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蝶变”

  在全球经济的一片低迷消沉中,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却呈现了逆市增长。据统计,2009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1092.7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达1039.6亿元,环比增长28%;第三方手机支付达50.1亿元,环比增长26%;第三方电话支付达3亿元,环比增长24%。

  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的重心开始向传统专业、细分行业转移。而3G的普及也使一度被市场遗忘的手机支付也恢复活力,借助移动互联网的“金字招牌”,移动支付再度成为业界追捧的明日之星。

  然而,在市场“金光”不断闪烁的背后,政策、市场形势、经济背景正在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第三方支付”牌照正在酝酿,安全隐患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行业。

  在新形势下,第三方支付是继续沿着原来的格局高速上行,还是会迎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多年后,第三方电子支付或许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那时人们所有的商业往来,或许都可用电子支付工具完成结算。”一位第三方支付行业资深从业者向记者描述了第三方支付的未来。

  虽然,第三方电子支付目前远没有达到这位从业者畅想的状态,但时下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确“火爆异常”。随着网购愈来愈成为人们追逐的“时尚”,无须“现金”的电子支付,也跟着“跩”了起来。

  据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8年第4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51.7亿元,环比增长率达29%;2009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092.7亿元,首次单季突破“千亿”大关。

  市场的快速增长,让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无论老牌,还是新贵,都跟着“发达”了。从网购平台、从互联网其他领域、从金融业,乃致传统行业,愈来愈多的企业紧迫地往第三方支付行业里钻。

  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在从单纯的“网购工具”向一个独立的产业蜕变,并有可能迎接行业的真正意义的喷发。然而,暗流涌动的安全隐患、恶性竞争、产业链不完善等旧疾,以及2009年即将发放的“牌照”所带来的变数,都给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崛起频添了许多变数。

  当商机和危机共同降临时,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会迎来怎样的变局?

  蝶变: 从“依附”到“独立”

  “未来第三方支付的空间,远远超过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数据。”眼下的快钱CEO关国光很兴奋,每次接受采访,他总会向记者描绘激动人心的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图景。在他看来,第三方支付的“新市场”规模是巨大的、任何一个单一的支付需求都能诞生一个百亿的企业。

  的确,第三方支付市场“抖”起来了。先是依靠网购的力量,摆脱了多年的萎靡不振状态。而后,随着中国各行业信息化的推进,第三方支付不再仅仅依附于C2C平台,而是向B2C、B2B、以及传统的结算业务方向发展。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预测,“未来5年,第三方支付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一时间,各路英雄纷纷将目光转向了除网购以外的领域。以网购平台火起来的第三方支付品牌开始了独立拓展。紧接着,国际VC、民营资本、国有资本都纷纷担起了传统行业电子支付的拓荒者。

  “B2B、B2C、C2C这三个领域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上的份量正在发生变化。市场的重心由C2C逐步地转向B2C和B2B。”艾瑞分析师蒋李鑫预计, B2B和B2C领域的支付需求增长将成为第三方支付的新的增长点。“C2C领域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而B2B的增长速度还会大于B2C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B2B的市场规模将会是B2C的几倍。”

  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B2B市场究竟会不会呈现大规模增长的景现,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曹飞分析认为,第三方支付在B2B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要倚重企业网银。“如果监管层不放开企业网银,企业网银就不能给第三方支付工具充值,那么整个第三方支付在B2B电子商务上会比较艰难。”如果监管放开企业网银,那么B2B的市场规模会陡然增大。

  可是事实上,在B2B电子商务平台上,这种变化已经初露端倪。据透露,以前,阿里巴巴一直只扮演着展示、广告的功能,商家还是通过线下来完成交易,而没有像淘宝那样生成电子订单。因此,第三方支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然而,最近阿里巴巴开始出现电子订单。在环球资源、慧聪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这样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另一方面,目前,在B2B的企业级应用上,第三方支付方式并不多。企业间的资金交易还主要是通过银行使用在线转帐、票据等支付方式。但是在企业间的清结算市场,第三方支付更是以低价格、个性化服务等策略,蚕食着银行的业务。“在2B业务上,第三方支付会和银行的业务产生冲突,双方的竞争将比较激烈。” 李鑫表示。

  在行业上,第三方支付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目前,第三方支付的重心已由航空、旅游、教育转向物流、零售、医药、基金、保险等行业。在蒋来鑫看来,第三方支付还会继续深入每一个行业,“因为第三方支付在各行业的渗透率很低,有的甚至小于5%。”关国光认为,新经济占GDP的比重是很小的,而传统行业才是第三方支付应该关注的重点。

  线下支付也是未来第三方支付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线下便利支付市场专题报告2009》,预计2009年我国线下便利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20亿元,到2013年可增至2350亿元,中国线下支付市场5年内或将增长14倍。

