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天空那道美丽的风景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鸟类,摄影,北戴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1-10 10:55
海鸥在浅滩湿地悠闲地散步,几十米外的观鸟栈道上,百余名拍鸟人的“长枪短炮”并没有影响它们平静的生活。一个个精彩瞬间记录了一群美丽的精灵。2011年9月29日至10日1日,“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暨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颁奖仪式在北戴河隆重举行。
2010、2011两届鸟类摄影大展皆以鸟类保护、湿地保护、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为出发点,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主办。旅游纵览杂志社作为两年活动的承办方之一,从大展之初的策划、筹备,到征稿、收集整理作品,再到会务工作,付出了竭诚的努力。赢得了爱鸟人、摄影人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大展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促进保护湿地、关爱鸟类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爱鸟人汇聚北戴河参加颁奖盛典
作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国内影响力最大、最引人注目的鸟类摄影大展之一,“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吸引了观鸟、拍鸟界的众多精英汇聚一堂。
颁奖大会当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司长陈建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原副秘书长杨丹,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雷永怀、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武明录,秦皇岛市领导刘志新、王亚洲、张经华,《鸟网》创始人、总版主段文科,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德志,中国鸟类学会原秘书长、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杰,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鸟类学教授聂延秋,著名鸟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学教授何芬奇,车坛影协会长申望平,中国国家地理会员俱乐部主任张书清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西班牙的观鸟爱好者玛格丽特、美国鸟类摄影家大山雀,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60多个城市的百余名生态摄影家等共300余位参会人员,一同欣赏了两届的鸟类摄影大展获奖作品,分享他们观鸟、拍鸟的宝贵经验。
会上,秦皇岛市副市长张经华致欢迎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发表讲话,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大赛组委会主任、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雷永怀向全体参会人员作了两年大展活动的总结报告。
在北戴河的东海滩花园举行的“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和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展览剪彩仪式上,主办方领导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河北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雷永怀,秦皇岛市人大副主任刘志新,秦皇岛市政协原副主席范怀良,秦皇岛市旅游局副局长张力嵘,北戴河区政府副区长付红,《鸟网》创始人、总版主段文科,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德志为大展剪彩。大展展出的作品为“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的全部获奖作品和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金、银、铜奖作品,共222幅,出自168位技艺高超的生态摄影家之手。拍摄地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以及中国大陆和港澳台。
本次活动还组织参会的摄影家到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海港区的主要景区,进行了海上日出、湿地野鸟、礁石海岸、城市夜景等主题创作活动。
《旅游纵览》官方网站全程跟踪报道了大展的盛况。此外,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旅游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人民网、腾讯网等诸多媒体作了报道。
媒体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北戴河杯”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的社会影响力,向国内外各界展示和介绍了河北省乃至中国大陆“爱鸟、观鸟、拍鸟”力量的崛起与作为。其品牌效应影响深远,对人们保护生态、爱护鸟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起到了呼吁和警示作用。 大展回顾之一:
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分为观鸟比赛和鸟类摄影比赛两部分。
观鸟比赛于2010年5月9日开始,10日结束。其中,参观观鸟比赛的除了国内的15个观鸟团队,还有来自国外的观鸟爱好者57人。在24小时内,记录到特殊稀有鸟种的参赛队获得至尊奖,记录鸟种最多的参赛队获得一等奖。最终,湖北白头鹎队获得至尊奖,英国野翅膀队获得一等奖。
