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检测技术,追溯体系,消费者参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2-13 13:27
邓建勇
(柳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山西柳林 033300)
摘 要: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检测技术应用不当、追溯体系不完善和消费者参与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影响了公众的食品安全信任度。为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建议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标准化检测流程,建设全程可追溯系统,拓宽消费者反馈渠道等。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技术;追溯体系;消费者参与
食品质量安全不仅是民众健康生活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例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们“舌尖上的安全”[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为食品质量检测与判定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标准依据,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质量衡量准则[2]。这些政策文件的支持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推动力量,使得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棘手问题,如监管与执法力度不足、检测技术应用不当、追溯体系不完善、消费者参与度低等,严重制约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对于提升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监管与执法力度不足
①监管人员数量与庞大的食品生产经营市场规模不成正比,导致难以实现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全面覆盖和有效监管。一些偏远地区或小型食品加工地,监管人员难以做到定期巡检,使得部分违规生产行为长期隐匿[3]。②监管部门内部职能划分不够清晰、明确,容易出现重复监管与监管空白并存的现象。③对于违法违规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虽然法律规定了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但是实际的罚款额度往往远低于其违法所得。同时,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措施执行不够坚决,使得一些不良商家心存侥幸,屡屡触碰法律红线,严重扰乱了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也让消费者的健康面临潜在风险。
1.2 检测技术应用不当
①部分地区和企业的食品检测技术较为落后,缺乏高精度、高效率的检测技术,无法全面满足复杂的食品质量检测需求,导致部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风险。②不同的检测机构或检测人员可能采用不同的操作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使得同一批次的产品在不同检测机构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一些新型或复杂的检测技术,可能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或标准。这使得检测人员在应用这些技术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③检测技术人才匮乏,也使得技术应用受到限制。高水平的检测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接受持续的技术培训,但目前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和专业教育培训仍显不足,影响了先进检测技术的全面应用。
1.3 追溯体系有待健全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追溯体系尚不完善,增加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①现有的追溯体系覆盖面较小,许多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完善的追溯系统。②部分地区的追溯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实时追踪与监控的需求。例如,一些地区可能还在使用传统的纸质记录或简单的电子表格来记录食品生产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现有的追溯系统往往缺乏高度的集成性,各个模块之间难以实现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导致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信息无法实时传递和更新,影响了追溯的准确性和效率。③虽然一些大型食品企业已经开始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产品追溯,但追溯系统的数据标准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不同企业、不同环节之间的数据无法互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④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追溯体系方面的规定相对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
1.4 消费者参与度低
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消费者的参与度普遍较低,进一步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消费者的参与度普遍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有限,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更多关注价格、品牌等因素,而忽视了食品的安全性,尤其是一些低收入群体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认知较为薄弱,难以识别和判断食品中的潜在风险。②消费者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渠道有限,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消费者可能不知道如何通过合法途径反映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或者对维权途径的效力持怀疑态度。③尽管一些企业和监管机构已经尝试公开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但由于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内容不透明,消费者仍难以获得真实、全面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消费者难以在选择食品时做出充分的判断,容易受到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参与度低,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覆盖面受限,监管部门难以全面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
2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策略
2.1 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食品企业违法成本
①政府应增加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配备,并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执法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和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监管部门应增设临时检查小组,采用灵活多样的监管方式,实现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全面覆盖和有效监管。②优化监管部门的职能划分,明确责任界限,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的出现。可以通过整合各类监管资源,建立统一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监管效率[4]。同时,应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格局。③政府应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法律具有足够的威慑力。可以调整罚款标准,使违法企业面临的罚款金额与其非法所得相当,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措施,对于屡次违法的食品企业应坚决依法处理,杜绝不良商家存在侥幸心理。
2.2 创新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建立标准化食品检测流程
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创新并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以确保食品检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①应与时俱进,采用更加先进、精准的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纳米技术和高通量检测技术等,以提高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能力。②加强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淘汰老旧设备,推广高精度、高效能的新型检测仪器,提高食品质量检测的及时性与准确性[5]。③完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全国范围内的检测方法与流程一致,减少检测数据的偏差和不确定性,提升检测结果的公信力和可靠性。④政府应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设更多的食品安全检测专业课程和技能培训项目,并为现有检测人员提供持续的技术培训和更新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检测技术人才。
2.3 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推动食品全程可追溯系统建设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食品全程可追溯系统建设已成为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①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降低其建立追溯系统的成本。同时,鼓励食品行业内的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共同建立追溯系统,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负担。②采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高度集成的追溯系统。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引入智能化设备,如智能传感器、智能摄像头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提高追溯的准确性和效率[6]。③加强数据共享和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食品追溯信息标准和接口规范,推动各企业间、各环节间的数据互通,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实现全国范围内追溯系统的联动。④政府应加快出台与食品追溯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强化追溯信息的法律效力,确保追溯系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4 拓宽消费者反馈渠道,增强消费者参与度
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需要更加积极地拓宽消费者的反馈渠道,增强消费者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参与度。①建设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消费者投诉与反馈渠道,如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热线电话、开发食品安全举报投诉App、在政府或监管部门官方网站上设立食品安全举报投诉专区、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微信等)设立食品安全举报投诉账号等,方便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举报和投诉。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消费者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有效反馈给予奖励。②对消费者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教育与培训,如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宣传活动、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提供食品安全咨询服务等方式,向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和维权意识。③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机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公开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检测结果和追溯信息,增强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信任。
3 结语
食品安全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但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创新检测技术、建设全程可追溯系统和拓宽消费者反馈渠道等策略,有效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另外,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只有多方协作,才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EB/OL].(2019-05-20)[2024-11-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5/20/c_1124519551.htm.
[2] 法规司. 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0号)[EB/OL].(2023-11-29)[2024-11-27].http://www.nhc.gov.cn/fzs/s3576/202311/c36aa8d3f2564353ada5ffd631ee70d4.shtml.
[3] 王初萌. 浅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食品,2020(1):120-122.
[4] 何银善.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分析[J]. 现代食品,2021(21):142-144.
[5] 白红霞. 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路径研究[J]. 现代食品,2022,28(19):125-127.
[6] 张欣成, 李姚矿, 梁睿昕. 基于区块链的食品溯源机理与路径探索[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4,24(1):90-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