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难得一遇。辛亥后裔写辛亥,成为出版物一道靓丽的风景。
文人见面一本书。在武汉举行的“辛亥革命百年论坛”上,自北京赶来的辛亥志士高振霄嫡孙高中自先生,送我煌煌五百页三十万言的书稿《辛亥功勋高振霄史迹录》,并嘱作序,我愉快地接受了。
湖北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策源地,武汉是首义之都,涌现出了一批为推翻帝制、缔造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首义功勋,从湖北房县走出的高振霄(字汉声)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纵观高先生的一生,跨越了清末民初两个朝代,经历了辛亥革命、南京开国、护国护法、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诸时段。为开创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楚风汉韵铸就了高振霄的铁血精神。他早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后考入张之洞创办的两湖总师范学堂和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继而参加中国同盟会、共进会,创建德育会,创办《扬子江小说报》(月刊)、《夏报》,襄办《政学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革命进步刊物。辛亥首义成功后,百废待举,他出任湖北新军政府都督府参议和总稽查,参与主持招纳处,广罗天下贤才报效共和,时称“八大金刚”之一,被孙中山嘉奖为“甲等功臣”,复任孙中山先生的高等顾问、南京临时政府国会议员。接着,他追随孙中山,参加护国护法斗争,被推为非常国会参议员。陈炯明叛变,他虽与孙中山在广州蒙难,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但他愈挫愈勇,仍矢志不渝地追随孙中山。孙中山曾手书信函勉励道:“兄等间关流离,不堕初志,至可钦佩。文力所及,自必为诸兄后盾,务期合法者战胜非法,统一乃可实现……”
接下来,他先后襄助孙中山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洪帮老大的身份掩护共产党人从事地下工作;抗日军兴,他多次断然拒绝倭寇的高官利诱,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洪流,结果惨遭倭寇毒害,抗战未捷身先去。
武昌首义成功后,高振霄为了让子孙传承首义精神,特地为房县《高氏宗谱》亲笔题书“振兴中华,福利民众”的字派,并从自己开始,将原名“汉声”改为“振霄”,一时传为佳话。
幼承家学的高中自先生,为秉承祖训,本在金融系统公干的他,特地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博士班研修,继而,力求以史家的视角,去关注、学习、了解祖父的义举,以及清末民国历史。为了历史地再现这段被尘封百年的原生态,他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寻访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辛亥志士后裔,搜罗史料,并从正史、方志、谱牒等方面进行考证,有不少手迹、图片是首次公开披露。在多方的襄助下,中自先生的这部史料详实、图文并茂的《辛亥功勋高振霄史迹录》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想,这部书既是史家研究辛亥史难得的文本,也是普通读者了解辛亥志士义举的好读物,更是向辛亥百年献礼的佳构。这部由辛亥后裔写辛亥的巨著的出版,必将在读者引起强烈反响。是为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