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广理的岁月

  文·图/ 广东理工学院 詹静宜

  责任编辑/张家瑜

  轻撩温晨的雾,剥开层层墨绿的山,晶莹剔透般的一汪湖水旁,矗立着延绵的建筑。这里有如世外桃源般的安然,而无车马喧的静谧,仅有一条如被风捉弄的丝绸般的路蜿蜒着,连接宁静与热闹。这座“神秘城”,便是我的母校——广东理工大学(高要校区)。

  17路公交车和22路公交车晃悠着,便把两旁的水泥钢筋森林变了法术,使你眼前一亮,皓蓝的天,白云格外亲切,无边的山、四季常青的树,只需瞧上一眼,便豁然开朗,神清气爽。

  “广东理工学院高要校区站到了……”伴着舒缓的报站音,节奏也慢下来,映入眼帘的便是气势磅礴的校门和热烈夺目的校标塔。鲜红的校标塔鼓舞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向着理想奋斗。转头便是大操场、科比篮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处处都有挥汗的身影。强健的体魄,在各大比赛中傲人地展现着,激烈的赛事总惹得人们心痒痒的,这不,立刻就开始锻炼起来,随时准备露一手……在这座以理工科得意的校园里,健康的体魄可是其牢不可摧的地基。这座慢节奏的城市里,也因此活跃着几枚激昂的乐符。

  我们不仅要“强健的体魄”,还要“野蛮的精神”,绕过体育馆,便是图书馆。每每金光洒下,图书馆如同披上袈裟,格外耀眼。沉浸在图书馆里钻研的同学也格外闪耀。我的好兄弟热爱阅读,一有空闲时间就往图书馆里跑。在他的带领下,我也养成了多阅读的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理工”特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市面上都难以见到的机器,不是以个数来计算的,而是用栋数来计算的。每次走进科技楼,那一台台大象般巨大的高科技设备矗立在面前,我总忍不住惊叹一遍,被这“神秘力量”深深地吸引。我越发有了兴趣,开始向工科比赛进军。

  大一时青涩的我,凭借一腔热血,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项目。我从一个无名打杂小卒,夜以继日地学习实践各种知识,不要说凌晨5点的广理校园了,24小时的我都见过。

  犹记得大一时为了备赛,暑假留校在“创客楼”里埋头苦干,大伙累了就随地一躺,饿了就吃泡面或面包,只为争分夺秒备赛。即便学校专门给我们准备了集中宿舍,食堂也没有放假,但留下来备赛的同学们依然选择留在“创客超市”拼命,巴不得把24小时当成48小时用,而这一拼,就是一个半月。让我们不得不踏出科技楼的理由只有一个——回宿舍洗澡。

  在我们队小小的实验室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左拿锡丝,右拿焊笔,滚烫刺鼻的烟在距离脸不到一厘米的地方呲呲作怪,时不时“啪嗒”一个小小的油珠溅到手上,印象颇为深刻。下午2点埋下的脑袋再抬起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6点,没错,通宵。深夜里几个盒子作支架垒高的手机电筒是唯一的光源,身边总有扑腾的蚊子惹得我们想拿焊笔烫死它……也许这看起来很“艰苦”,会劝退许多人,但这正是广理的“特色”,起点相对不高的广理学生们,一个个靠着学校给予的资源,拼尽全力,要给自己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这所学校,最不缺的就是“卷王”。

  当然啦,广理也不完全百分百是工科专业,也有经管、会计、设计等专业,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件奇特的事情,在大型赛事或项目里,成员分布几乎是每个学院都有的,因为学科交叉碰撞出的火花是无比精彩的。看似以工科作为定位的广理却淡化了专业的隔阂,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生涯里发光发热。

  大学生活肯定不止运动和学习,在校道上有许多人儿,他们在这个水绿山青、风景如画的校园里,都在用独一无二的自己给生活画上一抹色彩,比如众所周知的“广理十大歌手”,或者每天在进贤桥旁弹唱的“流浪歌手”,抑或每晚在舞室翩翩起舞的“芭蕾公主”……

  随着一天的奔波,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看完大操场上随机的表演,再摸摸猫学长、喂喂猫学姐,同学们步履轻轻,走向宿舍,亮灯的宿舍楼里也许是开心的交谈,也许是美味的消夜,也许是努力的学习……但灯灭时刻,睡熟了的校园,那偶尔的几声鸟叫与虫鸣,在这个朦胧夜里,又还给这所学校一身柔光的外衣,那是月光,也是无数广理学子发出的光,更是我们心中永远难忘的回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