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参差不齐的需求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10-30 10:35
菏泽是著名的牡丹之乡,它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曾经是古代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数千年的变迁,如今菏泽成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中最落后的城市之一。这个拥有近800万农村人口的巨大金矿,成为电脑下乡的“必争之地”。
一大早,菏泽的理想海尔电脑专卖店渠道经理滕茜的手机铃声便此起彼伏,她随身带着3部手机,可一旦业务忙起来,还是应付不过来。“这几天电话特别多,都是下面的经销商来要货的。我们第一批下乡的电脑已经卖完了,现在经销商都在抢第二批(货)的单子。”滕茜一边忙着接电话,一边开心地说。
理想海尔电脑专卖店成为海尔电脑的经销商仅两年时间,每年保持三四百万元的营业额不成问题,但从没有最近这么红火过。滕茜觉得,“电脑下乡”一定大有市场。
曹县“中关村”:订货忙
去往山东菏泽市曹县的路上,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成片的杨树种在道路两边,地里的小麦已经绿油油,公共汽车上写着“无线宽带,同样精彩”。
菏泽下属有8县2区,大多以种植业为主。曹县在菏泽属于经济水平中等县,人均年收入5000元,人口近140万,是菏泽最大的县。
理想海尔电脑专卖店就是从曹县起家的。“其实,农民手头的闲钱不少,但是不知道怎么花。”经常往田间地头跑的滕茜,对农民的消费状况很了解。
曹县玉龙桥北有一条比较宽的马路,人称曹县“中关村”,从这条街道放眼望去,联想电脑、方正电脑,以及各类杂牌的电脑商店、维修店与二手电脑专卖店,大大小小十几家,簇拥在街道两旁,颇有点十几年前北京中关村的味道。
海尔的专卖店在这条街最显眼的位置。理想电脑公司曹县专卖店的经理兰萍正要出门,“有个客户预购了下乡的电脑,我给他送票去!”
曹县有十四五家海尔专卖店,这个店是货走得比较多的,周围乡镇、村的农民都到这里来买电脑。“电脑下乡”政策没出前平均一个月卖30多台,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全年的淡季,卖得则更少。可是下乡政策一出,几天内第一批20多台下乡电脑就被迅速抢光,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这几天来问的人很多,我们也挺着急的,不知道第二批货什么时候到,只能先预售,可人一多这也不是办法。”
为了保证国家的补贴能切实让农民受惠,“电脑下乡”的登记制度非常严格,资料录入环节都集中在基层的经销商。每个经销商需要向国家购买一个类似USBKey的密钥,把它插在电脑上才能登录到“电脑下乡信息服务系统”。每卖出一台“电脑下乡”产品,经销商都必须在系统中录入购买人的身份证号、户口本资料等,还要给农民开发票,提供补贴产品专用标识卡和一个小时的免费培训。这样,农民们才能拿着发票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明和户口簿原件、补贴产品专用标识卡和购买人储蓄存折(直补卡),到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办理补贴申请,相关部门审核后,将购机价格的13%打入农民的账户。
“电脑下乡”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制,如果经销商没有将资料录入,农民将无法领取补贴。而密钥还迟迟未发,这不禁让经销商们有些着急。
孙老家镇:
左卖电脑右卖锅
离开了曹县“中关村”,当汽车颠簸地到曹县孙老家镇时,别说电脑专卖店,连像样的电器卖点都寥寥无几,只有几家卖电动车和摩托车的店体面一些。
午后的乡镇,很安静,大多数人都在午休。
孙老家镇的海尔专卖店,就在镇上最主要干道的路上,粉色的店面,有十几平米,村里人都说这家店“十分气派、招眼,一看就是高档货”。老板孙国是20来岁的年轻人,腼腆、老实。
孙国和他媳妇隔壁各开了一家店,两间店是相通的,左边的店卖电脑,右边的店卖厨房用品。来看电脑的,顺便到孙国媳妇的店里转转,可能会买个锅回去;而来买锅的也顺道看看电脑,说不准也能扛一台回去。“这个老板很有头脑,会做生意!”店里的客人说,“他懂刺激需求!”
