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编年史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北京车展,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6-21 15:45
北京国际车展已经走过22个春秋,北京车展从稚嫩走向成熟,从1990年的人少车稀成长为国际顶级车展。北京国际车展这个舞台22年来的成长过程,又何尝不是中国汽车工业和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的缩影?
两年一届的北京车展从1990年到2012年,已经举办过了12届。回顾北京车展在这22年间的历史变迁,无论是展览面积、参观人次还有展车数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国际车展这个舞台22年来的成长过程,又何尝不是中国汽车工业和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的缩影?
1990年第一届:从无到有 略显寒酸
1990年第一届北京国际车展于7月3日~8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举行,展览面积2万多平方米,参展企业不到400家,且多是杂牌军,来自世界汽车业的顶级品牌更是凤毛麟角,前来参观的观众也不过10万余人。
当然这与当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息息相关,1990年,全国销售汽车509242辆,其中轿车销售42409辆,载重汽车完成269098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能赢得这样的场面已属不易。
在当时的汽车强国眼里,中国车市不过是蛮荒之地,北京车展不过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内部聚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车展只有业界参与,普通人的关注度并不高,它根本没有走进百姓的视线。当时也没有模特、没有新闻发布会,所以车展是静悄悄的。
尽管首届车展有些寒酸,但是,北京车展的出现结束了中国没有正规汽车展会的历史,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来临。
1992年第二届:稳步发展 崭露头角
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了106.2万辆,汽车销量达到95万辆左右。产品质量、技术装备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轿车工业有了显著发展。
有了第一次举办的成功经验,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第二届北京车展的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参展厂家数量和展馆规模都远远超过上届,北京车展制造的热浪正逐步辐射全国。也就是从这届车展开始,汽车开始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需要车,需要车展,那时的车展确确实实可以给老百姓带来实际意义上的帮助,该届车展参观人次达到16.5万人。
1994年第三届:大步前进 初现规模
连续两届的成功举办,让北京车展得到了国内外厂家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第三届的展览面积和观展人数已在上届的基础上翻倍。特别是海外参展企业数量已经达到398家,是上届的三倍,国际车展的规模和阵容已见雏形。
1994年在国内汽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一年召开了中国家用轿车研讨会,第一次大规模讨论轿车进入中国家庭的问题,国内媒体上几乎每天都充斥着“何时能圆轿车梦”一类的报道。关于要不要发展家庭轿车的激烈辩论也是当年的重大新闻,国家出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而且中国“复关”谈判也在紧张进行,因此1994年的北京国际车展盛况空前,出乎意料,全球著名汽车厂商都聚集到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高峰时一天的观众达到10万人。
1996年第四届:领导关注 首次细分
1996年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品质有了显著提升。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新产品的研发,又同期举办了国际与中国汽车新产品开发研讨与展示会,得到了国内外汽车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时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尉健行、吴邦国、李铁映、迟浩田等都莅临北京车展,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鼓励。
为了与世界国际车展接轨,第四届北京国际车展首次设立了专业观众日和普通观众日,细分了展会参观日,受到社会各界观众好评。
1998年第五届:联合创办 引入车模
1998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了162.9万辆,世界排名第十位。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汽车展会的繁荣。在政府的推动下,北京车展走上了联合办展之路,使北京车展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第五届北京国际车展期间,中央电视台直播了该届展会盛况,开创了电视直播展会的先河。
另外,1998年的第五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主办单位推出了几项新举措:首次设立新闻及专业人士参观日,首次推出展览会吉祥物等,为展览会的举办增加了文化色彩。
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现场直播展会盛况,更让全国观众了解了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车展上引入模特的首先是国外厂商,当时看来非常新鲜,受到参观者的瞩目。
2000年第六届:跨越世纪 逐渐成熟
2000年,世纪之交,中国汽车工业驶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00万辆,年产汽车超过10万辆的汽车企业达到10家。
