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工艺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 关键字:金属冶炼工艺,危害因素,预防措施
  • 发布时间:2023-10-27 20:48

  孙丰震

  (淄博君乾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200)

  摘要:在金属冶炼工艺中,由于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数量多、范围大、破坏强,对金属冶炼企业的安全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文章根据近年来金属冶炼企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总结了金属冶炼工艺的特点,对金属冶炼过程中重大危险因素及后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金属冶炼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控制方法,对重大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控进行了探讨,促进金属冶炼企业实现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属冶炼工艺;危害因素;预防措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F088

  文章编号:2096-4137(2022)18-38-03  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2.18.12

  1 金属冶炼过程重大危险因素及后果分析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应当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在金属冶炼过程中,高温熔融金属温度可达到950 ~ 1700℃,作业场所处于高温环境,容易发生高温熔融金属爆炸、喷溅,吊运倾覆、坠落,以及煤气中毒和惰性气体窒息等。

  1.1 高温熔融金属爆炸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水遇到高温熔融金属会发生汽化而膨胀,水蒸气夹带高温熔融金属喷溅而出,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在冶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温熔融金属爆炸事故。比如,2006 年河北某钢铁厂高炉炉顶发生悬料,为了控制炉顶温度不超过350℃,利用冷却水进行降温,水遇到高温汽化,使得炉内压力增加,炉内物料塌落引起炉顶发生爆炸,造成 6 人死亡、6 人受伤。2007 年上海某钢厂高炉由于临时换风口作业,进行氧气烧风口操作,将风口前端烧损造成冷却水进入炉内,冷却水遇炉内高温汽化,再加上操作人员的不当站位,使得蒸汽以及红焦,从风口漏点喷出,造成7 人被烫伤。2011 年江苏某钢厂在预休风操作过程中,在炉内炉衬强度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割开残铁口处的炉皮,复风时残铁口位置大量高温铁水突然涌出,造成12 人死亡、1 人受伤。 2011 年湖北某钢厂转炉进水,动炉产生爆炸,产生的气浪将铁皮房掀翻,造成周围3 人受伤。

  高温熔融金属在遇水之后也容易发生爆炸。比如,2007 年山东某企业铝母线铸造分厂在铸铝时,铝液溢出遇到循环冷却水,形成大量水汽,释放大量能量,在封闭的空间中发生爆炸,造成16 人死亡、59 人受伤。2012 年辽宁某重型机械铸钢厂在第二罐钢水浇注将要结束时,砂型腔喷爆,地坑渗水,从而造成砂床底部积水过多,在大量高温钢水短时间进入砂型的过程中,砂床底部水开始快速汽化,蒸汽的膨胀造成压力的增加,进而产生爆炸,造成13 人死亡、17 人受伤。

  由此可见,高温熔融金属遇水爆炸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水遇到高温产生汽化;二是水蒸气在封闭空间中无法排出,使炉内压力增大超过临界值后发生爆炸事故。

  1.2 高温熔融金属喷溅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高温熔融金属会产生不均衡的化学反应,从而造成喷溅烫伤事故。比如,2007 年山西某钢厂,作业人员违规操作,将合金辅料提前加入钢包,搅拌时间不足,造成钢水大片喷溅而出,使得附近2 人死亡、5 人受伤。 2007 年甘肃某铅冶炼厂,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对冶炼炉内的异常情况做出错误判断,使得炉内进行了长期过氧化反应,导致熔液急剧膨胀,高温熔液以及气流瞬间掀翻顶盖,造成8 人死亡、10 人受伤。因此,在高温熔融金属作业过程中,应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培训,严格按照作业流程操作,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上报妥善处理,不得盲目操作。

  1.3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倾覆、坠落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高温液态金属吊运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如果因为指挥失误或者设备缺陷,很容易发生倾覆、吊运坠包等事故,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在遇水后还会发生爆炸,造成二次伤害。比如,在2007 年辽宁某特殊钢企业由于起重机选型错误,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制动器抱闸失灵,造成钢水包失控下坠,造成32 人死亡、6 人重伤。2010 年山东某钢厂由于行车原因发生吊运坠包事故,造成3 人死亡、5 人受伤。2012 年上海某钢厂吊运270 吨铁水包,由于发生双板钩单钩脱落,从而使得铁水倾覆,造成 2 人死亡、13 人受伤。因此,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必须符合冶金铸造起重机技术条件,驱动装置中应设置两套制动器,并定期对吊运、盛装熔融金属的吊具、罐体(本体、耳轴)进行安全检查和探伤检测,并在现场指挥人员中应认真负责。