孙老家镇有7万多人,大部分人都姓孙,镇上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每隔10天,孙老家镇就有四个集市,镇上人和邻村临镇的人也会集中来买东西。“很多人都是借着赶集,到这里看看电脑。”孙国说。
海尔电脑下乡的第一批产品,分给了孙国的店里6台,只用了4天就卖光了,而在平时,一个月才卖10台。“这几天还有好多人来问,什么时候还有货。”平时3000~4000元的电脑卖得最好,而这次政府补贴后,最贵的也仅3000元出头,“很多想买电脑的人早早地就瞄上了这个机会,一直等着。”
金融危机下,外出打工纷纷返乡,被外面花花世界渲染过的返乡农民工们,对电脑需求最为旺盛,这也给菏泽地区的电脑经销商们带来了销量的期待。
“这电脑快不快?”一小伙子走进店铺,询问起来。他叫刘剑锋,几年前从广东打工返乡,在曹县经营起驾校,这段时间一直盘算着再添几台电脑给学员进行交规培训。我们问他:“快不快的标准是什么?”刘剑锋毫不迟疑地说,“当然是上网的速度快不快!”
滕茜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同时又有些无可奈何。“以前我们卖电脑,都要求讲专业术语、讲配置,主频多少、硬盘多少、芯片是谁家的,越专业越好,把农民讲得云里雾里,他就认为你的电脑好。”现在这早已行不通,农民不再关心那些数字和字母,他们只是简单地理解为,电脑的好坏是由上网速度决定的,上网慢就表示配置低。
侯集镇:盯着贵的买
离孙老家镇十几里地的侯集镇,是一个回民镇,镇上70%都是回民,以宰牛宰羊为生,经济水平比孙老家镇高。镇上没有电脑专卖店,村里的“体面人”吴大叔经常骑着摩托车到处转。
吴大叔以前在商丘工商局工作过,十六七年前开始接触电脑,那时候电脑还是个新鲜事物,只有局长的办公室里有一台。几年前,吴大叔花了7000多块钱装了镇上第一台电脑。“我是镇上最早有电脑的,周围买电脑的都是我带动的!”镇上人遇到买电脑这样的“大事儿”都会问问他的意见。
吴大叔说,镇上共300多户人家,有20多台电脑,以组装机、二手电脑居多。“有3台海尔的,两台联想的,好像还有个惠普的。”吴大叔边想边数着手指头,“笔记本在农村卖得很少,下地干活不能带着,放在家里别人来了看不见,只有做生意的人喜欢拿着到处跑。”镇上有电脑的人都装了宽带。他自己就是个老网民,没事也爱上QQ、看新闻,有问题就上百度,没事还喜欢到电脑专卖店跟老板学点东西,“电脑知识太多了,总也学不完,你看我50多岁,我还是很爱接受新鲜事物的!”
吴大叔说,现在农村富了,村里的人都好面子,喜欢名牌,就爱盯着贵的买。现在很多农村都用电脑当做嫁妆,更要求是名牌电脑。“农民其实不差那点钱,但是总担心厂商会不会先提了价格再补贴给我们。”
乔庄村:上网卖蔬菜
菏泽市下属的成武县张楼乡乔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乔玉方,是个名人。50多岁的他,不仅自己学会了使用电脑,还利用网络帮村里致了富。最近,乔书记很忙,听说电脑下了乡,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动了买电脑的心思,来问他的人不少。
成武县上有一家联想专卖店,以前村里大部分电脑都是在那里买的。但是乔庄村离县上很远,去一趟不容易。“要是专卖店能开在附近的镇上就好了,村里买电脑更方便。”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成武中科的老板田堂民。他是联想在成武县的经销商,做联想电脑已有5年。“如今村里农民要买电脑,还只能等着赶集的日子到县上。”他吸了口烟,“如果把网点铺设到乡镇,那经销商就不再分旺季与淡季,销量一定蹿红。”
像乔庄村这样的偏远农村,在全国比比皆是。乔庄村有5个自然村,共549户1923人,耕地3000多亩。2004年,村里建成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乔书记决定好好利用这个现代化教育平台,让村里致富。他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收看专题片,促进他们在种植上“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种蔬菜”,全村对种养大棚蔬菜的热情高涨。
