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五年、亏损近990亿元恒大汽车还要再赌一局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恒大,汽车,亏损
  • 发布时间:2023-08-25 15:24

  Shoot

  巨额亏损换来一款量产车

  过去几年,房地产、制造业企业跨界造车不在少数,财大气粗能比肩恒大汽车者少有。

  恒大汽车自2018 年进入市场视野起,就将“砸钱超车”视为唯一路径。恒大资金充裕时,恒大汽车曾多次大手笔收购,先是入股贾跃亭创办的Faraday Future,后又收购了瑞典汽车制造商NEVS,整车、电池、电机等等都成了其囊中之物,宣称要打造“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公司造车业务刚刚起步,恒大掌门人许家印就抛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2025 年产销量达到100 万辆,2035 年达到500 万辆。

  然而五年过去,恒大汽车收获了什么?恒大汽车共发布过9 款车型,其中8 款仅停留在规划中,甚至还在2021 年的上海车展中闹出模型参展的笑话。去年7 月,恒大汽车难产的“恒驰5”终于上市,售价为17.9 万元,同年10月该车型量产交付,然而市场反应寥寥:财报披露,2022 年,恒驰5 共交付320 辆,根据此前公司公告,到2023 年5 月底,恒驰5 累计交付仅1000 辆左右。

  与进展缓慢的汽车业务相对应的是其巨额亏损。根据近期接连披露的2021 年年报、2022 年半年报以及2022年年报显示,恒大汽车过去两年累计亏损840.08 亿元。自2018 年以来,公司累计亏损989 亿元。

  惨烈的成绩并没有阻挡恒大汽车再拼一把的勇气,融资输血是第一步。7 月28 日,恒大汽车在港股复牌,目前是恒大系首家复牌的上市公司,复牌当日收报1.24 港元/ 股,市值约为134.5 亿港元。与其最高7800 亿港元市值相比,如今已经蒸发近98%,超过“蔚小理”三家电车当前港股市值总和。

  再战的资本

  从财报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恒大汽车此前一直是靠地产业务和集团输血,这次再战一轮,恒大汽车资本何在?

  恒大汽车和房产业务的关系由来已久。恒大汽车前身是上市公司恒大健康,从2017 年底开始,恒大健康通过多项收购组建了新能源汽车业务分部,直到2020 年8 月,恒大健康才正式更名为恒大汽车。

  尽管恒大汽车主打的是新能源汽车,但原本的康养业务(健康管理业务)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尤其是打着健康养老服务概念的地产项目“养生谷”。据其财报显示,2021 年上半年沈阳、南通、昆明等多地养生谷项目销售收入为68.65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99%。

  随着恒大地产业务爆雷,“养生谷”也很快从输血包变成了恒大汽车的拖累:截至2022 年年底,养生谷项目资产总值为717.15 亿元,负债净额为247.89 亿元。

  有行业分析师曾在今年年初发表评论,建议恒大汽车尽快剥离地产业务,集中资源到新能源汽车平台上,“地产本就是高杠杆的重资产,恒大汽车尽快甩掉负债,或许还能凭借新能源汽车引入一波战投,缓解当今的业务困境”。

  今年5 月,恒大汽车在不断裁人的同时,以2 元的价格向中国恒大及其附属子公司出售旗下47 个地产项目,终于甩掉了百亿元债务。

  造车之前先造梦

  但是也别高兴得太早,尽管丢了地产“包袱”,恒大汽车依然有至少400 亿元的净负债,在还没有新进融资的情况下,公司本身的造车业务就已经行进艰难。

  根据恒大汽车公告,公司在天津设有年产量5 万辆的整车生产基地,在上海和广州设有零部件制造基地,接下来还将根据实际情况推出和生产恒驰6、恒驰7 两款车型。

  先不说两款没影的车型市场前景如何,生产的钱从哪来?天津工厂是恒大汽车展示自身造车能力的主舞台,从2021 年年中开始就传出欠薪的消息,裁员不断;今年5 月23 日,才高调全面复产。产能是否充分利用外界不得而知。

  恒大汽车在声明中表示,有信心通过股权、债务融资筹集约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 亿元),从而缓解天津工厂资金紧张、欠薪等问题,但目前尚未“签订任何最终协议”。

  持有恒大汽车股票期权的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依然对恒大汽车有希望,“只要有投资方接手,肯定还是有触底反弹的机会,不如赌一赌”。可惜从目前的恒大汽车的量产和交付能力来看,依然是一场豪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