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西藏,佛教,旅游
  • 发布时间:2011-11-10 11:43
  摘要:西藏是我国西部地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本文在概述西藏丰富而独特的佛教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西藏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西藏佛教文化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西藏;藏传佛教;宗教旅游;旅游开发

  Abstract:tibet is the birth place of tibetan buddhism in west China, has the rich buddhism tourism resources. thearticle outlines the rich and unique buddhism tourism resources and, and analysises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ity aspect ofbuddhism culturet tourism, proposes the further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tibetan buddhism culture tourism.Key words:tibet; tibetan buddhism; religion tourism;tourism development

  西藏是我国西部地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佛教文化旅游是西藏主要的专项旅游项目之一,深入挖掘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和带动西藏社会经济的进步。

  一、西藏丰富而独特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一)佛教建筑

  1.寺院

  西藏佛寺众多,现已开放寺院近1600座,僧尼达4万多人。西藏佛寺因地制宜,大致可分为平川式和依山式建筑两大类。平川式建筑以大昭寺为代表,依山式建筑以布达拉宫和拉萨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为典型。西藏其他著名寺庙有拉萨的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等;日喀则地区的夏鲁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山南地区的雍布拉康、桑耶寺、昌珠寺等;昌都地区的强巴林寺、丁青孜珠寺;林芝地区的布久喇嘛岭寺、帕嘎寺等。

  2.佛塔

  佛塔是藏传佛教所供奉的三所依圣物之一,梵文音译“苏堵坡”,在西藏数量多且分布广泛,现存比较著名的有江孜白居塔、桑耶寺佛塔、古格塔、羊八井的浪子顶塔等。

  (二)佛事活动

  西藏佛寺平时的日常宗教活动有显宗扎仓(意为学院)、因明扎仓、密宗扎仓、时轮扎仓和医药扎仓等,修习经纶、进行语言、文字、诗歌、医药等教育。除此之外,寺庙还定期举办宗教法事节庆活动,比较著名的有传召大会、酥油花灯节、“赛宝会”、世轮金刚节、哲蚌寺雪顿节、龙崩节、降神节、燃灯节、驱鬼节等。

  (三)佛教艺术

  西藏主要的佛教艺术有壁画、唐卡、擦擦、酥油花及佛教舞蹈等。其中壁画是藏区绘画的主要形式,内容涉及佛教人物、历史事件、民俗、建筑、文化等方面;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内容涉及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擦擦”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按照藏传佛教习俗,擦擦可以积攒善业功德,消灾祈福;酥油花以酥油为主要原料,题材内容广泛,多属佛教故事、人物传记、花草树木和人物形象等;佛教舞蹈叫羌姆,即“跳”之意,戴面具表演,以驱鬼镇邪为主要表现内容。

  二、西藏佛教旅游开发优劣势分析

  (一)西藏佛教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1.西藏佛教旅游资源分布范围广、资源丰富、知名度高

  西藏佛教旅游资源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那曲等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拉萨是藏传佛教的中心,该市寺院具有规模大、地位高、数量多和派别全等特点,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60处。日喀则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拉萨,现有312处宗教活动场所。山南是藏文化的发祥地,现有251处宗教活动场所。昌都是藏东重镇,现有宗教活动场所400多座。那曲曾因苯教而盛极一时,目前有宗教活动场所234处①。西藏这些高品位的分布广泛的宗教旅游资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无论是宗教信徒还是游客之间,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西藏拥有发展佛教旅游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

  首先,西藏政府出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为西藏开展佛教专项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其次,青藏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西藏旅游的可进入性。以拉萨市为辐射点,将各佛教旅游圣地串联起来,形成带动周边宗教旅游发展的格局;最后,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佛教文化古迹的保护,曾先后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著名佛教活动场所列为全国和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这些政策为西藏开展佛教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3.西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一起,对旅游者构成巨大吸引力

  西藏除了具有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外,还拥有众多的自然旅游资源,比如高山雪峰、河流峡谷、湖泊、冰川和高原气候等景观资源。西藏佛教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和谐并存,互为补充,对旅游者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据统计,2009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5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2.4亿元。2010年,西藏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1.6%。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旅游收入在西藏旅游收入中占很大比重,因为无论西藏的自然还是人文景观都带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二)西藏开展佛教文化旅游的不足之处

  首先,西藏佛教旅游资源虽然是世界级旅游资源,但佛教旅游还未成规模,没有形成西藏佛教专项旅游的品牌;其次,西藏佛教旅游资源分散,旅游线路长。西藏地区面积达120多万平方公里,佛教旅游资源并非只分布在一个地区,在拉萨以及日喀则、山南、林芝、阿里、那曲、昌都6个区均有分布,且都较为分散,距离远,加之区内路况较差,为开展佛教旅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次,佛教旅游服务意识薄弱。西藏地处我国边疆,信息闭塞,旅游产业在藏区还未形成规模,佛教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还缺乏旅游服务意识;最后,由于西藏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一些佛教及政治遗留问题,目前很多地方需要办理边境证才能到达,加之西藏佛教还有很多宗教禁忌,旅游者稍有不慎即会触犯,这些种种的不便会对旅游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

