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我的文学之母——丁玲

  • 来源:教育论坛
  • 关键字:文学,丁玲,缅怀
  • 发布时间:2023-11-04 18:34

  1980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丁玲她老人家患乳腺癌手术后在庐山疗养期间写给我的信,我一直珍藏着。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回信,它凝聚着老一辈作家对我这个写作新手的殷切期望,是对幼稚学子的谆谆教诲。为亲近丁玲,每到大小书店,我特别留心有关她老人家的书籍,《文学天才意味着什么》《丁玲作品集》等,细细咀嚼,字字句句,沁人心脾,使我茅塞顿开,心明眼亮著志坚。20多年来,我像一个饥饿的婴儿扑在母亲的怀抱,贪婪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

  社会上总有些人把麻将、扑克当氧气,论学习我也是个贪玩的孩子。“我那时每每腰痛地支持不住,而还伏在桌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像火线上的战士……”(引自《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重印前言)。“必须每天都做点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读点书,都能有东西给别人,游惰只使人感到生命的空白、疲软、枯萎。”(引自《三八节有感》)。

  从小学三年级起,我的作文就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可直到现在,手中文稿,寥寥无几。“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写一本好书,而且是自己的,不是抄人家的,也不是模仿人家的。”

  溃垸后,我累计已有三年多未发工资,常常因为手头拮据所困扰,虽偶尔有短文见诸报端,但稿酬甚微。有人劝我做生意,说知识值几个钱。

  我曾有过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浓烈初恋,没想到风云突变,说分就分。她高就时,我只讲了一句话:是金子到哪里都闪光。

  “文革”中,党被林彪、江青一伙操纵成了政治寡头。对此,我十分反感。

  去日坎坷,几番起落。我曾麻木人生,黯淡前程。“那间曾被反复抄查几十次,甚至在那间屋里饱受凌辱、殴打、那曾经是我度过多少担心受怕的日日夜夜的小茅屋,现在回想起来,却成了一个辉煌的、使人留恋的小小天堂!”引自《“牛棚”小品》。与她老人家相比,我这个小蚂蚁的一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做一个作家难啊!就像唐僧到西天取经有九九八十一难。”(引自《根》)。

  我今年足满54岁,“文革”耽误了十年,从政后,尽管起草的公文一大堆,可纳入自己作品集子的没有一篇文章,难免使人心灰意懒。现在当“爷爷”了,何尝不想搁笔享受天伦之乐。“再活廿年大约是可以的,现在我就把自己看成是卅岁,以前什么都不算。”(引自《初到密山》)。1979年1月13日,75岁的丁玲经中央组织部批准,回到北京。3月,医院查体,患乳腺癌,需住院手术。为了争取时间写作,她恳求推迟一年手术,半年后,她发表新作《杜晚香》《“牛棚”小品》。晚年创办《中国》文学杂志,还是当年办《红黑》《北斗》的那股劲,为此,操碎了心……她为了什么?为了振兴我国的文学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

  丁玲是祖国年轻一代的良师慈母,1982年4月5日她在给兰州一位青年的回信中写道:“你的来信,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放在案头也有一个星期了。每天我都想提笔复你……”激励他化失望为希望。不但如此,而且非常谦虚谨慎,在《根》一文中写道:“从二七年开始写作起我是老兵,从七九年回到文坛我是新兵。当中,我有二十多年的空白……七九年回到北京,大开眼界,啊!这么多老师哟。所以说,我是一个新兵。蒋子龙的那个《赤橙黄绿青蓝紫》我写不出来,他有那么多生活,我没有,我不了解那些青年人,我落伍了,我应该以这些青年为师。”(引自《根》)。

  丁玲是直言不讳的“魏征丞相”。想人之不敢想,言人之不敢言。《三八节有感》,深刻透彻地分析了生活在延安革命队伍中知识女性的艰难生活、尴尬处境和不幸命运。“有着保姆的女同志,每一个星期可以有一天最卫生的交际舞。”这就得罪了江青。

  丁玲是真正的劳苦大众自己的文艺尖兵与志坚如钢的革命者。1931年2月7日丈夫胡也频被国民党残杀在上海龙华荒郊。此时此刻,她步举何方?1932年入党,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主编《北斗》,这是有生命危险的。她入党不是为了做官吗?“作家不需要名誉、地位、权势。我们只有一条,为人民写作。”

  丁玲是憎爱分明的无产阶级伟大的、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她老人家1983年在《致学昭同志》一文中写道:本月二日《人民日报》头版《今日谈》短文《还想秋后算帐吗?》引起我无限的感慨和愤怒……九死一生,死而复生。换了人间,现在“四人帮”从阳间到了阴间,再没有人敢秋后算帐,更没有人敢在您的遗体背后口蜜腹剑地笑捅几刀了!安息吧——我的文学之母!

  看!全国哪一个书店没有您的书;听,全国的各所学校,哪里不回响着您的声音;您的老家湖南临澧,为您建起了丁玲塑像公园,坐落在城关朝阳路;君不知给您老人家遗体覆盖的鲜红的镰刀斧头的党旗,不单是盖在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心灵深处,这是少有的高级别的长官在临终时所难以满足的愿望!

  在丁玲仙逝20周年之际,手捧她老人家的珍贵手迹和2006年我荣获第二届“寰宇作家(诗人)网杯”全球汉诗盟友大赛一等奖的奖杯,眼望门前青翠欲滴的宝塔松,回首她老人家一生两度入狱、几番沉浮的坎坷经历,我顿足捶胸,仰天长啸:人生难得一知己,满眶热泪向谁流?……

  (二○○六年三月十五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