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非X86市场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9-01 11:37
当X86服务器市场规模迅速成长的时候, HP的Alpha和PA-RISC相继停产,执掌UltraSPARC大旗的Sun也在苦苦支撑数年后终被并购,让人感觉非X86市场大势已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非X86服务器在全球服务器市场出货量方面虽然不到10%,但在营业额上却一直稳占半壁江山(约270亿美元)。非X86服务器市场似乎总是蒙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一市场格局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Sun被收购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变局?就这一话题,本报总编辑孙定与IBM Power Systems总经理Ross A. Mauri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
变局:“Sun死掉了”
Sun死掉了对IBM来讲,绝对是好消息,很多客户愿意将平台从Sun转到IBM上去;IBM和Oracle在软件上的合作关系不会由于它并购Sun而疏远。
孙定:这段时间企业级市场发生的最大的新闻就是Sun的事件,先是IBM要收购Sun,然后事件以Oracle并购Sun结局,一波三折,让人感到很意外。你怎么看Oracle并购Sun对IBM的影响?
Ross A. Mauri:我认为影响是正面的,对IBM Power Systems的业务有帮助。在Sun有可能被并购的消息发布期间,我遇见的每一个客户都跟我表达了,他们都有意愿加快从Sun转移到我们的平台上面去。
从Oracle公开发布资料来讲,我注意到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Oracle在收购中表达了对Sun产品里面的软件部分特别感兴趣。第二,Oracle希望在完成并购Sun的第一年内实现盈利状态。据我所知,过去的几年里Sun高级管理层一直没有找到让Sun实现盈利的办法,那么Oracle作为一家软件公司,将如何让Sun这样的硬件公司在经济危机下的短短一年间实现盈利呢?
从我理解只有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方法是节省成本,包括大量减少工作人员,这样将造成上千人职位流失。第二种方法是提高软硬件的售价,但是Sun本身的平台在今天的市场上竞争能力已经不太高了,我看不到他们有提高产品售价的空间。
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下来,Sun死掉了。现在发生的事情对IBM来讲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团队,对外接触Sun现有的客户,给他们描述IBM非常好的产品发展蓝图,帮助他们迁移到IBM的平台。
孙定:在我们看来,IBM是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自己拥有从处理器、硬件整机、操作系统、管理软件、中间件和咨询服务的全部业务,只需要和Oracle、SAP这样的应用软件供应商合作。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以前在业内是独树一帜的。但这两年Oracle的野心挺大,通过并购SUN,成为新一家垂直整合业务模式的公司,它理所当然地会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Sun原来的UltraSPARC服务器发展,与IBM Power Systems有了正面竞争,这是否会影响到IBM与它的合作?
Ross A. Mauri:我认为IBM和Oracle会有持续合作发展的关系,IBM是Oracle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良好的合作伙伴。首先,从Oracle软件应用的实施来讲,IBM拥有庞大咨询、服务业务能力,是Oracle全球最大的项目集成商之一。其次,Oracle与IBM在应用软件业务方面的合作也是非常紧密的,具有互补性,很难用第三方的解决方案替代。因此,IBM和Oracle在软件上的合作关系不会由于并购Sun而疏远。
未来:“三足鼎立”
未来整个IT硬件平台可能只有三大主流产品,IBM会在未来格局中独占中高端市场的两席。我们通过Power处理器技术的创新让IBM在整个Unix服务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成为整个Unix服务器市场发展的驱动力。
孙定:从过去两年到今年,HP基于Alpha和PA-RISC两种处理器的服务器都相继停产了,Sun的UltraSPARC发展也明显有些后继乏力。相比较,IBM在非x86市场的状况还比较好,包括Power Systems和System z。Mauri先生怎么看待企业级平台市场格局的发展趋势呢?
