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华的新生活
- 来源:廉政瞭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赵光华,新生活,民企老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16 13:18
出乎预料
去外省采访一起民企老板上访举报事件前,我一直在心里打鼓:要不要找当地的宣传部,因为这样的采访一般会当成负面新闻,当地宣传部一般会按照“劝阻——不予接待——向记者所在单位或上级宣传部发函请求不予报道”的程序来处理。一旦宣传部门发函,记者的辛苦努力多半会泡汤,稿子也会按照惯例胎死腹中。
到了当地,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拨通了宣传部的电话,说明了来意。出乎意料的是,对方很热情地邀我过去。到了宣传部,一名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接待了我,我对他说:“其实我们没有预设立场,只是想还原事实真相,如果案件涉及到的各方尤其是政府部门不愿意说话,恐怕会给外界很多联想的空间。”他表示理解,随后吩咐新闻科科长联系我列出要采访的单位。这名副部长还就我要采访的事件,提供了他所知道的情况,同时介绍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社会经济发展等。
有了当地宣传部门的大力配合,我的采访出乎意料的顺利,尤其是一些媒体平时很难采访到的单位都接受了我的采访。
离开时,我对这名副部长和他的同事们表示感谢,副部长说:“宣传部是新闻记者的娘家,应该常来常往,经常沟通。”他没说要求记者“手下留情”的话,甚至没说“希望客观公正”的话。
一场事先预料会很艰难的采访居然就这么顺畅地结束,我想,除了双方沟通得力之外,或许这也是当地的底气所在,更是一种新的开放思维在体制内发散的结果。
文_本刊记者 王春
在差不多一个多月后,赵光华和记者又取得了联系。这次,是他主动打电话过来的。
对于赵光华,这名曾因辞职而“躲起来”的古蔺石宝镇原副镇长,不少人最关注的莫过于他现在的生活状态。
“现在很好啊,自由了、规范了,是我想要的生活。”赵光华对记者侃侃而谈,“我在泸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目前正在外省出差,为一个案子奔忙,刚刚看到你们对我的报道,就迫不及待打电话过来了。这个报道我很认可,今后大家可以做个朋友。”
“民事的、刑事的、行政的,各类案子我都接。之前在法院的4年不是白干的啊,最重要的是,我现在还有个好老师,你猜是谁?”赵光华卖起了关子。
“李庄!”在记者还在冥思苦想之时,他迫不及待给出了答案,“师傅被冤枉过,徒弟也曾有满肚子委屈,不过我的事儿就是芝麻绿豆点的小事。
看起来,赵光华现在愿意开口和记者谈过去的事了,但他仍认为没有必要报道:“地方政府对我还是很宽容的,所以私底下,我们泡上茶怎么聊都行。昨天看新闻,又有一批基层干部因为煤矿问题被处理了,这一行啊,可真说不清楚。网上有人攻击我给孩子吃进口奶粉是奢侈,但现在国内奶制品安全谁能放心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不都是为了孩子吗?”
记者发现,赵光华这次在电话里语速很快,和上次截然不同,已然赶走了之前的各种阴霾。但言语中仍带着一丝遗憾,“要是我早点能和小郑(因压力过大而自杀的福建龙岩郑姓副镇长)联系上就好了,肯定要好好劝劝,他才25岁,比我还年轻啊”。
文_本刊记者 舒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