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两会政策”熊消牛长可期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01 10:26
“两会”上的代表和委员们,从政治家到企业家再到投资界人士,代表着中国最有权势和最有财富的一群人,他们对经济和政策的意见和态度,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
甚至可以说,这群人在“两会”期间的讨论和表述,即便有些不是发自肺腑,但大部分依然是我们能够通过正规途径听到的中国最有价值的声音。
正因如此,一般情况下,在“两会”召开之前,资本市场往往会进入政策敏感期,表现总是不温不火。今年也一样,从2月份开始,从2900点到3100点,上证综指始终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区间波动,做多力量不敢放手一搏,做空动能也不敢肆意释放。
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外围环境的影响外,主要还在于市场需要等待“两会”传达出更多确定性信号,找到更多决策依据,然后再做方向性选择。而牛熊的对决,也将在两会中分出胜负,其中关键就是,“两会”将如何给相关政策定调以及如何具体操作。
事实上,在“两会”召开之前,中央层面都会召开一些会议来释放对各种政策的看法,提前放风,以便讨论。在通过“两会”讨论后,很多政策就能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尤其是像城镇化、财政政策这类大方针、大战略。而“两会”上的其他热点话题和关键词,也往往成为资本市场炒作的题材。
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观察“两会”,不应过度沉迷于一些炒作题材,而应通过“两会”看清经济和政策的大方向,从而找到中长期的投资逻辑。
那么,今年的“两会”,资本市场对它有哪些期许?又关注哪些内容呢?为此,《投资者报》对投资界人士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两会”,资本市场主要关注四大方面的政策问题:落实城镇化方针的具体政策是什么、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会如何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实现正常化、房地产政策走向及其执行力度如何。
此外,调查还显示,资本市场比较关心的还有:新兴战略产业政策、三农政策、区域政策、出口、通货膨胀、资产泡沫、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以及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等问题。
通过这些抽样调查,结合我们自己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我们认为,前面四大方面的政策问题,将是决定今年资本市场走向的四大基本面,而资本市场比较关心的其他几个热点问题,也将为投资者带来结构性的机会,如果能抓住其中之一,都可能获得超额的收益。具体如下:
第一、城镇化将是中国乃至世界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确定性大事件,这将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长盛不衰的动力,同时还可以为全球提供一个广阔的中国新市场。但是,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2010年的资本市场上获得充分的表现,在相关具体政策出台之前,也无法判断它对资本市场的具体影响,不过总体上是绝对利好。
第二、为使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得到保证,今年的财政政策必须延续2009年的积极态势,不能“退出”,但在具体执行上,不能再像2009年那样靠大举投资搞基建等新项目为主,而应该考虑“调结构”的需要,结合产业升级来安排财政资金,同时,需要在继续结构性减税以“促内需”,尤其是“促消费”。这将对资本市场上的部分升级产业和消费板块形成支撑。
第三、2009年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超宽松,今年需要适当“退出”以回归到正常的适度水平,以免出现难以控制的通胀局面和资产泡沫。不管是信贷的控制,还是各种收紧工具的运用,都会使资本市场的资金面趋紧,这对市场将是利空因素,但货币政策的这种退出,并不是疾风骤雨式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而不会对市场造成致命伤。
第四、中国资产泡沫的危险主要表现在房地产领域,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由于“大到不能倒”,它不但绑架了中国经济,而且是当前社会矛盾的焦点所在,政策必须以调控为主,但又不能过度调控,增加供应尤其是增加保障房的供应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具体落实有极大难度。总体上分析,不管是通过金融调控,还是增加供应,今年的房地产政策取向都将在房地产板块头上悬上一把剑,整体上不会有大的作为,对资本市场也会形成制约,但随着城镇化的逐渐落实,二、三线房地产股应有机会。
上述这些看法,是我们对这四个方面的理解和判断,其具体情况究竟会如何还有诸多悬念,但总体上我们认为利多政策将更占上风。对此,我们还采访了投资圈的一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有些观点和我们的判断一致,有些观点则相左,我们一并在本期呈现出来,供投资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