Ross A. Mauri:对IT平台将来的发展趋势方面,我个人的看法是,将来整个IT硬件平台可能只有三大主流产品:一个是IBM主机,一个是IBM Unix开放平台,一个是X86的PC服务器。
刚才我们谈过,Sun已经死掉了。再看看我们的竞争友商HP,它把自己核心的CPU的制造技术已经外包给英特尔,它本身拥有很好的Alpha的技术却放弃了,然后又把自己的PA-RISC架构退出市场舞台。英特尔的安腾发展蓝图也是非常软弱无力的,所以我个人认为,长远来说安腾也会逐步退出市场。
孙定:看来Mauri先生对IBM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在未来三足鼎立的格局中IBM独占了中高端市场的两席。从这两年第三方公布的数字看,在非X86市场IBM的业务确实发展的比较好。作为Power Systems总经理,Mauri先生认为IBM在Unix服务器方面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Ross A. Mauri:我认为IBM Power Systems 成功的要素是技术创新以及非常稳健的产品发展蓝图。过去十年IBM Unix平台的发展,非常值得我们骄傲。我们通过Power处理器技术的创新让IBM在整个Unix服务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成为整个Unix服务器市场发展的驱动力。
1998年的时候,IBM在Unix市场远远落后于Sun和HP。当时IBM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决定研发IBM POWER4处理器。Power4是一个划时代的设计,是第一个主频超过1.0GHZ的处理器,同时也是第一个实现双核架构的处理器,这个决定对IBM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赌博,包括IBM一些前所未有的创新。在2001 POWER4发布后,IBM的市场份额慢慢上升。
3年后,IBM推出了Power5产品,使IBM的Unix市场份额继续上升,并于2005年达到了Unix市场第一名的位置。不过,这时候IBM和Sun、HP的市场份额差别并不大。
IBM于2007年推出了POWER6产品,是市场中最快的5.0GHZ主频的处理器。同时,我们还推出PowerVM 虚拟化引擎和活动分区实时迁移技术。这一代产品获得了用户的极大认可。这两年我们在Unix市场中已经绝对领先于Sun和HP。IBM投入在POWER芯片的投资得到非常充分的回报。我们每年都投入超过10亿美金的研发经费,每三年左右就有一代新产品发布,你可以看得出来IBM有一个非常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
Power向何处去?
更多核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Power Systems 源自于高性能计算的背景,System z 跟Power Systems 是属于不同的体系架构。Power Systems不会取代System z。
孙定:很多人对POWER 7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从目前的消息来看,POWER7将是8核的产品。与POWER6的双核技术相比,IBM的CPU技术发展策略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是IBM在芯片制造技术方面的进步导致的,还是IBM对 Power Systems 未来的市场定位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是针对Itanium向4核和多核快速发展的一种应对策略?
Ross A.Mauri:POWER 7会采用八核的架构,但是主频可能不会像POWER6那样高达5GHz以上。
我们考虑的重点并不在于多少个内核,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可以实现一个更平衡的系统设计。我们需要让整个系统在计算速度和吞吐能力方面取得平衡,使两方面的性能都足够快。这需要考虑的因素包含了内核的数量、每一个内核能处理多少个线程,还要考虑功耗的问题。
今天来看,自POWER4开始一直延续到POWER6的双核的设计,绝对正确,可以满足今天主流客户的需求。在这个阶段,IBM也利用多芯片模块技术实现四核、八核的产品,满足客户对大吞吐量的需求。
从发展的眼光看,2010年以后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发展将产生新的变化,更多核可能是一个发展方向,我们未来的产品可能会出更多核的产品。IBM是第一个发布双核处理器的公司,POWER7从双核发展成八核,是随着用户需求和市场调整而变化的。我们发展多核的技术策略始终没有改变。
孙定:处理器需要一定的规模才能生存发展。因此我们认为,IBM的大型主机可能并不符合处理器产业的规模经济模式,对其可持续性抱有一些疑问。
我们注意到,这两年Power Systems的扩展性和可伸缩型不断提高。在高端,Power Systems几乎已经从System z上移植了大部分技术优势 ;在低端,Power Systems也有了刀片产品和小型化的机架产品;Power技术还广泛的用于游戏机平台和各种其他智能设备中。现在Power Systems合并了原来的p系列和i系列,进一步提高了规模效益。从长远发展来看,Power Systems会不会取代大型主机的地位?
