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9 19:57
叶 红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汉州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大影响着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等也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针对缺乏语言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现状,必须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逐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以准确、优美的"语文"的语言引领小学生兴致盎然地走进语文,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2-010-01
前言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学修养、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它学科教学语言相比,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
一、规范性
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口语的示范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越是面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
教师应注意平舌音及卷舌音的使用,针对平卷舌不容易区分的词语,教师应多加练习,做到发音标准、字正腔圆。另外,还应该注意课堂语言口语化的问题,口语化语言包括很多方言,要求语文教师的普通话必须达标。总而言之,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严谨、规范,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
二、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情达意必须准确细腻,合乎科学。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一篇文章题目为《落花生》“落花生”是花生的另一种名称,而有的教师没有深入查阅理解却望文生义解释为“种花生”,构成知识性错误。再如。“这个同学的解释,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究竟是“这个同学的解释”我认为是对的,还是“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语意模糊令人费解。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语意明确.毫无歧义。语文教学口语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学用语的简约与精练上。有一则寓言说: 狐狸讥笑狮子一胎只生一子。狮子笑着回答:“然而是狮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样不取决于话讲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简明扼要,是否句句击在学生心坎上。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要点,突出精华精要处不惜泼墨如水。次要处也能惜墨如金.做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丰而不余言”、“约而不失一词”,真正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驾繁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同样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生动活泼、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的有效措施,使用活泼教学语言的同时,教师需要将其与课本内容、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尤其对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及优美的景色描写,教师需要运用生动语言为学生创设形象意境,从而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对知识理解和吸收更为迅速。如进行《珍珠鸟》这篇课文讲解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课题:“鸟儿是人类的朋友,那接下来我们要讲的这对珍珠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乐趣呢?”生动化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学生在被吸引的同时,带着疑问思考,进而快速融入学习氛围中,思维能力、形象力、语言驾驭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高。
四、情感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入情感,这样学生才能被吸引、被感动,知识必须有情感血液做支撑,这样才具有生命感,被赋予灵魂,语文魅力就在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语言情感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比如:教学抒情课文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充满感情色彩,力求达到“讲到庄严处,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的教学境界。要求教师在深刻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将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感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声发于情、理融于情,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把课文各种喜怒哀乐情感因素传达给学生,从而拨动学生心弦、触动他们的情思、引发学生心灵震撼。
五、艺术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口语运用的最高境界是口语的艺术性,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创造性地使用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口语有比一般人的语言更高的美学价值,它的市美性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声音宏亮清晰,语言流畅明快,做到语音美;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方法灵活,能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做到形式美;思想深刻,富有哲理,充实而又含蓄,做到内容美;只有这样才能既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又给学生以浓郁的审美感受。
六、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合理运用教学语言,不但能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知识。从学生特点出发,根据兴趣及生活环境等因素,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语言,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人曾经说过,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虽然是一种几近苛刻的要求但它无疑也为我们描画了一个追求的境界。所以语言教学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小椿.对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的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8):54.
[2]李英娟.课改前后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邱笑红.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