经过10年的发展,第六届北京国际车展在办展理念、办展模式、展会规模等方面都逐渐成熟。本届车展首次设立了媒体参观日,参展厂家突破了1000家,专业观众显著增加。北京国际汽车展正逐渐进入成熟的国际名展之列。
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海内外汽车界都将本次展览会视为新的展示与宣传“亮点”。国外厂商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做了充分准备,展出车型多种多样;国内汽车厂商为了迎接“入世”的挑战,也纷纷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以适应本届展览会的主题:迎接新世纪经济腾飞,展示汽车工业科技先导。
2002年第七届:“井喷”效应 聚焦品质
第七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专业观众占40%,外地观众约占35%,从观众结构上看,专业观众和有购车意向的群体占主导地位。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中国汽车产业表现出了强大的吸纳力和包容力,汽车市场产生“井喷”效应,汽车产销量跃升到325万辆和322万辆。自主品牌开始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第七届北京国际汽车展也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开始从关注规模逐渐过渡到聚焦展会品质,展览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参观人次达到38万人,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汽车展览会。
2004年第八届:备受重视 豪车参展
本次北京国际车展成为国内车展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国际车展。本届展会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家整车及零部件公司参展,展出规模近11万平方米。由于国展面积不足,同时启用农展馆。国展有8万多平方米,农展有3万多平方米。其中,国展以轿车、SUV等乘用车为主,农展馆则主要展出卡车、客车等商用车以及零部件。
这是一次豪车参展的分水岭。梅赛德斯-奔驰携旗下21款产品参加车展。单从参展的车型数量来看,就已经是奔驰在中国历次参展之最。宝马集团展出超过20款车和5辆摩托车,展区面积达1590平方米,规模为该公司历届参展之最。而volvo则首次将北京车展升级为全球车展。
2006年第九届:成功冲A 谋思新局
2006年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后,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双双超过700万辆,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国、第二大汽车市场。本届车展的主题为“追逐梦想”。
展览时间从7天增加到了9天。被称为“本年度全球A级汽车展览会的收官之作”的2006年北京国际车展,从过去单纯的产品展示,发展成企业战略发布、全方位形象展示的窗口,全球最前沿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及最高效的品牌推广宣传舞台。从展品上来说,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达6辆,再加上国内首发的新车,数量达14辆。这突破了北京车展的纪录。
本届车展国际化程度大为提高,自主品牌占展车三分之一。无论是展车数量还是展览规模,均创历届北京车展之最。本届车展展出了一大批当代国际汽车工业高科技产品和国内汽车工业近年来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全面展示了当今汽车工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反映了世界汽车业的发展趋势和动向,体现了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的最新水平。
2008年第十届:面积大增 规模空前
2008年(第十届)名车云集、美女车模竞相争艳北京车展搬到顺义的新国展,展位面积达到创记录的16万平方米,比首届车展翻了八倍,观众流量达70万。
2008年的4月20日,本届车展启用了全新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2100余家国内外厂商携890辆展车参展,其中国际品牌全球首发车7款、亚洲首发车24款、中国首发车上百辆,在中国甚至亚洲都首屈一指。
北京车展从最初简单的车型展示,到目前的科技与概念展示,从最初的追求销售,到2008年的“梦想o和谐o新境界”,北京车展逐渐成熟起来,中国汽车也从工业化走向市场化,从最初的方头捷达、奥迪100等引进车型,到上世纪90年代各种合资车企进入中国。本届北京车展的最大亮点是百花齐放的自主品牌。新车发布层出不穷,新能源动力研发进步神速,展台布置也创意非凡,让国内外媒体耳目一新。
2010年第十一届:市场独秀 畅想未来
本届车展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首次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老两个展览场地同时举行。本次车展使用新、老国展全部19个室内展馆,加上在新国展的部分室外展场,展出总面积近20万平米,为北京车展历届以来的最大规模。本届车展全球首发车89台,包括国内厂家全球首发车75台,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台。
国际跨国公司在本届车展将发布亚洲首发车41台,中国首发车35台。概念车65台,其中跨国公司37台。新能源车是本届车展的最大亮点,共有95台新能源车现场展示。自主品牌在本届车展上表现令人惊喜,他们占据了大部分场馆,并从新车型、新技术等方向全面出击,成为本届车展上一道亮丽风景。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2012年第十二届:更受关注 惊喜不断
在整体车市增长变缓的背景下,2012年迎来了第十二届北京车展,车市的低迷令业界对此次车展并未抱有太大的信心。但这并没有影响北京车展给人们带来的惊喜,此次车展共展出车辆1125台,全球首发车120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6台,跨国公司亚洲首发车35台,概念车74台,新能源车88台。此外还体现出了高品质和国际化水平。
随着中国车市的发展,中国车展也开始越来越成熟起来,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中国公众特别是喜爱汽车族的节日。
文=本刊记者 孙宗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