  市场机遇突变,也给竞争格局的带来了很大的变数。一场变局正在酝酿。

  格局:老牌发力 新贵崛起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发展重心将由C2C转向B2C、B2B,变动意味着机会。支付宝,这个依靠淘宝平台,从而在线上支付领域占据半壁江山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迎来了新的挑战。能否继续独领风骚,是个未知数。其它市场竞争者也虎视眈眈地要更上一层楼,意欲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向上博得市场第一的宝座。或许,第三方支付也迎来了“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时代。

  在2009年之前,C2C还是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主阵地,那些有网购平台依托的支付企业自然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而在少有的开始尝试电子支付的传统行业,如航空电子机票、旅游和教育行业,同质化的市场竞争相当惨烈。

  支付宝、财付通、汇付天下、快钱、易宝支付、上海环讯、ChinaPay等许多大小不同、实力不一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涉足这些行业,并饱尝了市场竞争的惨烈和苦楚。最后,有的退出了市场,有的即便占据了市场,也有的付出了“血本”。

  如今,网购平台的支付新进者已难有机会。反而是传统行业市场的觉醒带来的巨大转变,以及同质化竞争带来的经验教训,正促使着各家支付企业转变战略重点。

  易宝支付、快钱、ChinaPay等支付公司则追求“入住”行业,做行业的综合电子支付专家。支付宝也向传统的收取电费等传统行业渗透。

  针对不同的领域,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策略也不尽相同。例如,和快钱、易宝支付不同,首信易支付不愿意踏足大打“价格战”的航空业,而是利用自己独有的资源,选择那些盈利价值高的商户。在公共事业性缴费上,支付宝选择急速扩张,平台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开通,预计今年再签30多个城市。而首先在上海开办公共事业缴费平台的快钱却收缩了它的这一业务。关国光解释说,“公共事业性缴费并不是创新,成本较高、回报却较低。在快钱的优先级中不高。”

  首信易支付则号称想做“最赚钱”的第三方支付。首信易支付营运及业务执行副总裁郭文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免费不代表电子支付。我们不一定要做老大,最赚钱的不一定是老大。”在盈利方式上,首信易支付和支付宝完全不一样。支付宝以免费或者较低的价格来赢得规模化的用户数,以期用规模带来整个营收;而首信易支付注重的是单一商户能带来的利润。

  在越来越热的B2C市场,各支付公司尚没有绝对领先的优势。为防止支付宝在C2C领域的绝对强势地位的类似状况出现,在B2C领域,各公司使出浑身恽数,力图和所有的B2C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希望采取以快制胜的策略来赢得多一点的市场。

  实际上,在B2C领域,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往往使用“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公司不仅要在不到一半的支付市场中惨烈竞争,并且还要做好品牌宣传,争取另一半的“潜在用户”。其中,没有平台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较早地和B2C的商务平台合作,暂时领先有平台的第三方支付。目前,ChinaPay就把主要精力放在B2C上,据ChinaPay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们的业务以B2C为主,B2B为辅。”被指为专为淘宝打造的支付宝和为“腾讯拍拍”而起家的财付通也已走上“独立运动”的道路,加强与其它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努力打出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品牌。蒋李鑫认为,“在快速增长的B2C领域,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有机会。只要深入到行业,就能占有一定的市场。”

  虽然,在网购业务,以及针对个人业务的电子支付,其它第三方支付公司往往不敌支付宝。但是在广袤的B2B领域,格局远未定型。

  支付宝在“个人用户端”累积的优势,能否复制到“企业级”也有待观察。今年,支付宝做起了阿里巴巴的海外担保业务。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认为,“支付宝今年刚开始和阿里巴巴平台合作,其实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切入口,看能不能进入B2B电子商务的支付市场。”而其它的第三方支付则在四处寻找B2B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机会。

  除了调整战略重点和策略外,在品牌优势和背景资源上,各支付公司下了大气力。一些后起之秀则更是后来居上。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如今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有政府和银联背景的派别不可小觑的。曹飞认为,首信易支付在政府和技术上较有优势,企业内部的支付系统等IT类软件做得相当不错,在对外支付上也较有优势。而银联ChinaPay可以借银联品牌,在增量用户的认知上有先天优势。

  “如果用户都没有用过支付宝和ChinaPay,在第一次选择时很可能会选择ChinaPay,因为银联的品牌优势。”曹飞表示。

  并且,有着相似背景的首信易支付和ChinaPay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竞争者关系。据首信易郭文基透露,“我们和ChinaPay有一些合作。”或许,他们会联合起来,和那些民营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

  据易观国际的分析,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将进行盘整,或将出现企业并购。首信易就是一家有并购想法的公司。郭文基坦言,“市场上大家都在想、都在看并购。在资金的注入或者结构上的调整早有准备,如果出现一些并购商机,我们肯定会把握。”

  快速增长的市场给新进入者带来了不少机会。甚至有专家认为,或许这股难以预估的力量能在某一个行业做大做强,使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发生较大变化。

