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诞生之路,终于要放过动物了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动物,研发,芯片
  • 发布时间:2025-05-17 19:33

  石开

  非人灵长类动物能不能从新药研发中退出,就看类器官芯片等技术的研发进程了。

  不再强制的动物实验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候选药物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包括Ⅰ期、Ⅱ期、Ⅲ期)、审批上市和上市后监测(也被视为Ⅳ期临床试验)。在新药物进入人体也就是临床试验阶段之前,动物试药已经是固定操作。

  动物实验长期以来都是测试、评估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我国更是从秦朝开始,就有以动物试药的记载。

  而就在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将鼓励逐步减少药物研发中的动物实验,建议用“新方法”替代。

  这些新方法目前最优先的有三种:基于AI 的毒性计算模型、实验室培养的类器官芯片系统,以及来自其他监管等效国家的真实世界用药数据。

  FDA 还提到,未来3 到5 年,希望动物实验将成为“例外情况”,而不是常规操作。当然,这得是在上述新方法能逐步覆盖所有关键领域的情况下。

  AI 现在在医学领域能做的事很多,比如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AlphaFold,不仅能预测蛋白质结构、计算设计蛋白质,还能使药物开发人员快速识别有潜力的靶点,也就是疾病治疗的关键点。

  而在替代动物实验这一领域,AI 和计算机建模当然也可以通过数学模拟和机器学习,来预测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这一点比较好理解。那类器官芯片又是什么?

  在芯片上培养“人体器官”

  把我们体内的干细胞取出,在体外进行诱导发育后,会生成包含至少一种细胞类型的球状复合物模型,这种大小在几十到几百微米的组织就是“类器官”。

  类器官可以简单理解为特定器官的“迷你简化版”,它能模仿该器官的关键功能、结构和生物复杂性。“类器官芯片”则更进一步:要把类器官养在一张小小的芯片上。

  让巴掌大小的芯片上“长”出人体器官从时间上看并不算新鲜事。

  早在15 年前,美国哈佛大学怀斯研究所所长唐纳德·英格伯(Donald E. Ingber)和团队就已经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项成功的人体器官芯片模型——人体肺部芯片。当时那个只有一段指节那么长的肺部芯片,就已经可以模拟人体中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肺泡。

  它由柔性硅胶材料制成,包括了肺泡的中空结构、肺细胞以及毛细血管细胞等基本组织,组合在一起可以模拟肺泡的基本功能和血液作用,也就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病毒、药物、污染物等元素在肺泡中的吸收和反应。如果将细菌植入这个肺部芯片,芯片就能模拟出一次完整的肺炎反应。

  听起来确实很奇妙,冷冰冰的芯片和人体内的活细胞怎么能共存呢?

  类器官芯片既然是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的集成,那自然要先将多种细胞培养成类器官,再将类器官排布在芯片的不同培养腔里;芯片也得是特制的,要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塑料、玻璃来制成芯片,这样类器官才能在芯片上生长、分化。

  人体内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血流、心脏跳动、呼吸等作用力则可以通过微电流控制来复现。

  说起来很简单,但光是芯片设计和加工就是关关难过,一点不输集成电路高端芯片。

  这些类器官芯片看起来轻薄、结构简单,但实际上有多层结构,如何满足芯片的生物兼容性、批次稳定性、不漏液等要求,对芯片设计和工艺的挑战是比较大的。

  单一器官实验能取代动物吗?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类器官芯片实验替代动物实验后,真的能证明药物是安全的吗?

  以前动物实验确实有很多结果放在人身上是不符合的,而英格伯团队基于对人体器官功能和反应的成功模拟,相比于动物实验,展现出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上的显著优势。

  具体来说,英格伯团队能模拟药物作用在疾病模型上的反应,以预测疾病治疗所需的给药量,还能测试出药物对肝脏的毒性。

  但是制药公司对动物进行药物试验看的并不只是对某一器官的影响,而是对某一物种整体的影响。制药公司可不会因为药物在鼠类肝脏测试中通过,就判断药物是安全的,而是要继续在狗类、猴类身上做实验。

  这样来看,类器官芯片最大的作用应该是在动物实验之前,先来测试药品对单一人类器官有没有毒性,如果有,就不用进入动物实验。但这样的话,类器官芯片仍然只是作为交叉实验结果验证,很难去替代动物实验。

  不过业内现在正在尝试打造“全人体器官芯片”,用血管将不同的器官芯片连在一起,研究不同器官芯片的协同作用,从而更好地预测给药量——这不就是一个模拟小人?

  据称,英格伯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连通8 个器官的芯片,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肠道、骨髓等器官,同时加入了非常多小的通道,用来模拟穿过心脏的血液通道。这样发展下去,芯片上能模拟的范围更广,动物才有可能真的退出试药环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