……
一大早,菏泽的理想海尔电脑专卖店渠道经理滕茜的手机铃声便此起彼伏,她随身带着3部手机,可一旦业务忙起来,还是应付不过来。“这几天电话特别多,都是下面的经销商来要货的。我们第一批下乡的电脑已经卖完了,现在经销商都在抢第二批(货)的单子。”滕茜一边忙着接电话,一边开心地说。
理想海尔电脑专卖店成为海尔电脑的经销商仅两年时间,每年保持三四百万元的营业额不成问题,但从没有最近这么红火过。滕茜觉得,“电脑下乡”一定大有市场。
曹县“中关村”:订货忙
去往山东菏泽市曹县的路上,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成片的杨树种在道路两边,地里的小麦已经绿油油,公共汽车上写着“无线宽带,同样精彩”。
菏泽下属有8县2区,大多以种植业为主。曹县在菏泽属于经济水平中等县,人均年收入5000元,人口近140万,是菏泽最大的县。
理想海尔电脑专卖店就是从曹县起家的。“其实,农民手头的闲钱不少,但是不知道怎么花。”经常往田间地头跑的滕茜,对农民的消费状况很了解。
曹县玉龙桥北有一条比较宽的马路,人称曹县“中关村”,从这条街道放眼望去,联想电脑、方正电脑,以及各类杂牌的电脑商店、维修店与二手电脑专卖店,大大小小十几家,簇拥在街道两旁,颇有点十几年前北京中关村的味道。
海尔的专卖店在这条街最显眼的位置。理想电脑公司曹县专卖店的经理兰萍正要出门,“有个客户预购了下乡的电脑,我给他送票去!”
曹县有十四五家海尔专卖店,这个店是货走得比较多的,周围乡镇、村的农民都到这里来买电脑。“电脑下乡”政策没出前平均一个月卖30多台,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全年的淡季,卖得则更少。可是下乡政策一出,几天内第一批20多台下乡电脑就被迅速抢光,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这几天来问的人很多,我们也挺着急的,不知道第二批货什么时候到,只能先预售,可人一多这也不是办法。”
为了保证国家的补贴能切实让农民受惠,“电脑下乡”的登记制度非常严格,资料录入环节都集中在基层的经销商。每个经销商需要向国家购买一个类似USBKey的密钥,把它插在电脑上才能登录到“电脑下乡信息服务系统”。每卖出一台“电脑下乡”产品,经销商都必须在系统中录入购买人的身份证号、户口本资料等,还要给农民开发票,提供补贴产品专用标识卡和一个小时的免费培训。这样,农民们才能拿着发票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明和户口簿原件、补贴产品专用标识卡和购买人储蓄存折(直补卡),到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办理补贴申请,相关部门审核后,将购机价格的13%打入农民的账户。
“电脑下乡”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制,如果经销商没有将资料录入,农民将无法领取补贴。而密钥还迟迟未发,这不禁让经销商们有些着急。
孙老家镇:
左卖电脑右卖锅
离开了曹县“中关村”,当汽车颠簸地到曹县孙老家镇时,别说电脑专卖店,连像样的电器卖点都寥寥无几,只有几家卖电动车和摩托车的店体面一些。
午后的乡镇,很安静,大多数人都在午休。
孙老家镇的海尔专卖店,就在镇上最主要干道的路上,粉色的店面,有十几平米,村里人都说这家店“十分气派、招眼,一看就是高档货”。老板孙国是20来岁的年轻人,腼腆、老实。
孙国和他媳妇隔壁各开了一家店,两间店是相通的,左边的店卖电脑,右边的店卖厨房用品。来看电脑的,顺便到孙国媳妇的店里转转,可能会买个锅回去;而来买锅的也顺道看看电脑,说不准也能扛一台回去。“这个老板很有头脑,会做生意!”店里的客人说,“他懂刺激需求!”
