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话》等神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对阅读接触的时间较长后,教师还可以将《朝花夕拾》和《阿Q正传》等书籍推荐给他们。课外阅读对自身的好处很多,但并不是说每一本书对自身都会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对于孩子来说,书籍的阅读也像是刚出生的婴儿在牙牙学语时一样,最初接触的东西往往对自身以后的影响更大,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去引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对于初中生寻找无法对自身产生帮助的小说来看的情况,教师不应以粗暴的行为阻止,可以将《读者》和《青年文摘》等期刊推荐给学生,指引学生人生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树立。

  2.3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阅读。比如每天阅读时间多少,每月每学期进行多少书籍的阅读等。对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进行监督,督促完成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应确保身边有字典,便于对不懂的词语、内容及时查阅。学生在阅读时应学会略读和浏览等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解答以及重点词句的圈点等,增强阅读收获。在文章阅读完成后完成读书笔记等,还可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悟。学生不仅要默读,在默读过程中应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确保默读的有效性。同时还应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努力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3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呆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生的语言是通过丰富的读书来累积的,有了丰富的语言词组,在进行写作时才能更加的方便[3],对于读书的乐趣才能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在教室建立古诗专栏,通过每天进行一首古诗的推荐并让学生利用早读课将其熟读;对于新课程所要求的古诗有计划的每周要求一篇背诵,使学生将古诗文的背诵作为每周必须完成的功课进行;要求学生每周都要进行杂志的阅读;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完成一篇读后感。这些方法都能使学生的书籍阅读丰富,有助于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对以后的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学生坚持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

  4 结语

  书籍的阅读能使学生更加明理、聪慧和高尚。学生通过对书籍的不断阅读,能够收获成长所需的很多东西,不仅使自己的语文水平得到发展,还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了正确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指引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培养学生读书、读好书和多读书的理念,将阅读变为学生的习惯,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知识不断丰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使他们的人生更有智慧、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朱丽萍.做好初中生书海中的导航员-谈谈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J].教研视点,2012,(11):57-59

  [2]田发勤.浅谈促进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一些策略[J].科教文汇,2012,(04):85-86

  [3]陆开友.积极引导初中生开展课外阅读[J].文学教育,2013,(11):1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