  三、西藏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一)整合西藏佛教旅游资源,合理开发设计佛教文化旅游线路

  西藏佛教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不能盲目开发,要根据地域分布选出一批资源密集、内涵丰富、品位高的佛教历史文化景观进行开发建设。目前西藏佛教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拉萨、那曲、日喀则、山南和昌都五地,但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人才等因素制约,像那曲、昌都地区的旅游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因此遵循循序渐进开发原则,目前将资源较密集度高、经济较发达的拉萨、日喀则、山南三地市作为佛教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形成佛教旅游环线:拉萨—日喀则—山南—拉萨。具体的旅游线路为: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小昭寺—色拉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夏鲁寺—江孜白居寺;山南雍布拉康—桑耶寺—昌珠寺。参照以上旅游线路,根据旅游者需求的可以增减佛教景观,满足长线及短线游客的需要。

  (二)结合西藏佛教文化特点,开展佛教文化参与体验活动

  西藏佛教文化体验游是在佛教观光游览的基础上对佛教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挖掘,是从游客文化体验的角度对佛教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开发。由于游客对西藏佛教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开展佛教旅游时首先可以开展佛教喇嘛体验活动,让游客穿着当地喇嘛服饰,实地学习佛教的一些基本常识、教义和仪规,让游客参与诵经、修行,参加辩经活动,如果有条件的寺院可以提供寺院内几间客房供游客居住;其次,游客在欣赏到西藏佛教艺术品后,定会对其制作过程感兴趣,可以专门开辟向游客展示佛教艺术品制作工艺流程的一个场所,让游客亲手参与制作,增添体验的乐趣。

  (三)注重佛教文化旅游的配套“硬件”和“软件”建设

  西藏佛教文化旅游的“硬件”即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首先是交通,虽然进藏已不是非常困难,但仍不便利,需增加各大中城市飞往藏区的航线,缩短火车进藏时间,完善和修复进藏公路;其次是宿的问题,要加快完善一些较偏远地区的住宿设施,为广大宗教朝拜者提供便利;在饮食方面,建立素菜餐厅,为旅游者提供当地特色食品,如酥油茶、酸奶、糍粑等;在购物方面,除了建立能够购买到日用品的大小型商店外,还需建立一些经营西藏特色旅游产品的购物点,满足游客需求。

  佛教旅游的“软件”建设是指导游员的储备和培训。西藏长期以来面临导游员缺乏的情况,虽然每年国家从内地选派导游援藏,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等本地高校能够培养出藏族学生担任佛教旅游导游员,一方面他们熟悉这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可以终身为藏区服务。另一个途径是由当地喇嘛担任佛教旅游导游员,上岗前需进行系统培训,要建立培养基地,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和规范性的管理体系。

  (四)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促进佛教文化旅游共同发展

  与西藏相邻的四川、云南不仅是旅游大省而且是佛教旅游大省,其佛教文化底蕴与西藏的联系源远流长,可借助目前四川和云南佛教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发展西藏佛教旅游,形成三地旅游优势互补。首先,借助三地区佛教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联系紧密、特色突出的特点,充分整合佛教旅游资源,形成佛教旅游专线。其次,共同研究市场开发战略,联合促销,扩大影响力。共建三地佛教旅游信息库,联合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比如共同策划和举办以“西部佛教旅游节”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再次,三地应制定佛教旅游合作规则,打破区域封锁,形成佛教旅游发展的协调协商机制。

  西藏拥有独一无二的世界级高品质佛教旅游资源,通过深入的挖掘和开发、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一定能够在西藏旅游业中大放异彩,带动西藏乃至西部地区观光、文化、探险等旅游的发展,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繁荣。

  注释:

  ①曾传辉.藏区宗教现状概述——藏区宗教现状考察报告之一[J].世界宗教研究.2003,(4):51-58.参考文献:

  [1]胡海燕,图登克珠.体验经济时代西藏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J].西藏大学学报2006,(2):112-116.

  [2]潘基斌,刘澜.西藏旅游交通现状及发展对策[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2):55-60.

  [3]曹凤英.西藏行知书.[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作者介绍第一作者:

  张瑾(1983—),女,硕士,助教,山西侯马人,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教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第二作者:

  周延(1982—),男,硕士,助教,江苏扬州人,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教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与旅游规划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张瑾 周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