Ross A.Mauri:System z跟Power Systems 属于不同的体系架构, 在IBM的定位是属于超强的扩展能力、超强的安全性的一种平台。从安全性、扩展性、针对某一些类型核心应用角度来看,System z无与伦比。因此全世界所有的大规模银行都会采用System z来进行核心应用。
IBM System z的业务模式是跟其他的平台非常不一样,我们并不看重它的销售量,也不期望System z的处理器会卖到上百万颗的状况,而是看重其他方面。IBM在美国纽约附近有一个很大规模全世界顶级的芯片制造工厂,这个工厂设计和生产Power和Systems z的芯片,同时也给其他厂家设计芯片。我们对于System z的业务模型还是非常有信心的,相信它有发展的潜力。
Power Systems 源自于高性能计算 ,世界上最快的高性能计算的系统都是采用Power芯片的高性能计算机,因为有这么高的处理能力,同时也能适应在商业的应用,所以在市场上有它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使用System z不合适的环境下,我们采用IBM Power Systems 来满足客户需求。
总裁感悟
危机中也有机遇
在应对危机之时,用户最关心什么呢?“省钱。”Mauri先生的答案简单而直率。
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问题造成服务器市场营业额整体下降,但是对Unix服务器的业务冲击影响明显要弱一些。根据IDC 2008年4季度服务器市场的数据,Unix服务器在整体服务器市场上的比重还有所提升,从2007年的33%提升到2008年的36%。这表明用户在经济危机中仍然要优先确保IT系统能够支撑关键业务系统的工作负载。
在这段时期,用户非常注意节省成本,因此IT项目对投资回报率(ROI)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很多用户项目都集中在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项目优化方面,包括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系统整合,还有系统迁移。
投资回报率恰恰是IBM的优势,因为Power Systems不仅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还拥有来自大型主机的虚拟化技术PowerVM,可以支持活动分区的动态迁移,内存资源在虚拟机之间自动化的动态共享,同时在虚拟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很成熟。因此,通过虚拟化技术的系统整合来提高投资回报率,正是Power Systems的拿手好戏。
Mauri先生指出,IBM的优势在于可以整合咨询服务部门和软件部门一同帮助用户规划和完成系统迁移,这是IBM垂直整合的优势。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客户正在从竞争对手的平台上迁移并整合到IBM的平台。
采访手记
信心源于实力
无论是提出“Sun死掉了”,还是提出未来企业级平台三足鼎立的观点,都可以感觉到Mauri先生对IBM的未来满怀信心。信心不仅源于IBM自身的实力,也因为IBM非常善于在经济危机中抓住机遇。
中高端企业级市场与X86市场有着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而显然IBM更擅长于前者。无论是大型主机还是Unix服务器,IBM的表现都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这两个市场不但没有萎缩,而且IBM都一直在这两个市场上稳步发展。
以记者个人的感觉,中高端企业级市场更适合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因为这一市场软硬件和服务的结合更加紧密,因此IBM以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而如鱼得水。相比较X86市场是规模化市场,由于微软和英特尔的原因,整个市场的标准化比较充分,产业链分工也更加容易,水平发展的业务模式更具良好的规模效益,惠普和戴尔的X86服务器业务状态可以见证这一点。
Power Systems拥有小到刀片系统,大到32路高可用的机器,以及垂直整合的一系列虚拟化、系统管理、能效管理软件,因此它可能成为IBM动态架构理念下最坚固的业务支撑点。从IBM第二波动态架构发布中可见一斑。
……
变局:“Sun死掉了”
Sun死掉了对IBM来讲,绝对是好消息,很多客户愿意将平台从Sun转到IBM上去;IBM和Oracle在软件上的合作关系不会由于它并购Sun而疏远。
孙定:这段时间企业级市场发生的最大的新闻就是Sun的事件,先是IBM要收购Sun,然后事件以Oracle并购Sun结局,一波三折,让人感到很意外。你怎么看Oracle并购Sun对IBM的影响?
Ross A. Mauri:我认为影响是正面的,对IBM Power Systems的业务有帮助。在Sun有可能被并购的消息发布期间,我遇见的每一个客户都跟我表达了,他们都有意愿加快从Sun转移到我们的平台上面去。
从Oracle公开发布资料来讲,我注意到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Oracle在收购中表达了对Sun产品里面的软件部分特别感兴趣。第二,Oracle希望在完成并购Sun的第一年内实现盈利状态。据我所知,过去的几年里Sun高级管理层一直没有找到让Sun实现盈利的办法,那么Oracle作为一家软件公司,将如何让Sun这样的硬件公司在经济危机下的短短一年间实现盈利呢?
从我理解只有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方法是节省成本,包括大量减少工作人员,这样将造成上千人职位流失。第二种方法是提高软硬件的售价,但是Sun本身的平台在今天的市场上竞争能力已经不太高了,我看不到他们有提高产品售价的空间。
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下来,Sun死掉了。现在发生的事情对IBM来讲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团队,对外接触Sun现有的客户,给他们描述IBM非常好的产品发展蓝图,帮助他们迁移到IBM的平台。
孙定:在我们看来,IBM是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自己拥有从处理器、硬件整机、操作系统、管理软件、中间件和咨询服务的全部业务,只需要和Oracle、SAP这样的应用软件供应商合作。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以前在业内是独树一帜的。但这两年Oracle的野心挺大,通过并购SUN,成为新一家垂直整合业务模式的公司,它理所当然地会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Sun原来的UltraSPARC服务器发展,与IBM Power Systems有了正面竞争,这是否会影响到IBM与它的合作?
