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会展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会展业,发展,动力
  • 发布时间:2024-02-02 13:46

  文:储祥银 ● 责任编辑: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走出疫情政策驱动会展业发展

  政策加大对会展业恢复发展支持力度。2022年12月7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 不再开展落地检, 为会展业的复苏提供了前提条件, 会展不再“非必要, 不举办”。

  2023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强调,推动国内线下展会恢复, 支持企业出境参展。4月25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明确要求, 推动国内线下展会全面恢复。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国家发改委近期发文提出, 鼓励各地加大对商品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购物节、民俗节、品牌展、特色市集等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会展消费。商务部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推动国内贸易展会全面恢复线下展, 部署办好进博会、广交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一系列重点展会;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各类专业展, 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 加大对会展业恢复发展支持力度。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推进新国展二期、第四使馆区等重大项目建设, 增强雁栖湖国际会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服务功能保障”;“高水平办好中国服务贸易博览会、中关村论坛、金融界论坛”。上海市为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专门出台保障条例;《上海市提振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 支持会展行业恢复重振, 对2023年在上海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给予补贴;支持举办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品牌博览会、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和上海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等重大会展活动;近期, 又推出了《上海市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深圳、成都、南京、武汉、青岛、西安、厦门等许多城市相继出台政策, 鼓励会展业复苏复兴;《深圳市商务局关于实施阶段性支持商贸经济运行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助力会展恢复活力, 支持上半年举办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高性能医疗器械和食品工业高水平专业展会, 按照主办方实际办展成本的50%给予资助, 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企业参加重点境外展览, 市级财政按现行政策对组展和展位实际支出费用给予支持, 各区按照市级支出的50%给予配套支持。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发布会展产业扶持政策, 奖励资金总规模达到5000万元, 单项奖励资金最高600万元。

  受三年疫情压抑和政策利好影响,2023年上半年中国会展业恢复发展势头强劲。展览业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商务部会同各地各部门, 积极推动线下展会加快恢复发展。前三季度, 我国境内展览市场需求旺盛, 展览规模大幅增长, 展览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

  商务部统计显示, 今年1-9月, 境内专业场馆共举办各类展会3248场, 同比增长1.8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32.4%。其中,大型展会1908场, 同比增长2.3倍, 较2019年同期增长56.9% ;展览总面积7686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7倍, 较2019年同期增长51.5%, 已超过2019年全年展览面积。

  据有关城市会展主管部门披露的数据, 北京9大展馆上半年会展数量恢复到2019年93%, 展览面积恢复至86% ;上海上半年举办展会169个, 展览面积758.89万平方米, 办展面积恢复至八成以上, 第二季度办展面积629万平方米,比2019年同期增长13.1% ;据广州上半年共举办展会140场, 展览面积近560万平方米,复苏势头强劲,规模超过2019年;深圳主要场馆今年以来举办各类展会79场, 展览面积近437万平方米, 预计全年举办展会190场, 面积90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南京、成都、西安、郑州、长沙、南昌、长春、海口、厦门等诸多城市会展业发展势头强劲, 不少城市会展业已恢复, 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

  迎接新挑战保障行业行稳致远

  解决新问题, 着力增强会展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今年会展业的强劲复苏某种程度上带有疫情补偿性质。疫情期间, 一些展会应办未办, 延迟到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再办, 属于存量的积攒和延迟补偿。调查发现, 当下我们会展业复苏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 集中表现供给冲击、需求不稳和预期不振。

  从供给看, 由于疫情影响, 会展行业资金链、产业链和人才链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资金短缺, 人才流失, 产业配套服务功能不充分;活动题材雷同, 服务老套,竞争加剧,内卷加重;双碳环保、安全防范要求提高, 交通、运输成本上升。会展设施建设超过实际需要, 全国专业场馆总体利用率不高, 一些场馆闲置或改作他用, 但仍有一些城市正在, 或计划兴建会展场馆, 城市之间、场馆之间的政策竞争和会展资源争夺日渐突出。

  从需求看,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参展欲望降低, 预算减少;政府财政资金紧缺, 经费压缩;国际航班恢复缓慢, 境外展商、买家交通成本昂贵,进不来;买家观展多, 下单少, 旺人不旺财, 现场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受国际大局、经济大势和发展信心影响, 一些展会已经出现招展困难, 规模缩减, 个别展会官宣延期, 业界对发展前景信心不足, 预期不振。

  会展属于先导性产业。增强会展业界信心, 稳定会展发展预期, 对于推进经济增长、市场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预示性导向作用, 社会各界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各地政府应当因时因地, 精准施策, 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政策支持的重点从招会引展转向发展环境改善和服务水平提升,为企业参展和采购商邀约提供帮助;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会展设施建设与利用的宏观把控和正确引导, 增强场馆多业态服务功能和数字化服务能力, 提升场馆综合服务能力和使用率。会展业界应当坚定信心, 创新发展, 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不断创新会展发展理念、创新题材、创新模式、创新服务, 着力增强会展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为经济复苏复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提升发展效能为产业链供应链赋能

  会展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能的重要平台。会展是商贸活动, 是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 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商贸活动。会展将散布于不同时间和区域的交易机会汇聚到一起, 集中展示, 促成交易和交易意向, 提高交易效率, 节约交易成本;会展属于减少社会再生产耽搁与停顿, 打破时空限制,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的商贸活动。

  会展属于服务业的范畴,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其归类为“商务服务业”, 指以会议、展览为主, 也可附带其他相关的活动形式的服务, 包括会展活动的项目策划组织、场馆租赁、安全保障等相关服务。2002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一次设立会议展览服务业类别(代码L7491), 界定会展是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

  会展产业是散布、物化于各类产业中的会展活动总汇。会展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链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 是传播新理念, 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促进交易和合作,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进步的重要平台。会展根植产业, 利用渠道、客户和资源整合优势, 汇聚各类发展要素,为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信息传递, 为流通渠道疏通、市场规模扩大、产品升级换代服务。会展活动加速了商品、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要素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流动与组合配置,促进了跨界交流与合作, 推动了流通与贸易的发展, 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对外开放体系的重要平台”, 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和助推器。

  经过多年努力和打造, 中国已形成了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国际经济贸易会展体系,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周边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机制性会展体系,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中国—非洲经济贸易博览会、中国—中亚峰会等多边机制性国际会议展览体系, 中国西部博览会、中国中部国际博览会等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会展体系, 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专业性会展体系和世界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专业组织会议、展览申办、举办体系等一整套全方位、立体化的会展体系。去年、今年新创办的“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和“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无疑将进一步推进中国重大会展题材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中国会展体系的不断创新与完善, 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发挥了积极作用,必将为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再构和价值链韧性水平和安全提升做出新的贡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