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榮╱攝 陳一年╱文
經營攝影作品,尤其是藝術攝影之類,如果善於利用客觀景物所涵有的美感元素組織畫面,就容易使作品顯得悅目又搶眼,這是聰明的手法。
香港攝影家李志榮便是在這方面的高手。他是畫面構成的組織者,不會只是見鳥拍鳥、見魚拍魚:而是引鳥、魚入景,借水波入畫,組織成富有韻律美的作品。有些人玩了半世攝影,也沒有摸索到如此輕車熟路的功夫。
主體與環境相諧 構成美麗圖畫
過去有一種說法用來對比攝影與繪畫的特性,「繪畫是加法的藝術;攝影是減法的藝術」。此說也許符合一般規範,但也不盡然。尤其在當代,藝術的概念變得複雜多元,那樣的闡述已經過於僵硬。
李志榮時常在離家不遠的河畔或池塘邊徜徉,抓拍水鳥及游魚,但是不像一般拍攝者只專注於鳥和魚的形態,而忽略同時兼顧處理環境因素來增添畫面的美感。他知道,美好畫面的組織,不僅在於捕捉飛鳥、游魚等的形象和動態,還可以利用環境中的各種因素經營構圖,巧取其中美的元素融入畫面,以達到增強視覺感染力的效果。這樣的手法,其實是用了畫家的思維橋段。
所謂環境因素,包括天空的雲彩霞光,水域的波浪漣漪,周圍的花草樹木……在一定的光線影響下產生豐富變化,都可能呈現出美的狀態,如果將這些美化因素融合到畫面中,可能提升作品的視覺感染力。
本文展示的這批示範作品,是以水鳥或游魚為主角,配以水景作襯托。這類題材的攝影作品,如果沒能攝取到主角的生動形態,或是畫面缺乏美感,都不算好作品。
我們可以看到,李志榮具有很好的抓拍功力和構圖能力。那些飛鳥、游魚都被鏡頭定格於生動自然的瞬間;與背景的關係也恰到好處,主角都在黃金分割線上,佈局甚佳。這些作品,水面都浮泛着漣漪,形成優美的圖案,而且幅幅不同,各顯美妙的形態、線條、色彩,充滿韻律之美。
新界濕地是拍攝勝地
古訓說:曾經滄海難為水。拍攝這種優美的水波漣漪確不容易,需要掌握一些知識和拍攝技巧。
這批攝影作品展現了在水面蕩漾的美麗漣漪,這類漣漪一般出現在較為平靜、但又微微蕩漾的水面,如魚池、沼澤、淺湖、河流的靜水等處,斷不會出現在激流、波濤及混濁的水中。漣漪呈現的形狀、圖紋、線條、色彩,是周圍環境景物映射水中的光影,加上微風吹拂、陽光照射等作用,引起不斷變化,紋理不會相同。拍攝機會存在許多偶然性,但是有些水域的光影環境很穩定,又有鳥或魚等動物來助興,就會有較多拍攝機會。拍攝時,可用「守株待兔」的方法:選擇一處有鳥聚集又有美麗光影的水面,等待鳥兒進入鏡頭,敏捷地抓拍下來。
一些被稱為「天空之鏡」的水域,大概都是不錯的攝影點,包括香港新界有些濕地。大海水域一般很不平靜,但是在一些岸邊水域,當退潮時會留下一些平靜的水漥,或成為「天空之鏡」。
漣漪的形狀與色彩,跟周圍的反映物、天空的雲彩等相關。如果水域周圍有高大的建築物,並且色彩繽紛,那就可能在水中出現色彩繽紛的水紋色塊。
如果要拍攝水鳥在水波漣漪中活動的照片,當然要到水鳥棲息的濕地去。在新界西北的濕地,每到冬天都會迎來大量候鳥,此時魚塘區又是收穫季節,漁民會在魚塘抽水捉魚,必引來水禽雲集、企圖分一杯羹,這也是拍攝的好時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