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是乌干达拉卡伊地区一个叫布伊诺的村庄里的一名乡村女教师,作为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地区之一的拉卡伊,极其贫穷,因此政府支付给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酬也普遍较低,乡镇基层的则更低,从2005年至今,乔伊斯每个月的工资都是不升也不降的25马克,约合人民币111元。
除了贫穷,拉卡伊还是乌干达艾滋病最流行的地区,艾滋孤儿以及艾滋寡妇在这里随处可见,乔伊斯所在的布伊诺村尤是如此。
作为唯一的老师,乔伊斯所在的学校只有三间土坯教室,外加两张破旧不堪的椅子,对于每天都要站着上课,孩子们一点也不感觉到奇怪和难受,反而感到非常知足和幸运,因为在他们的家里同样也没有椅子和板凳,可怕的艾滋病已经把这里人们的家园毁得只剩下空空四壁了。更何况,如果不是乔伊斯的到来和坚守,他们要想接受教育则是天方夜谭。
学校刚开学时,村子里没有一个适龄儿童来报名,乔伊斯问才知道,不是孩子们不想,而是根本没钱交学费。最终,乔伊斯只得自作主张地把学校改办成“免费义务”教育,并把自己少得不能再少的工资全都用于帮助孩子们购买书本和简单的文具,并坚持每天给孩子们上课。乔伊斯坚信,唯有教育才能改变布伊诺乃至整个乌干达落后不堪的面貌。
但刚开始时,即便倒贴了所有的工资,乔伊斯依然不能为前来上课的孩子们提供免费的食物。上课时,如果孩子们实在太饿,乔伊斯就只能带着他们到室外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每每此时,乔伊斯的内心满是愧疚和自责。
每天下午放学后,乔伊斯还到布伊诺附近的几个村庄里看望那些艾滋寡妇和艾滋病人,鼓励他们,并给他们带去一点糖和面粉,鼓励他们找一份工作糊口。
料理完了这一切后,乔伊斯才能照顾到自己的家,丈夫于5年前死于艾滋病,家里还有6个艾滋孤儿,他们都是乔伊斯领养回来的,她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亲生孩子。
村子里许多失去丈夫的妇女们对未来都悲观失望,乔伊斯便挨家挨户地将她们唤醒,鼓励她们勇敢地站起来,将生活继续下去,她说:“无论如何,我们得把孩子抚养好,他们的前途再也不能毁在我们的悲观和艾滋病的恶魔手中。”
乔伊斯带领寡妇们把村子里的许多可耕种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种上不同季节的蔬菜作物,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以换取改善生活的费用。并且教她们用树皮编织地毯,或从城市的工厂里联系到一些可在家里完成的手工计件活,让失去丈夫的妇女们依靠双手,自力更生,勇敢地面向未来,是乔伊斯坚持这样做下去的唯一的信念。
5年多过去了,如今,在乔伊斯的努力下,布伊诺村呈现出了多年不曾有的一种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越来越多的适龄孩子们走进了课堂,学到了必备的知识,从而走向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脸上开始有了甜美的笑容,布伊诺及其周边的村落艾滋病的感染率也逐年明显下降,贫穷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人们不再为生存和活下去而纠结,所有一切都正朝着更好的未来发展。
鉴于乔伊斯的不凡成就,2010年12月,乌干达政府打算把她列为典型人物,在全国展开重点宣传和推广,但出人意料的是,乔伊斯竟然拒绝这件让自己名扬全国的好事,她的理由是:“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我怕自己陶醉于大肆宣扬中,从而忘记还有好多事情需要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