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釜底抽薪”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3-01 11:11
  特约撰稿人郑磊

  奥巴马不久前向华尔街投出“炸弹”,建议禁止银行利用联邦政府承保的存款进行高风险的自营业务投资,并且反对金融业内更进一步的合并。据称,这个“全面重整美国金融监管架构的改革方案”的制定历时8个半月,厚达85页,堪称自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全面、复杂和系统的金融改革方案。

  在一国经济中,有形资本的增长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创造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决定性因素,对工厂、生产设备以及商业和民用住宅进行资本性投资,是创造真正财富的过程。美国金融投资收益和借贷过多地流向了消费和金融投机,金融市场异常强大的财富对资金产生了实业投资无法比拟的诱惑,美国为了重新崛起,必须引导资本投入实体经济,这就要求从追求投机收益的华尔街分流。一个错位和失衡的经济,不经过痛苦的改造,永远无法实现持续性的复苏。

  美国政府执行经济保护主义是必然结果,然而这同样无法拯救美国。这是无奈之举,同时也会遭到全球各国的反对。改变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错配,根本措施在于提升实体投资的回报率,降低虚拟经济对于资金的吸引力,从而引导资金改投实体经济。

  现在不只是美国,全世界都在流行过度使用杠杆来获取金融投机收益。在资金成本如此之低、资金如此易得的时代,比较金融投机的超高收益而言,对于实体经济的投资必然受到大幅挤压,从而形成虚拟经济规模远大于实体经济的泡沫式经济失衡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通过行政手段抑“虚”扬“实”,奥巴马推出的这项改革,实际上是提出了解决美国经济深层危机的方案。以“明修栈道(防范金融风险),暗度陈仓(抑制金融行业发展)”的方式出台,可谓是煞费一片苦心。

  奥巴马带给了世界一个信号,必须给虚拟经济的烈马戴上口嚼,引导资本调整配置结构。

  奥巴马希望斩断来自银行流入证券市场的资金渠道,禁止银行拥有、投资或赞助对冲基金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禁止吸收存款的银行从事“与服务客户无关的”自营交易。一些敏锐的金融专家认为,奥巴马的提案可能严重阻碍金融业的发展。在最近举行的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美国银行业的4家巨头就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可以加强金融监管,但限制银行规模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给金融业造成损失。

  奥巴马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借口提出的金融改革方案,遭到了各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式的反攻。如果仅从风险防范角度出发,有比奥巴马方案更好的对策。另外,部分议员对于美联储被赋予广泛监督的权力抱有怀疑和忧虑,认为政府集权不是好事,担心央行无法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信奉市场经济的学者提出过度监管会遏止经济增长,谴责改革方案不利于投资与创新。无论奥巴马是否会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这个方案都会在各方既得利益者的围攻下无疾而终。

  金融资本、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已渗透至社会肌体的每个细胞,而金融寡头及其背后利益集团的力量远比外人想象中强大。如果奥巴马的方案得以实施,华尔街将受到沉重打击,有分析师感慨“轻度监管的时代已走到尽头,未来将是一个资产回报偏低的年代”。这个预期如果能实现,美国也许能重新走上夺回经济霸权宝座之路,这符合美国的最高利益。然而,奥巴马这次想动动美国金融业的蛋糕,谈何容易,最后的结果恐怕不是方案被改得面目全非,就是议而不决、束之高阁。

  (作者为香港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