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6-14 14:58
马智昌(甘肃省古浪县土门镇第二完全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存在紧密的联系。遵循感召性、启发性、层次性原则开展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融通,助力学生语文学科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教学设计的延伸思路,从群文材料、学习任务、课时问题和阅读情境四个维度出发,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重点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语文学科课程建设和学生个人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既是必要的教学模块,又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阅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可以从价值观念、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1. 积累经验,塑造高雅审美价值观念
优秀的阅读材料具备审美价值,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文学审美内涵的分辨能力、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高雅的审美观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积累多样化文学审美经验,对文学的美产生多维度见解。
2. 以读促思,锻炼学生语文思维品质
阅读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能立足人文角度为学生积累感性生活经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深度发展。在阅读中,学生能受趣味情节的吸引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能在阅读交流、互动中锻炼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经过长期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语文思维品质能更具灵活性、独创性和深刻性。
3. 寓教于乐,轻松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部分阅读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感召性,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同时,阅读文本还是培养学生多元语文能力的主要阵地和材料工具。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轻松达成语言运用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培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原则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感召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原则搭建教学框架,实施教学计划。多元化原则的融入能使课堂教学品质获得显著提升。
1. 感召性原则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遵循感召性原则。语文是一门以人文内涵为探究主体的学科,其探究内容具备感性特征。而且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教育目标。学生需要在阅读学习中披文入情,方能取得较好学习效果。因此,开展具有感召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
2. 启发性原则
按照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在实际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注意自身教育角色的转变,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轻松、开放、包容的交流情境,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拓展阅读思维,积累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方法。遵循启发性原则设计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层次性原则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四个方面既是一个整体,又相互独立。因此,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需具有层次性,指向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阅读教学设计需要具有不同的侧重。如此,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清晰的层次性和规律性,相互促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阅读材料、学习任务、课时问题和教学情境等基本教学要素的交互应用。多元教学要素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探究多元教学要素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融通之处,精准实施教学活动,促使阅读教学得以发挥实效。
1. 以群文培养文化自信,拓宽阅读教学广度
文化自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认同、自豪之情,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在阅读中积累人文底蕴。群文阅读教学是围绕一个议题同步向学生渗透多篇阅读材料,有效开拓学生的阅读文化视域,丰富阅读经验。教师可以在群文的选择方面加强主观引领,为学生提供优质群文,向学生渗透群文阅读的增效方法和拓展类阅读材料的选择方法。如此,在群文阅读方面能给学生提供方向性启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拓宽阅读教学的广度,同时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在阅读量的积累过程中得以夯实、内化。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 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讲述了“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的传奇经历,凸显出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英雄的坚贞不屈、敢于牺牲奉献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化自信”作为课时核心素养教育的首要目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文化教育目标,确立群文议题“神话传说中为人谋福祉的英雄”,并结合议题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目,如《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群文阅读材料。上述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形象,代表着中华民族敢于牺牲小我,为他人奉献、锐意进取的优秀精神品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文化自信。经典神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拓宽文化视域,积累人文底蕴。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的文化自信会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得以强化。
2. 以任务渗透语言运用,找准阅读教学角度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形式。《标准》中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作为课程理念之一。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蕴意丰富,能满足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任务群类型,将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作为核心素养教育的首要培养目标,寻找阅读教学的多元切入点,逐步渗透语言的本质规律,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需要注意凸显阅读内容的连贯性和学生能力水平的适应性,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寻找阅读教学的角度,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任务群的教育优势,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深度发展。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阅读赏析方法,使学生能品读童话故事中的语言风格。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言运用作为核心素养的教学侧重,设计以下学习任务群。
朗读任务:朗读课文,尝试运用适合童话的语气和情感来诠释课文,注意正确发音,初步建立童话故事语感。
探究任务:试赏析课文第6自然段中作者对于火光中烤鹅、餐桌的细致描写,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写“烤鹅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句描述有哪些意趣?评述任务:尝试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该童话故事的优美之处。
创造任务:仿照课文第5 ~ 7自然段进行写作活动,让小女孩再次擦亮一根火柴,看到其他美好的事物。注意:仿写语段的语言风格要与原文一致。
上述任务群围绕阅读文本的语言风格展开深化解析,能使学生将注意力聚焦于语言运用上,集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在强指向性的任务指引作用下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深化对阅读文本的解读。
3. 以问题锻炼思维能力,挖掘阅读教学深度
课时问题要具有指向性和思辨性特征,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探究更具深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教学目标和阅读材料的内容特征设计差异化问题,按照思考难度编排提问顺序。如此,能使课时问题链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领学生课堂阅读思维由浅层向深层延伸。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语篇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迅速、高效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教育重点,设计递进问题,帮助学生突破浅层阅读困境,逐步深化阅读思考,掌握长篇阅读的高效解析方法。具体问题如下。
分析类问题: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周旋时,可能在想些什么?他是如何迅速判断秦王的心思并快速做出决断的?
评价类问题:如何评价蔺相如与廉颇的人物形象?
概括性问题:阅读全文,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吗?在概括故事情节时需要注意保留哪些语言要素?
创造性问题:假如你是蔺相如,你想如何解决与廉颇将军的冲突问题?廉颇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会接受哪些和解方式?在面对秦王时,还有哪些不失国家气节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上述问题按照从低阶到高阶思维的顺序,由易到难排列,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同问题指向不同的思维培养目标,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所必要发展的多元思维得到均衡的训练与培养。在此背景下,学生能逐步掌握高效阅读长篇课文的一般方法。以问题链指导语文阅读教学,能高效推进阅读教学进程,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长足发展。
4. 以情境锤炼审美创造,延展阅读教学长度
情境是语文学科学习中必要存在的教学要素,在阅读教学中能起到锻炼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营造浓厚阅读氛围等重要作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学生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教学抓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直观、强烈的视听体验,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中蕴含的审美意蕴产生深切体会;可以运用语言勾勒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审美意趣通过想象得以延伸。丰富的情境创设形式能激发学生的文学审美兴趣,促使学生化兴趣为志趣,自主延长课后阅读时间,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也能在此过程中获得深度培养。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正确朗诵课文,体会作者讴歌中国少年的激情,将家国情怀厚植于学生内心,培养学生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深度落实情感教育目标,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播放《少年中国说》的诗朗诵音频,以背景音乐和朗诵者丰沛的爱国情感渲染阅读氛围,奠定课堂阅读教学的情感基调;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觉醒年代》中爱国青年的事迹片段,让学生从动态画面中捕捉文化信息,找到与“少年强则国强”这一主题共鸣的历史故事情节,与爱国青年深度共情。学生能在此时深刻体会阅读文本的情感之美,提炼《少年中国说》的多元情感意蕴。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审美探究,立足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品格美等多元角度解析阅读文本的优美之处。在情境的感召作用下,学生能初步掌握文学审美的鉴赏方法。
综上所述,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为基本价值导向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注意课堂感召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原则的同步落实,以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促学生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群文材料、学习任务、课时问题和阅读情境四个方向展开创新设计,旨在逐步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找准教学定位,延伸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的时长。学生能在此类教学模式中养成乐于思考、乐于阅读的良好情感态度,逐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包冬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2):75-76.
[2] 姜波.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J]. 科技风,2024(2):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