  这些“支付新贵”存在哪些机遇?蒋李鑫指出,去年底成立的通联支付有着很深的背景,很可能会大力发展POS机的线下支付。而未来通联支付的想法远非如此。

  在通联支付公司的网站上,赫然显示着“商户支付业务”、“新兴支付业务”的导航链接,在百度搜索中,还有着“商户收单、支付网络服务、行业卡POS机具、ATM运营”等企业的关键业务。

  忧患:旧疾未去 新伤渐近

  第三方支付行业即将引来真正意义的喷发。然而,暗流涌动的安全隐患、恶性竞争、产业链不完善等旧疾,以及一直悬在头上的“牌照”利剑,给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崛起频添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据关国光介绍,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进入的新市场,还只是传统行业结算市场的冰山一角。而很多行业拓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户对第三方支付安全隐患的担心,而在这些新市场里电子支付产业基础环境的缺乏更加剧了这一问题。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没有实力开拓新市场的小公司的抄袭行为也给“传统行业市场拓患者”们带来了掣肘的压力。

  事实上,安全隐患、恶性竞争、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尚未规范。从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伊始,牌照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各个公司。有消息称,2009年即将发放的“牌照”,这给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变数。

  “无照经营”就像“黑户口”,虽然赚钱,心里却不踏实。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你死我活式地抢夺地盘都与牌照有着莫大关系。分析师曹飞指出,“各个企业都在做大市场规模和用户基数,希望凭借这两方面力量来和监管层博弈,获得牌照。”

  牌照不仅攸关企业的生死,更是市场格局变化的关键变量。获得牌照的企业将成为第三方支付的正规军。没有获得牌照的企业将选择退出,或被并购。从分析师到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认为因牌照发放、央行监管的2009年将是第三方支付变数最多的一年。

  一路的纷纷嚷嚷,终于到了这“黎明前的黑暗”。牌照究竞何时发放,谁都无法预料,就像3G牌照。其中,会有多少公司倒在牌照关卡前的“最后一公里”处,将不得而知。

  借由着牌照的发放,央行也会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从目前来看,央行对监管的态度是比较审慎的。蒋李鑫分析说,“央行先进行意见稿的征稿,再进行登记,再审核。这种审慎的态度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好处,不会限制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空间。”

  监管会给行入带来行业发展需要的规范,也会进一步明确第三方支付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不能只看支付,支付只是一个很狭窄的定义,必须跳出这个圈,第三方支付要做金融行业的辅助系统。”或许,郭文基的这番话道出了第三方支付的未来。

  评论:

  谁能“翘动”传统行业?

  正如分析师所言,无论是在B2C、B2B领域,只要把握了行业就能占据一定的市场。如今,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多走上行业化发展道路,它们希望凭借自身的行业优势,来“翘”动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

  大多数行业都还没有被第三方支付涉足。因此,在众多的行业,只有一两个行业的变数不大,其它行业的支付格局大都正在谱写。在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看来,航空行业已经基本饱和。航空行业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比较成熟,支付系统能与整个航信系统完好地对接,各家的产品和服务也都实现的定制化和个性化运作。而在传统的零售、物流等领域,各大公司才刚刚跑马圈地。关国光认为,“金融产业的改革和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不均衡使得不同行业的成熟度是不同的。因此,各行业的第三方支付商机出现也不大一样。”因此,各个支付公司完全有着自己的市场机遇。

  深入行业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才有机会赢得市场。同样专注于行业的快钱和易宝支付有着很大的不同。快钱想做各行业的基础支付系统专家。而易宝支付想以针对不同行业的个性化产品和定制化服务来深耕每一行业。看上去,快钱像ERP软件,而易宝支付做的是各种不同的应用。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坦承,“我们的定位是行业支付专家、针对不同行业做出个性化定制,电信支付、航空支付、网购支付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且,在行业内,我们做的是综合性、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快钱CEO关国光则这样阐释公司的战略,“我们国家的电子化程度虽然比较高,但是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却严重地不对称。如何将企业信息化与资金流信息化结合起来,和商业银行进行合作。我们正在探讨这条长期互赢互利的道路。”

  如此不同的定位将会引导这两家公司走上不同的方式,也很可能给两家公司带来不同的命运,给市场的格局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毫无疑问,带来最大想象空间的当然是支付宝。支付宝的优势是庞大的个人用户数,但用户能够按照支付宝的设想转移到其它B2C平台还是个未知数。并且,从行业来看,支付宝也并没有先发优势。业内人士认为,支付宝在电子游戏,航空机票,电子客票,教育等行业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

  并且,在差异化的行业定位中,往往选择一些创新点、或者自己优势之处的公司会出奇制胜。云网支付在那些没有实物,没有货到付款的虚拟商品领域,如电子游戏卡、手机充值卡等,凭借云网的平台做得有声有色。1998年成立的首信易支付选择从区域性市场入手,如今它占据了北京90%以上的教育支付市场,在国际会议的支付市场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并且,首信易支付还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早早深耕某些行业,既和行业商户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积累了较深的行业经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