Ross A. Mauri:我认为IBM和Oracle会有持续合作发展的关系,IBM是Oracle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良好的合作伙伴。首先,从Oracle软件应用的实施来讲,IBM拥有庞大咨询、服务业务能力,是Oracle全球最大的项目集成商之一。其次,Oracle与IBM在应用软件业务方面的合作也是非常紧密的,具有互补性,很难用第三方的解决方案替代。因此,IBM和Oracle在软件上的合作关系不会由于并购Sun而疏远。
未来:“三足鼎立”
未来整个IT硬件平台可能只有三大主流产品,IBM会在未来格局中独占中高端市场的两席。我们通过Power处理器技术的创新让IBM在整个Unix服务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成为整个Unix服务器市场发展的驱动力。
孙定:从过去两年到今年,HP基于Alpha和PA-RISC两种处理器的服务器都相继停产了,Sun的UltraSPARC发展也明显有些后继乏力。相比较,IBM在非x86市场的状况还比较好,包括Power Systems和System z。Mauri先生怎么看待企业级平台市场格局的发展趋势呢?
Ross A. Mauri:对IT平台将来的发展趋势方面,我个人的看法是,将来整个IT硬件平台可能只有三大主流产品:一个是IBM主机,一个是IBM Unix开放平台,一个是X86的PC服务器。
刚才我们谈过,Sun已经死掉了。再看看我们的竞争友商HP,它把自己核心的CPU的制造技术已经外包给英特尔,它本身拥有很好的Alpha的技术却放弃了,然后又把自己的PA-RISC架构退出市场舞台。英特尔的安腾发展蓝图也是非常软弱无力的,所以我个人认为,长远来说安腾也会逐步退出市场。
孙定:看来Mauri先生对IBM自己的产品非常有信心,在未来三足鼎立的格局中IBM独占了中高端市场的两席。从这两年第三方公布的数字看,在非X86市场IBM的业务确实发展的比较好。作为Power Systems总经理,Mauri先生认为IBM在Unix服务器方面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Ross A. Mauri:我认为IBM Power Systems 成功的要素是技术创新以及非常稳健的产品发展蓝图。过去十年IBM Unix平台的发展,非常值得我们骄傲。我们通过Power处理器技术的创新让IBM在整个Unix服务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成为整个Unix服务器市场发展的驱动力。
1998年的时候,IBM在Unix市场远远落后于Sun和HP。当时IBM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决定研发IBM POWER4处理器。Power4是一个划时代的设计,是第一个主频超过1.0GHZ的处理器,同时也是第一个实现双核架构的处理器,这个决定对IBM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赌博,包括IBM一些前所未有的创新。在2001 POWER4发布后,IBM的市场份额慢慢上升。
3年后,IBM推出了Power5产品,使IBM的Unix市场份额继续上升,并于2005年达到了Unix市场第一名的位置。不过,这时候IBM和Sun、HP的市场份额差别并不大。
IBM于2007年推出了POWER6产品,是市场中最快的5.0GHZ主频的处理器。同时,我们还推出PowerVM 虚拟化引擎和活动分区实时迁移技术。这一代产品获得了用户的极大认可。这两年我们在Unix市场中已经绝对领先于Sun和HP。IBM投入在POWER芯片的投资得到非常充分的回报。我们每年都投入超过10亿美金的研发经费,每三年左右就有一代新产品发布,你可以看得出来IBM有一个非常实实在在的发展空间。
Power向何处去?
更多核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Power Systems 源自于高性能计算的背景,System z 跟Power Systems 是属于不同的体系架构。Power Systems不会取代System z。
孙定:很多人对POWER 7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从目前的消息来看,POWER7将是8核的产品。与POWER6的双核技术相比,IBM的CPU技术发展策略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是IBM在芯片制造技术方面的进步导致的,还是IBM对 Power Systems 未来的市场定位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是针对Itanium向4核和多核快速发展的一种应对策略?
