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再提速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宝马,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7-26 11:08
铁西工厂的开业投产,宝马中国本地化布局正在提速,作为宝马在华合资公司的第二工厂,不仅可解决困扰多时的本地化产能不足难题,同时也加快抢占中国的豪车市场。
当萧条的经济环境、停滞的销售、下滑的利润将跨国汽车制造商们压得无法喘息时,每年以百万辆速度增长的中国市场成为他们新的希望,在中国的销量超过美国,成为宝马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市场后,加快中国本地化的布局已写入宝马集团董事长诺伯特·雷瑟夫的日程表中。
不久前,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正式开业投产,雷瑟夫博士带领着的宝马集团数位全球高管亲临现场,成为全球汽车界的焦点,这在业界看来,宝马在华合资公司的第二工厂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视度。
锣鼓喧天的震撼开场,在结合了中国元素的“变脸”后,宝马的高管们合力将一个巨大的“中国结”拉开,这不仅是为了庆祝新工厂开业,也意味着困扰宝马多时的“本地化产能不足”的难题终于得以解决。
在活动现场,雷瑟夫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宝马集团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新工厂的开业,标志着宝马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再次提速,在宝马集团的全球战略中,中国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中国战略再提速
每隔四分钟,一辆崭新簇亮的豪华宝马轿车即可驶出铁西新工厂的总装线,而经过未来继续扩建后,这一时间最短可缩至一分钟。这样的速度雷瑟夫并不惊奇。
作为宝马汽车全球生产体系中最新建成的一座工厂,铁西工厂占地超过两平方公里,它诠释了当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最创新的环保生产理念。
据雷瑟夫介绍,他们及其合作伙伴增加了5亿欧元的投资,铁西工厂总投资达到了15亿欧元,这将使华晨宝马可以根据未来市场发展将总产能扩充到每年40万辆。
在新工厂的规划上,宝马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也可见一斑,作为华晨宝马在沈阳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晨宝马发动机工厂也已同期建设同期竣工,并自今年3月份开始生产宝马集团最先进的4缸双涡管单涡轮汽油发动机,年产能规划为20万台。为整车厂配套的发动机工厂,不仅是宝马集团在全球的第四家发动机厂,也更是宝马集团在欧洲以外的第一家海外发动机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建整车工厂,宝马集团单独为该工厂规划了堪比专业赛道的动态测试场地,使得华晨宝马工程师们可以对车辆性能进行及时的改进和提高。目前在宝马全球工厂中,也仅有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和德国慕尼黑工厂拥有类似的动态测试场地。
新工厂和宝马全球其他工厂一样保证了“宝马水准”。漫步在铁西新厂,不时能见到一头金发的德国工程师正在指导中国工人进行具体操作。这些年轻的工人马上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未来几周,宝马X1和全新3系长轴距版正式在该工厂投产。
在新工厂采取了弹性生产结构,后期还可随时根据需求调整产能,因此,铁西工厂还被称之为“最可持续”的工厂。
“2013年底30万辆产能是基于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两班倒来计算的。”宝马负责财务的董事FriedrichEichiner介绍说,“可以通过增加班次的方式来提高产能。”
除了铁西工厂的规划产能,宝马集团还进一步支持华晨宝马大东工厂16万辆/年产能扩产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召开了环评专家评审会,而这一扩产项目正是由宝马集团提出来并展开实施。在通过评审后,大东工厂产能将由10万辆/年增至16万辆/年。
步行在宝马新工厂里,可以看到,不仅工厂周边的道路宽广发达,而在新工厂周围的预留地也更为广阔。
一直以来,宝马集团在中国奉行的战略是生产跟随市场而动,在初期进入中国市场时,宝马对中国市场稍显保守,对一些车型的投放也显得颇为谨慎。近几年来,奥迪不断投放新车型和新技术的激进策略给宝马奔驰打开了思路,因此从前两年开始,宝马也开始改变原有略显保守的战略,相继投入一些重要车型和技术,并开始加强与华晨集团的合资合作。
新工厂的建成投产更显示出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信心下,宝马汽车在中国的战略也将更加积极开放。
在新闻发布会上,宝马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也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说:“在中国豪华车市场潜力巨大的情况下,宝马对中国的市场重视或将使得其在这一市场的战略变得更为开放大胆。随着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宝马集团甚至不排除在中国建立本地研发中心的可能。”
飙升后的思考
去年中国豪华车销量增长近40%,达到了959980辆,保持高速膨胀,在欧美市场,豪华车的份额一般能占到乘用车市场约15%,在中国,这个比例目前仅为8%,对于三大豪车巨头来说,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还没完全激活,他们的“扩军备战”也才刚刚开始。
奥迪一直被视为中国战略最为成功的跨国豪华车制造商,本地化运作成熟,且有一汽这样的强势合作伙伴,多年来占据着销量冠军的地位,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近70%。
有人将豪车三巨头做了这样的比喻,奥迪像40岁的中年人,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宝马像30出头的青年,意气风发,冲劲十足;而奔驰还是个20多岁的毛头小子,在中国的发展还缺少方向。
这似乎预示着宝马更有冲劲,成为奥迪在中国最有力的竞争者。在今年2月,《China Daily》报道,宝马大中华区域CEO及宝马中国总裁史登科称,宝马品牌有望在中国市场超越奥迪,成为豪华车销量冠军。
实际上,宝马在豪华车市场的份额每年都在提升。9年前,宝马前CEO庞克将宝马引入到中国可谓是高瞻远瞩,2006年,雷瑟夫接任新掌门人时,宝马在华的销量为2.3万辆。仅5年后,宝马的销量飙升了10倍,去年达到23万辆,未来原有的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加上新开业的铁西工厂,雷瑟夫对未来中国的产能扩大到30万辆乃至40万辆的信心毫不迟疑。
雷瑟夫乐观地称,过去两三年中国豪华汽车市场增长特别快,今年仍在继续以30%的速度增长。中国高档汽车市场的前景看上去拥有无限希望。“目前德国豪华车占市场的比重为30%,而中国只有8%。中国的豪华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给了宝马在中国发展的机会。”
尽管市场的潜力很大,但雷瑟夫也不盲目追求数字的飙升,一位优秀的CEO必须具备冷静和理性、胆大而心细的品质,这也正是宝马发展稳健的保障,老大的地位可以动摇,但财务健康的原则不能改变。
雷瑟夫知道40%的增长不会持续太久,也许很快就进入10%~20%的平缓增长期。他清楚市场变幻无常,2007年在西班牙还有7万销量,到去年只剩下一半;四年前希腊还卖一万辆,现在只有1/4。
如何既抢占份额又防范风险,雷瑟夫在此刻的头脑很清醒,保持全球布局平衡,更首先保证盈利状况,他让产能总比需求小一点,拒绝过于激进,缩小风险。他说:“产能与价格要有很好的平衡,只顾增加产能而不顾价格是不合理的,即使销售500万辆也不一定有很高的利润。宝马并不片面追求数量第一,而是关注品牌的持续影响力,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也正是宝马在扩张中充满着理性。“对宝马来说,即使增速只有5%,也必须有合理的利润率。”在谈到产能与价格的平衡时,雷瑟夫再一次强调说。
文=本刊记者 黄蓓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