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易丝湖,遥望湖水中的宝藏
把历史的指针回拨到1882年,露易丝湖周边还只是一片原始森林。当时居住于此的是个印第安部落,部落的族人习惯用烫热的石头蒸煮食物。白人第一次来到落基山脉时,就把这个印第安族群称为石头部落。
1882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CPR)的一名勘探员负责在落基山间找寻通往BC省的捷径,他在石头部落酋长的带领下来到露易丝湖岸边。当他第一眼看见那天湖雪山时,仿佛被林中魔女石化一样呆住了,还以为误闯了神仙的居所。他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那绿得令人发指的水杉,那蓝得幽静无边的湖泊,那白得让人眼盲的雪山,还有大角麋鹿,这从神话时代就活跃于此的宠物。这就是上帝遗落在人间的伊甸园,走进它,谁还会在乎苹果与蛇?
随着铁轨的铺设,大批工人、皮毛商、探险家相继来到这里,CPR公司的管理人员显然也意识到这是天赐商机,于是1890年,第一座商业旅馆就在露易丝湖边安家落户,这也就是后来的露易丝湖城堡酒店。到1912年,旅馆已从开设之初的50位客人翻了1000倍达到5万。再后来,两次大火几乎把酒店烧成灰烬。如果换了其他地方的其他酒店,肯定觉得这里风水不好而要异地重建。可在风水与风景的比拼中究竟还是后者占了上风。于是后来的重建仍旧围绕最初的格局框架,连主体颜色也一直沿用了米黄。尤其是1988年冬奥会召开之前的那次重建,彻底把这酒店与湖泊一起变成朝圣者心中的信仰。
露易丝湖为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架起一座桥梁。湖边步道是远足者的最爱,可以沿着健行路一直走到远方的雪山。脚下铺路的是各种长相奇特颜色鲜艳的蘑菇,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湖边笔直的水杉从来不曾感到寂寞。路的尽头是一间茶社,走累了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歇歇脚。
城堡酒店的最大亮点是面朝湖水的一排落地大窗。窗内是间西餐厅,日间有音乐演出,那身穿中世纪繁复盛装的演奏者手抚竖琴如痴如醉。相貌英俊的侍者端上一个三层银制茶盘,可让我感到口舌生津的却不是那产自大吉岭的红茶和玲珑精巧的各式茶点,窗外的风景实在要比一幅超脱现实的油画还要富于层次和美感。近处那鲜艳盛开的亚洲罂粟,远处那倒映在湖水中的巍然雪山,让一切变得不真实起来。
那么天堂——梦莲湖和佩托湖
从露易丝湖向北开行大约13公里,就来到另一面水平如镜的湖泊。湖水被10座尖顶雪山环绕,那雪山无论身高长相都大同小异,一个个数下去,数到最后一座,发现竟然有点晕眩。梦莲湖泛舟是这里最具人气的休闲项目。是那种只能搭乘两人的独木舟,在纯净的水面上滑行,就像飞起来一样。此时斑斓船身映着翠绿色湖水,划着划着,自己也就成了风景。
和我同舟共济的是导游艾迪,我问他是否能跳进湖中游泳,他说你可以试试,反正不出5秒,你的心脏就会被冻得停止跳动。我把手伸进水中,果然触手冰凉,感觉水温也就在四五度之间。艾迪继续说,你看这里的鱼都长不大,就是因为太冷的缘故。
本来按照行程,泛舟之后要沿着健行步道爬到山顶。可已被冻得浑身颤抖的我们都想放弃。这时平常说话温和的艾迪却不顾我们反对而是用近乎命令的语气说,你们,必须去。
山不算高,20分钟就到顶了。此时刚好早上10点,远处的十峰山仿佛护花使者般傲然挺立,不太强势的阳光透过松林斜斜照射在湖面之上,此时没人再多说一句话,个个竖起耳朵安静地听那山的呼吸、树的呼吸、水的呼吸。还是艾迪打破了这片刻沉寂,他又换成以往平和的语调说,这就是旧版加币20元背面图案的拍摄地,说话时脸上的表情恁地得意。
从车场到佩托湖观景台要走一段长长的下坡路,两旁笔直的苍松把蓝天只留下一线。
观景台位于山腰,这里有欣赏佩托湖的全景视角。湖面呈现长条形状,其中一边还分出三叉,很像加拿大国旗上的枫叶。
与落基山其他湖泊一样,佩托湖那绿色湖水也是雪山融水与石英粉长久作用的结果。话说将近1万年前,冰河运动将山上的石英冲进湖中,并被挤压成粉末沉入湖底。经过6000多年的缓慢溶解,再经过阳光折射,湖水就呈现出一派光彩夺目的炫目颜色。艾迪说水色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改变。4月时水温较低,呈现的就是蓝宝石一样的深蓝,而1到6月,随着水温升高,更多石英融进水中,那颜色也就一点一点由蓝转绿。
观景台边有一条步行小路可以抵达山脚湖边。如果时间充裕,这5小时湖光山色间的漫步一定会让你赏心悦目到审美疲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