Ross A.Mauri:POWER 7会采用八核的架构,但是主频可能不会像POWER6那样高达5GHz以上。
我们考虑的重点并不在于多少个内核,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可以实现一个更平衡的系统设计。我们需要让整个系统在计算速度和吞吐能力方面取得平衡,使两方面的性能都足够快。这需要考虑的因素包含了内核的数量、每一个内核能处理多少个线程,还要考虑功耗的问题。
今天来看,自POWER4开始一直延续到POWER6的双核的设计,绝对正确,可以满足今天主流客户的需求。在这个阶段,IBM也利用多芯片模块技术实现四核、八核的产品,满足客户对大吞吐量的需求。
从发展的眼光看,2010年以后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发展将产生新的变化,更多核可能是一个发展方向,我们未来的产品可能会出更多核的产品。IBM是第一个发布双核处理器的公司,POWER7从双核发展成八核,是随着用户需求和市场调整而变化的。我们发展多核的技术策略始终没有改变。
孙定:处理器需要一定的规模才能生存发展。因此我们认为,IBM的大型主机可能并不符合处理器产业的规模经济模式,对其可持续性抱有一些疑问。
我们注意到,这两年Power Systems的扩展性和可伸缩型不断提高。在高端,Power Systems几乎已经从System z上移植了大部分技术优势 ;在低端,Power Systems也有了刀片产品和小型化的机架产品;Power技术还广泛的用于游戏机平台和各种其他智能设备中。现在Power Systems合并了原来的p系列和i系列,进一步提高了规模效益。从长远发展来看,Power Systems会不会取代大型主机的地位?
Ross A.Mauri:System z跟Power Systems 属于不同的体系架构, 在IBM的定位是属于超强的扩展能力、超强的安全性的一种平台。从安全性、扩展性、针对某一些类型核心应用角度来看,System z无与伦比。因此全世界所有的大规模银行都会采用System z来进行核心应用。
IBM System z的业务模式是跟其他的平台非常不一样,我们并不看重它的销售量,也不期望System z的处理器会卖到上百万颗的状况,而是看重其他方面。IBM在美国纽约附近有一个很大规模全世界顶级的芯片制造工厂,这个工厂设计和生产Power和Systems z的芯片,同时也给其他厂家设计芯片。我们对于System z的业务模型还是非常有信心的,相信它有发展的潜力。
Power Systems 源自于高性能计算 ,世界上最快的高性能计算的系统都是采用Power芯片的高性能计算机,因为有这么高的处理能力,同时也能适应在商业的应用,所以在市场上有它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使用System z不合适的环境下,我们采用IBM Power Systems 来满足客户需求。
总裁感悟
危机中也有机遇
在应对危机之时,用户最关心什么呢?“省钱。”Mauri先生的答案简单而直率。
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问题造成服务器市场营业额整体下降,但是对Unix服务器的业务冲击影响明显要弱一些。根据IDC 2008年4季度服务器市场的数据,Unix服务器在整体服务器市场上的比重还有所提升,从2007年的33%提升到2008年的36%。这表明用户在经济危机中仍然要优先确保IT系统能够支撑关键业务系统的工作负载。
在这段时期,用户非常注意节省成本,因此IT项目对投资回报率(ROI)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很多用户项目都集中在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项目优化方面,包括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系统整合,还有系统迁移。
投资回报率恰恰是IBM的优势,因为Power Systems不仅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还拥有来自大型主机的虚拟化技术PowerVM,可以支持活动分区的动态迁移,内存资源在虚拟机之间自动化的动态共享,同时在虚拟化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很成熟。因此,通过虚拟化技术的系统整合来提高投资回报率,正是Power Systems的拿手好戏。
Mauri先生指出,IBM的优势在于可以整合咨询服务部门和软件部门一同帮助用户规划和完成系统迁移,这是IBM垂直整合的优势。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客户正在从竞争对手的平台上迁移并整合到IBM的平台。
采访手记
信心源于实力
无论是提出“Sun死掉了”,还是提出未来企业级平台三足鼎立的观点,都可以感觉到Mauri先生对IBM的未来满怀信心。信心不仅源于IBM自身的实力,也因为IBM非常善于在经济危机中抓住机遇。
中高端企业级市场与X86市场有着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而显然IBM更擅长于前者。无论是大型主机还是Unix服务器,IBM的表现都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这两个市场不但没有萎缩,而且IBM都一直在这两个市场上稳步发展。
以记者个人的感觉,中高端企业级市场更适合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因为这一市场软硬件和服务的结合更加紧密,因此IBM以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而如鱼得水。相比较X86市场是规模化市场,由于微软和英特尔的原因,整个市场的标准化比较充分,产业链分工也更加容易,水平发展的业务模式更具良好的规模效益,惠普和戴尔的X86服务器业务状态可以见证这一点。
Power Systems拥有小到刀片系统,大到32路高可用的机器,以及垂直整合的一系列虚拟化、系统管理、能效管理软件,因此它可能成为IBM动态架构理念下最坚固的业务支撑点。从IBM第二波动态架构发布中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