  1.4 煤气中毒事故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炉内会产生煤气(一氧化碳),由于设备原因或者人为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煤气中毒事故。比如,2008 年河北某钢厂高炉重力除尘器上锥体安装的泄爆板爆裂,大量煤气泄漏,造成17 人死亡、27 人受伤。2010 年河北某钢厂在进行炉内检测的过程中,未采取可靠的煤气切断措施,使转炉气柜煤气泄漏到2 号转炉系统中,正在2 号转炉进行砌炉作业的人员中毒,造成21 人死亡、9 人受伤。因此,在涉及煤气的作业场所设置一氧化碳监测报警装置,在煤气管道中设置可靠隔离装置和吹扫设施,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辨识,严格执行作业审批。

  1.5 惰性气体窒息事故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还经常利用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等对产品质量进行改进,惰性气体一般无色无味,如果作业中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也会造成伤亡。比如,在2011 年内蒙古某钢厂两名工作人员在精轧作业过程中,突发氩气泄漏,造成4 人死亡。1997 年上海某钢铁厂5 名工人进入VD炉施工,氩气沉积炉内,造成5 人死亡。因此,在可能发生窒息的作业中,应加强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辨识,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应急物资和器材。

  2 重大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控措施

  2.1 强化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由于水汽发生的喷溅、爆炸、煤气泄漏等问题非常多,因此应做好防水和防潮工作。同时,高温金属液体倾翻影响范围非常大,还需要对钢丝绳、吊钩、耳轴等进行严格的定期检查和探伤检测,对有毒有害的气体应加强现场检测,在作业前应做好防护隔离措施。

  2.2 落实安全识别与防范要求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应重点控制工艺环节、工作人数、工作环境,对重点、危险环节应加强管理。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生产经营场所、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等,应建立危险作业管理制度,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从而有效防治违规操作,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应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活动,通过仿真模拟、实训等方式提高实训效果,使得全员可以熟练的掌握预控的方法。此外,还应加强这些设备的监控、预测、预警等安全技术的研究。

  2.3 加强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应将风险管理和安全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风险识别、控制、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价分级,最终对企业全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并建立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此外,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1)通过调研,对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解,并确定车间岗位安全培训需求内容,按照安全风险控制以及培训内容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控培训课程,对内容及时进行更新。

  (2)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辨别与识别的方法进行确定,全面辨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建立安全控制信息库,以数据为基础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培训工作。

  (3)政府部门以及金属冶炼企业,应建立金属冶炼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结合实际需求和安全工作的需求,邀请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金属冶炼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对金属冶炼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等项目的管理,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未获取相关资格的不得投入生产,从根源上解决金属冶炼的安全问题。

  2.4 建立完整的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体系

  (1)安全风险信息的采集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应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对现有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价,判定安全风险在现有控制措施下是否可以接受。对于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应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安全风险控制信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全面性。

  (2)加强对危险源的识别。一是要对危害进行分析,需要将整个冶炼作业划分为多个步骤,对每个步骤的活动中的有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判定,在现有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判定是否存在严重后果,对于安全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情况,应补充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保证安全生产;二是要建立管控体系,要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或者消除,以预防、检索、隔离、预警、连锁为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尽量从根源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三是建立分析技术组,应选择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分析每项风险,并按照基本的格式绘制风险表格;四是要充分考虑危险源以及各方面的危险,根据评价对象以及作业性质,选择多种不同的方法,深入一线进行调研,根据不同的识别对象选择相关危险源辨识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识别,从而进行系统性的风险识别。

  (3)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在风险识别和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将危险源分为若干登记,并对较高等级的危险源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从风险点上进行风险控制,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安全风险以及事故隐患,使事故预防流程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和流程化。

  2.5 构建安全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机制

  在危险源以及风险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对安全风险控制信息表格进行绘制,结合表格识别出起重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其他伤害等。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生产活动中应结合实际金属冶炼的情况,对安全风险控制信息进行更新,保证安全风险控制信息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通过系统全面的风险辨别和评价,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信息数据库,制定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课程,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提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使得工作人员了解安全隐患。

  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制定严格的作业活动风险提示和安全操作卡,使得车间、班组安全管理都可以落到实处,提升安全风险控制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实际安全管理中,要对危险范围进行严格控制,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有效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 结语

  金属冶炼工艺存在较多安全风险,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应对金属冶炼工艺中存在的重大安全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管控措施,提高冶炼工艺水平,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落实责任到人的风险管控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金属冶炼工艺更好地发展。

  作者简介:孙丰震(1989-),男,山东博山人,淄博君乾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李俊.金属冶炼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分析 [J].中国金属通报,2021(10):17-18.

  [2]王永超.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J].冶金与材料,2021,41(4):141-142.

  [3]唐美静.有色金属冶炼主要工艺设备及用途研究 [J].世界有色金属,2021(12):19-20.

  (责任编辑:葛 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