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不识的“教育家”——我的母亲吴望秀
- 来源:教育论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母亲,吴望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1-04 18:33
我年近七旬,两鬓苍苍,一生平庸,愧对儿孙。但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有一位好母亲:姜母老孺人吴望秀(1919、5、26——2006、8、5)。母亲离我西归已整整十多年了,但她老人家的音容相貌常常浮现在眼前,谆谆教诲常常在耳边震响。1966年“文革”爆发,我还只有14岁便辍学了,成了“造反”、“反潮流”的“职业革命家”。现在静静想来,母亲这本“书”才是真正哺育我成长的最好的家庭传统教材。母亲一生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有八大特点:
——以学为本。母亲虽为文盲,一字不识,虽不能落笔成文,却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对《女儿经》《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中的名言警句背得不少,并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在与人的日常交流中,用得恰到好处。如果你仅观其言谈举止,还以为她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这让幼年的我十分震惊而仰慕。究其原因,母亲噙泪告诉我:娘家贫穷,无钱上学,幸好家旁有一所私塾学校,幼小时最爱到那里去玩。先生在教室内带读古书,她就在教室外跟着读,久而久之,就背得了不少启蒙国学中的话。母亲常对我讲:养儿不读书,犹如养头猪。“勤有功,戏无益。”积少成多,水滴石穿。母亲的话,使我至今都不敢忘记。
——艰苦朴素。母亲是位缝纫师傅,我幼时不懂事,为了赶时髦,令母亲给我做一条裤子二边都分别有二条红筋的乳白色长裤。为了这件事闹了一整天,母亲耐心开导我:“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穷人家的伢子,不要与别人比穿着,而要比看谁的成绩好?那才叫本事。否则,穿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表面发光的红漆马桶。”“知识是最价钱的。人家再嫉妒你,也拿不走。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比靠穿着武装起来的人漂亮、有用得多。”母亲总是以身示范,艰苦朴素,她老人家的一生,从来不划眉毛、擦口红,不注重梳妆打扮。粗茶淡饭吃饱就行了,干干净净穿暖就行了。母亲常常教导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母亲遗交给我的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实质朴的家风,至今不敢违反。
——勤俭持家。1960年刮“五风”,全国饥骨遍野;1961年腊月26日家遭火灾,一烧如洗,锅无粒米,没有母亲咬紧牙关,勤俭持家,我早已成了“饿死鬼。”母亲常常教导我:“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朝进一文。”“勤俭为无价之宝,浪费是可耻行为。”“败家子挥金如土,穷孩子积土成金。”“家穷不可怕,就怕人无志。”我成家立业后,又赶上1996年7月27日钱粮湖防汛大堤溃决,农场上下,一片汪洋,农场无收成,工资从何来?年近八旬的老父母,每天很早就起床熬稀粥,端到层山街头叫卖,救济灾民。《我的绿豆稀老娘》一文曾载当年《岳阳晚报》。
——宽以待人。母亲经常教育我:“朋友不怕多,敌人只怕有一个。”“狗咬我一口,我又何必去咬狗一口呢?”“让人非我弱,好人有好报。”因为缝纫职业的需要,父母在华容县注滋口、插旗公社新鼎、新建,钱粮湖农场的老四分场九队(现为良心堡镇同心村)、刘家铺、两门闸等地方住过,每搬家时,左右邻居总是与我父母挥泪而别,依依不舍,象一家人一样和蔼可亲,终身难忘。
——严以律己。母亲深深地懂得,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任何事情,任何场合,她老人家特注重以身示范,身教重于言教。幼时的启蒙学习、少时的立志攻读、青年时顽强愤斗、壮年时艰苦建家、暮年时永葆青春,母亲一直都是我心中高矗的丰碑。是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了我精神,给了我力量,使我在人生道路上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以仁为核。母亲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但她极少到寺庙去烧香拜佛。她认为:做人应当以仁慈为核心,将慈善的佛牢牢地崇敬在心中。即时时处处,都做好事、做善事。“举头三尺有神明”,“为人不做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祖人有德,后人有福。”乞丐讨到我家,她再穷也要给钱或米,夫妻吵架,都爱请我母亲当“包公,”一般情况下,经她一劝就好。她极力主张,姻缘劝拢,灾祸劝开。路上行走,遇见瓷片,她也要用手捡起,扔到荒野,怕刺伤别人的脚……
——以孝垂范。我的父亲一共三兄弟,我自出生以来,祖母始终住在我家里,没有住过别处。祖母年愈八旬后,大病不起,命临大限,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一瘫就是三年。我当时还没有成家,学校离家较远,交通不便,忙于工作,根本没有精力照料我的祖母。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我母亲做到了,她就是一位地方上人人称赞的、照料我祖母几年如一日的“好媳妇”,这令我祖母十分感动。祖母奄奄一息时,拉着我母亲的手说:“妳以后好啊,屋檐水儿点点滴,点点滴在现窝里……”意思是妳现在对我好,以后妳的媳妇也会仿效妳的。
——以德服人。我父亲个性强,脾气大,就服我母亲;我的个性与脾气,丝毫不逊我父,就服我母;婆媳关系在当今社会是最难处理的,但我妻自当姜家主妇后,给我母亲做媳妇如同做女儿,几十年如一日,婆媳和睦相处,情胜母女,为世人所羡慕。妻子给我母亲挂清明,鞭放完了,我和孩子都走远了,她还跪在竹山姜氏陵园我母亲的坟前热泪滚滚,不忍离开,婆媳俩还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千言万语……
母亲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来高度概括,那就是——“不怒而威,以德服人。”我一生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我妈!母亲与我永别时,没有给我一分钱的物质遗产,但她老人家给了我——《母亲这本书》这是哺育我成长的最好的家庭传统教材!
世界上有二种博士,一种是有名校证书的,一种是无名校证书的,伟大国父孙逸仙就是各国人民公认的博士。我的母亲、姜氏家族千古圣母吴望秀,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物质遗产,但她老人家给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我生命不息,愤发不止,受益终身。母亲在我的心中就是一座高耸的丰碑,就是一个没有名校证书、左右邻居公认的“博士。”母亲一生最大的特点:爱身教重于言教,不爱夸夸其谈;爱艰苦朴素,不爱穷奢极侈;爱吃苦耐劳,不爱好吃懒做;爱自然美,不爱装饰美;爱是不爱非,爱真不爱假,爱实不爱虚,爱当为家拉车不松套的“老黄牛,”不爱当为己专心嬉戏的“花蝴蝶”。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我的父母辗转奔波,含辛茹苦,从华容县注滋口、新建、新鼎、钱粮湖的同心村、刘家铺、两门闸、层山等,搬了若干次家,住了不少地方。但不管住到哪里,我的母亲都是左右邻居的贴心人,夫妻吵架的调解人,孤儿寡母的呵护人,望而生畏、不怒而威,后代儿孙的敬爱人。她老人家驾鹤西游离开我已整整15年了,每当族人相遇,提及我的母亲,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握手忆昔,难免热泪盈眶……
“登仙十五载老孺人无钱上学不识一字衣着朴素显天姿国色人自秀草丛匿凤凰;缅怀千古母富贵相有志旺家语惊四座注重内美满腹韬略气质娇平凡而伟大。”——假如有一天,我真成了后代儿孙公认的“博士”,那她老人家就是我没有名校颁证的“博士生”导师,我的母亲吴望秀在儿孙的心中,就是一字不识的“教育家。”
2021年8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