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气氛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语文,课堂,学习气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4-14 17:02
赵月梅
(云南省兰坪县兔峨乡中心完小671407)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23)02-0005-02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其一,比如在新课导入时,利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图片、音乐、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艺术享受中学习,在主动求知中获取知识。其三,要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注意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当课堂有不和谐的因素时,教师应注意处理的方法,不要破坏了原有的学习气氛。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利用语文丛书《西游记》等激起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学生利用主题学习材料上的文章和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语言,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阅读带给人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比较阅读不仅能实现语文学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学习中积累语文。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关键。比如读书时一定要“动笔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还可以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另外,教师还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以身作则,带头读书,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扩大读书的范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报亭等变成学生阅读材料的来源地,使他们走进社会,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本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比较课文和主题学习材料的异同点。可以从作者、文体、内容、写法、背景、语言等各个角度去谈,可以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去谈,也可以评价这几篇文章的优劣,总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中感悟语文。
比如我在教《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后,全班进行平等交流。有的同学说,他喜欢金蝉脱壳的过程中脱尾的那几句描写,不但生动而且有趣,他一边发言一边手舞足蹈,做着尾巴脱壳的动作,做得神态逼真,惹得同学哄堂大笑。全班同学的热情高涨,每一学生都去认真理解记忆,课堂上,大家都踊跃发言,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倾听者,一堂课下来,金蝉脱壳这篇枯燥的文字,全班同学竟然能把整个金蝉脱壳的重点段背下来,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做主角,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生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学生在深入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后,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作为语文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享有普遍交流思想的权利,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要对学生既欣赏又宽容,把学生从繁杂的学习牢笼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4精彩纷呈的活动,展现语文的魅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收获,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增强主动阅读意识,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应当鼓励学生把创造性思维用规范、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头脑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组合,让创造性的思维变成了创造性表达,使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关于调动语文课堂气氛的几点看法》杨梓中心完小张灿红
[2]来源:互联网要点: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