孙老家镇有7万多人,大部分人都姓孙,镇上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每隔10天,孙老家镇就有四个集市,镇上人和邻村临镇的人也会集中来买东西。“很多人都是借着赶集,到这里看看电脑。”孙国说。
海尔电脑下乡的第一批产品,分给了孙国的店里6台,只用了4天就卖光了,而在平时,一个月才卖10台。“这几天还有好多人来问,什么时候还有货。”平时3000~4000元的电脑卖得最好,而这次政府补贴后,最贵的也仅3000元出头,“很多想买电脑的人早早地就瞄上了这个机会,一直等着。”
金融危机下,外出打工纷纷返乡,被外面花花世界渲染过的返乡农民工们,对电脑需求最为旺盛,这也给菏泽地区的电脑经销商们带来了销量的期待。
“这电脑快不快?”一小伙子走进店铺,询问起来。他叫刘剑锋,几年前从广东打工返乡,在曹县经营起驾校,这段时间一直盘算着再添几台电脑给学员进行交规培训。我们问他:“快不快的标准是什么?”刘剑锋毫不迟疑地说,“当然是上网的速度快不快!”
滕茜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同时又有些无可奈何。“以前我们卖电脑,都要求讲专业术语、讲配置,主频多少、硬盘多少、芯片是谁家的,越专业越好,把农民讲得云里雾里,他就认为你的电脑好。”现在这早已行不通,农民不再关心那些数字和字母,他们只是简单地理解为,电脑的好坏是由上网速度决定的,上网慢就表示配置低。
侯集镇:盯着贵的买
离孙老家镇十几里地的侯集镇,是一个回民镇,镇上70%都是回民,以宰牛宰羊为生,经济水平比孙老家镇高。镇上没有电脑专卖店,村里的“体面人”吴大叔经常骑着摩托车到处转。
吴大叔以前在商丘工商局工作过,十六七年前开始接触电脑,那时候电脑还是个新鲜事物,只有局长的办公室里有一台。几年前,吴大叔花了7000多块钱装了镇上第一台电脑。“我是镇上最早有电脑的,周围买电脑的都是我带动的!”镇上人遇到买电脑这样的“大事儿”都会问问他的意见。
吴大叔说,镇上共300多户人家,有20多台电脑,以组装机、二手电脑居多。“有3台海尔的,两台联想的,好像还有个惠普的。”吴大叔边想边数着手指头,“笔记本在农村卖得很少,下地干活不能带着,放在家里别人来了看不见,只有做生意的人喜欢拿着到处跑。”镇上有电脑的人都装了宽带。他自己就是个老网民,没事也爱上QQ、看新闻,有问题就上百度,没事还喜欢到电脑专卖店跟老板学点东西,“电脑知识太多了,总也学不完,你看我50多岁,我还是很爱接受新鲜事物的!”
吴大叔说,现在农村富了,村里的人都好面子,喜欢名牌,就爱盯着贵的买。现在很多农村都用电脑当做嫁妆,更要求是名牌电脑。“农民其实不差那点钱,但是总担心厂商会不会先提了价格再补贴给我们。”
乔庄村:上网卖蔬菜
菏泽市下属的成武县张楼乡乔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乔玉方,是个名人。50多岁的他,不仅自己学会了使用电脑,还利用网络帮村里致了富。最近,乔书记很忙,听说电脑下了乡,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动了买电脑的心思,来问他的人不少。
成武县上有一家联想专卖店,以前村里大部分电脑都是在那里买的。但是乔庄村离县上很远,去一趟不容易。“要是专卖店能开在附近的镇上就好了,村里买电脑更方便。”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成武中科的老板田堂民。他是联想在成武县的经销商,做联想电脑已有5年。“如今村里农民要买电脑,还只能等着赶集的日子到县上。”他吸了口烟,“如果把网点铺设到乡镇,那经销商就不再分旺季与淡季,销量一定蹿红。”
像乔庄村这样的偏远农村,在全国比比皆是。乔庄村有5个自然村,共549户1923人,耕地3000多亩。2004年,村里建成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乔书记决定好好利用这个现代化教育平台,让村里致富。他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收看专题片,促进他们在种植上“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种蔬菜”,全村对种养大棚蔬菜的热情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