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大发展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CDN,3G移动,腾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8-30 13:2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有研究机构针对全国各城市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评比,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网络体验却排在全国倒数第一。这一发现震动了业界,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接入带宽、骨干网建设甚至基础设施投资都是全国最好的,用户体验为何如此差?
“在互联网上,上海用户访问的主要内容都不在上海本地,数据中心在上海电信业务一、二百亿的收入中只占不到10%,却影响了另90%收入业务的用户体验。”王松说,这体现出中国产业布局的不合理,因为在美国,托管和CDN都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不会让运营商的利益失衡。
为此,上海市政府牵头改善网络体验。第一年,几十亿资金砸在了扩容、买设备上,这一年,上海从倒数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五。“有进步!”很多业内人士打趣地说,因为这不是改善体验的最好方法。第二年,上海开始和蓝汛合作,通过CDN更好地给本地用户服务。两年多过去了,上海一跃排在了中国互联网的前端,在最新的数据中,用户能够享受到的带宽达到了5.1M,超过了北京。“上海模式”也获得了工信部的认可,在全国推广。
互联网改变了这个时代。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都面临管道和访问问题,CDN公司就扮演着“数字物流”的角色。
“随着中国3G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方兴未艾的中国互联网电视以及云服务日益的普及,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大环境为中国CDN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也将推动CDN技术和业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北京快网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再德告诉记者。
俯瞰全球市场,美国CDN市场已基本处于相对成熟和饱和的状态,CDN渗透率在美国互联网约为50%。未来,亚洲是CDN高速发展的市场,中国的发展空间尤其大。目前,中国的CDN渗透率约为7%~8%,CDN为很多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带来了增值空间。
为了更好促进网络优化,今年上半年,工信部联合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三大运营商也纷纷大力推进网络提速工程。市场大了,自然有许多人将目标瞄准了CDN。
“这对行业是一个利好消息。意味着CDN将从几十亿规模的市场变成将来几百亿的规模,大家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和整个行业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网宿科技副总裁刘洪涛认为,任何行业都不能只有几个公司,需要新鲜血液的进入,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但是,相对其他技术领域,CDN是一个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事情谁都能做,但是专业和非专业一比就看出来了。”刘再德告诉记者,做CDN有两个主要门槛,一是网络资源,这个门槛相对低,因为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另一个是技术门槛。CDN是个技术活,需要很强的技术累积。互联网内容是多样性的,不是一个技术就能处理所有形态,比如流媒体和文本文件的处理形态就完全不同,大文件和小文件也不同。“很多人要做CDN是市场驱动,但是能不能做好是技术能力的体现。CDN是资源+技术+服务的整合,配置、订制、细节是CDN服务的三驾马车。”
怕不知 怕太懂
一直以来,互联网也在追寻着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内容便会增加一倍。内容越来越多,用户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四年前怕互联网企业不认识我们,不接纳我们,现在则担心互联网企业太懂我们。”这是几年发展下来CDN厂商普遍的无耐。
不管是蓝汛、快网还是网宿,大部分CDN公司90%的收入都来自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客户。对于这些互联网公司来说,CDN服务商的价值正变得越来越小,百度、腾讯完全有实力自建CDN服务,而且实际上他们内部也已经完成自建。
