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来读往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B2C,沃尔玛,本土化,诺基亚
  • 发布时间:2012-12-28 14:24

  B2C出路应重在差异化

  B2C市场如此惨烈,且刺刀见红的根本原因在于竞争同质化。

  任何行业,一旦到了同质化严重的程度,必然,也最终会走向价格竞争。让我们关注一下让沃尔玛最感头痛的亚马逊,如果在网上销售的商品,亚马逊和沃尔玛同质化,亚马逊最终会如何?只能和沃尔玛对拼价格,而价格正是沃尔玛的强项,就算亚马逊用尽手段,实现了规模,也一定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像京东和苏宁易购那样的价格战,是亚马逊最不愿意走的路。所以B2C企业要生存、发展,一定在战略上选择“避同质化,取差异化”。怎么做?比如在商品层面上的差异化:要寻找线下不易购买、信息相对不透明或不对称、符合自己定位客群的需求、自己具有采购优势的商品,而非靠大量的铺SKU去冲量。在客群层面的差异化:要锁定一个自己有能力服务的客群,有针对性地做MKT,并在商品和服务方面,去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毕竟谁也不能把天下的消费者都抓到。在服务层面的差异化:要追求低价的客群,还是追求服务的客群?如果是前者,满足其低价需求的同时,只能提供低成本的基础服务。如果是后者,满足其服务需求的同时,获取足够的利润,以支撑高服务成本。

  未来B2C市场,不会像如今的价格战那样持续下去,整个B2C生态链将更加理性。(详见2012年第11期《京东商城的麻烦》)

  —许普/上海

  只有本土化才能全球化

  什么样的品牌才能真正称得上全球品牌?

  前哈佛商学院资深副院长约翰·奎尔奇(John A. Quelch)教授研究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全球品牌,一定是在各区域市场上最优秀的本土品牌。按照这个逻辑,品牌全球化与品牌本土化并不矛盾,企业实施品牌全球化战略,应该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和谐统一。一般来讲,一个品牌要经过地区品牌、全国品牌,然后才能发展成为全球性品牌。撇开区域差异性和地方市场的特殊性而一味追求全球化是行不通的,绝对的全球一致性也是不可能的。企业承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和消费水平,从而适应它,还会增强品牌的生命力,提升品牌的内在价值。另外,如果品牌发展到一定水平或到了实现全球化的时候而不再进取,只注重在本土发展,就会降低资源的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不利于品牌整体形象的形成,违背了品牌全球战略的初衷。

  综观世界现实,凡是成功的全球性品牌,无不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结果。比如可口可乐,现在几乎大多数国家的消费者都淡化了其背后的美国身份,数十年来,可口可乐花费大量的资金,把生产链、市场、品牌营销放在全球各地,这种经营模式使得可口可乐实现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和谐统一。(详见2012年第11期《商业皆本土》)

  —华启明/杭州

  诺基亚做跟随者又何妨?

  诺基亚全盛时期,全芬兰1%人口在诺基亚上班,每年贡献国家1.5%的GDP。然而,2007年之后,罹患胰腺癌的乔布斯,悄悄创新了iPhone。iPhone的触控式屏幕,指尖一划,将手机巨人诺基亚推到了墙角。

  纵观诺基亚失落的主因:一是产品设计无亮点,缺少独特功能,与其他智能机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二是技术创新滞后,与其合作的微软手机系统对企业用户缺少吸引力;三是产品推出和营销策略不对路。

  诺基亚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衰落,值得我们中国企业深思和借鉴,过去的成功不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手机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亦然。手机巨头诺基亚曾因出色的手机设计享誉世界,如今却败在了自己短缺的手机软件技术方面。诺基亚的路在何方?我们期待诺基亚的变革,但似乎情况越来越不妙。诺基亚仍然固执己见的拉住微软这根稻草,事实却是,比诺基亚更开放的三星,甚至HTC,却在不断收编诺基亚的原有客户,诺基亚仍然在错误的战略上继续前进。留给诺基亚的时间已经不多,诺基亚应该放弃固执,即使做一个市场跟随者又何妨?至少可以从跟随苹果、三星甚至HTC的步伐上,认清市场、消费者要什么,然后对应变革自己。(详见2012年第11期《诺基亚品牌重塑路径》)

  —赖伟辰/北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