鸟类摄影比赛自2010年5月10日启动,至12月31日截稿,于2011年4月8日结束评选工作。参赛者由国内外观鸟摄影爱好者组成,共有近1000名摄影人参与投稿,收到鸟类摄影作品20,000余幅。从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两个方面,客观地记录了400多种野生鸟类及其生存状态。
为了确保大展的公平、公正、公开,组委会采取网上投票和大展评委评分结合的评比方式,发动网友参与投票,邀请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司司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建伟,国家林业局摄影协会会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新闻摄影协会理事杨丹,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鸟类学教授聂延秋,生态学硕士、野生动物摄影家、河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武明录,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教授、中国著名鸟类学专家郭玉民,《鸟网》创始人、总版主、中国著名野生鸟类摄影家段文科,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执行主席张德志等7位国内权威鸟类学专家和生态摄影家担任评委,以作品艺术性、技术性、鸟种珍稀性作为评分标准,加和网上投票与评委评分,作为参展作品的最后得分。保证了评选的公平性、公正性。
大展激发了摄影人科学观鸟拍鸟的空前热情。以往的摄影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通过折断鸟巢隐蔽枝叶而拍摄到的喂食哺鸟画面,这种摄影作品的取得,使鸟儿赤裸裸地暴露在天敌的视线之中,致使摄影人得到了作品,鸟儿却失去了雏鸟。本次大展杜绝此类摄影作品参赛,号召观鸟人和拍鸟人在保护湿地、关爱鸟类的前提下进行观鸟拍鸟活动。
大展期间,多次进行了观鸟、识鸟、拍鸟的理论辅导、技艺培训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全年相继邀请河北的邢军老师、湖北的姚毅老师、北京的杨华老师、湖南的彭祥林老师、广西的黄嵩和老师以及旅游纵览杂志社的张德志老师等6名摄影方面的资深专家进行了11个场次的培训和服务活动,为广大观鸟、拍鸟、爱鸟人提高摄影技术水平,树立正确的摄影创作理念,增强在保护湿地、关爱鸟类的前提下科学观鸟拍鸟的自觉性做了多方面扎实有效的工作。
组织摄影创作队伍,奔赴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亚洲、非洲、欧洲等,走过千山万水进行野生鸟类摄影创作。通过摄影家在拍摄中的实地讲解,使爱鸟的人知道了如何科学拍鸟,使大赛成功地举办,取得丰硕成果。
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德志,慷慨解囊出资向辽宁苏家营子村捐献野生鸟类保护基金善款,鼓励村民保护野鸟栖息的树木,并与当地领导进行座谈,讨论如何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生态旅游,以实际行动呼吁广大社会群众保护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
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举办,向社会展示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成果,为推介生态旅游资源、宣传生态保护积累了大量的鸟类摄影图片和鸟类生存现状信息,为推动创建宜居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的举办做了充分准备。
大展回顾之二:
“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
大展自2011年5月1日启动,至8月15日截稿,由鸟网副总版主、秘书长、副秘书长共17人担任初选评委选出入选作品,9月1日至10日为入选作品公示时间,公示无异议后,9月19日,由7位国内权威鸟类学专家和生态摄影家组成的评委小组,在国家林业局会议室完成最终的评选工作。担任大展评委的是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司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建伟,中国鸟类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杰,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鸟类学教授聂延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处处长郭立新,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执行主席张德志,《鸟网》创始人、总版主、中国著名野生鸟类摄影家段文科。
较比往年的赛事,2011年大展的来稿水平普遍很高。此次的终选较以往有重大改革,往年是由每位评委对每幅作品自主打分,最终统计出得分,排出奖次,评委之间缺乏沟通,尤其在鸟种珍贵性方面看法不一。而此次评选中,7名评委对每幅作品从技术性、艺术性和鸟种珍贵性3方面逐项讨论,综合评委意见,合议后再进行自主打分。最后以合计得分的高低统计出奖次。
“北戴河杯”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因其品牌效应为国内外所周知,具有广泛影响力。它以摄影手段,以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镜头语言,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相关链接
据了解,北戴河发现野鸟416种, 北戴河湿地已经成为“世界四大观鸟地之一”,
被誉为“观鸟的麦加”。在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启动仪式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特别授予北戴河湿地公园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希望北戴河湿地公园在宣传保护野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刊记者 张瑜/撰文 方志强/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