“和腾讯谈业务,不先准备几十万台服务器在全国部署都不好开口。与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匹配,是目前大多数CDN厂商都无法承担的。”王松说。在自建以外,外包给不同CDN公司的业务,利润就很低了。但是,对新兴的互联网公司,CDN厂商的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此,CDN厂商正在把服务腾讯、百度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经验应用在中小互联网公司上。不仅如此,CDN厂商还会在服务和交付过程中,同中小互联网客户交流大企业的运维、管理经验。这的确是良性的互动,但是,与大客户相比,中小企业在CDN上的投入资金并不多。
当蓝海变成红海,以蓝汛、网宿、快网为首CDN厂商,都开始加大力度布局传统企业级市场。尤其是大型传统企业,他们对CDN的需求正越来越迫切。华为、联想、海尔、海信、Prada、宝马、奥迪都是CDN服务的拥护者。不管是从网络营销还是服务的角度,大型企业都想通过CDN提高用户体验。以联想为例,如果一个用户想通过互联网查一下笔记本电脑的型号网页打开很慢,他很可能就会转移到另外一家厂商。
“更重要的是,在大数据的压力下,大型企业正在把企业信息化基础应用,如OA、ERP、CRM、供应链等业务与CDN服务相融合。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可惜,现在来看与互联网企业不同,传统企业市场对CDN厂商来说是一个慢热的市场,他们对技术的敏感度明显没有互联网企业高。”王松说。
那么开疆扩土,进军国际市场呢?事实上,CDN的目的就是打破疆界,但放眼全球市场,大多都是美国CDN公司的领土。从1998年开始,美国已经经历了三轮CDN公司上市;最近连亚马逊都进入到CDN业务中。因此,国际化只会给中国的公司带来更大的挑战。
同时,在欧美的CDN市上,传统CDN网络分发服务已经相当成熟,如果没有吸引人的创新,中国企业更没有生存空间。过去3年中,美国有几十家新兴CDN公司出现,它们各有特点,往往只针对一个技术环节、一类用户越做越细,连Akamai这样的大佬都拿他们没辙。
此外,云计算和大数据是分不开的,所以对于CDN企业来说,大数据也是一个挑战和机会。有人把现在的互联网成为“大互联网”,大就是指大数据资源,在这个时代,用户对大数据资源的多屏跨端消费需求持续高涨,借助加速服务体系,CDN的突出价值和意义也在发生变化。
“大数据的概念太大了,其中有很多机会,蓝汛会通过投资一些相应的公司,并与自身业务上深度整合,通过第三方的合作,满足客户需求。”王松告诉记者。
“事实上,对于CDN这个‘搬运工’来说,越多数据需要更大的计算能力、处理能力和快速搬运能力。同时,数据爆炸意味着更多CDN机会,也意味着更多需求的产生,CDN会遇见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刘再德认为,未来,数据要被处理成不同的形态,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处理、显示、逻辑排序搜索等将越来越细化。
网宿在大数据的火热中保持镇定,就像当时在云计算热火朝天时以静制动。
资本的未来
纵观国内的CDN,可以看到两条路:融资、并购。有人说,国内创业板是数据为王,而纳斯达克则是故事说了算。CDN很难有一个多美好故事,但是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2010年10月1日,蓝汛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谁也没想到,上市首日股价上涨95%,创造了3年来在纳斯达克IPO企业上市当天涨幅比例的最高纪录。股价不是王松最大的收获,规范化管理、公平的资本市场,以及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香港路演时,一位香港投资人问他:“CDN是干嘛的?”这句话让王松坚定了去美国上市的决心——亚洲的投资者虽然站在全球视角,却只对那些高调的科技情有独钟。因此,即使国外上市的风险大、成本高,但前景可期。“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创新环境和透明的市场。”
但是在网宿看来,像蓝汛一样在国外上市成本太高,国内上市的风险更小。“网宿上市以后带来了很多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是不再担心生存问题。在上市之前,公司的管理者整天考虑的是生存,公司规模小、资金少都是问题;但上市之后,主要考虑的就是发展问题和公司的战略方向,这个对公司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刘洪涛认为,上市让公司经营状况变得更加良性,管理者的心态会比较好。而上市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大幅提升了市场认可度。在互联网行业里,上市公司与创业公司在客户心里,信任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更有助于业务发展。
除了上市之外,合作共营也是一个方面。
去年9月,世纪互联正式宣布收购北京快网。跟世纪互联合并之后,刘再德的名片上多了一行字“世纪互联集团首席软件官”。此次的收购给市场带来不小的震动。消息公布后的当日,世纪互联股价上涨3%。
对快网来说,并入世纪互联,除了能够获得大公司丰富的管理经验、优良的品牌优势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外,对业务发展也是有极大地好处。而世纪互联通过收购快网,将获得一个由150多个服务节点(POP)组成的大型内容分发网络、北京快网专属CloudCDN平台,以及大量云技术及解决方案。这样的产品组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互联网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加快访问速度和加大承载规模,而且对用户来说,成本效益也将愈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