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空调虚标能效的事件在空气能行业重演
- 来源:热泵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空调,虚标,行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15 15:08
在近期各类的展会上,有不少企业的空气能产品上贴有双1级能效的标签,打心眼里为空气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而感到高兴。但是,某位做空气能贴牌的企业代表看笔者盯着标识不放,不禁哂笑说,你也信这个?也有人戏谑说,这样的能效等级想要几级就可以来几级。众人的意思是,标签的等级可以随心所欲,轻松办到手。
难道,虚标可以做到这么疯狂的地步了?
虽然笔者手中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具体哪一家企业及哪一款产品虚标,但从行业中人的言谈中还是隐隐地感觉到事实的存在,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不管山上有没有虎,先敲一敲钟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守住底线是最起码的从业原则。
能效标识是什么?能效标识又称能源效率标识,是附在耗能产品包装物上,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信息标签,目的是为消费者做购买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最终达到降低社会总能耗的目的。
能效标识有什么作用?通过读取空气能能效标识信息,消费者可直观地了解产品的能效等级、能耗数据指标和其它重要的性能指标。其中,能效等级是判断产品是否节能的指标,即产品的能效等级越低,表示能效越高,节能效果越好,越省电。换句话说,越是靠近塔形图顶端的,代表产品性能越好,越节能。
适用于空气能的能效标准,是现行的GB-29541-2013《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该标准把能效等级规定为5级。COP4.2属于1级能效,表示产品已经达到先进水平,耗能最低,最节能;COP4.0属于2级能效,表示产品会比较节能;COP3.8属于3级能效,产品的能效为市场平均水平;COP3.6属于4级能效,代表市场上低端产品的效率;COP3.4属于5级能效,是市场准入门槛,低于5级的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
当现行的强制标准失去了指导性和权威性,这个行业就会乱相丛生。在近期的空气能展会上,来自某知名空气能厂家的工程师向笔者坦言,现在依然有不少小厂绕开了技术和研发环节的实力比拼,直接走进快车道,干着在产品上虚标的勾当。哪家有虚标行为,在行业内搞技术的工程师应该比谁都清楚,他们只是不便说破。
在空气能行业,还有更离谱的案例。在2020年5月1日实施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制度只适用于采暖用途的空气源热泵,个别企业对本不该贴能效标识的低温空气源热泵产品,也依据GB 19577-2004(2015)贴出了能效标识标签,引起了同行业的不满并公开质疑该企业造假,这是标识管理上的乱相,也是行业的乱相。
随着空气能技术的成熟,COP将成为高端市场准入的硬件指标,在发达城市已有对能效等级一级的明确要求。今年3月1日,上海市开始实施《关于推进本市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规定,在建筑中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能效等级应达到1级。可见,真1级能效离市场脚步越来越近,这是趋势,不可逆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