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 摆脱出口导向型经济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3-09 15:57
  在接受《英才》记者的专访时,曹远征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资产价格上涨超过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引起,完全不同于以往几次由于产能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因此,其解决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2010年情况比较特殊,从表面上看,通胀不高,经济增长还不错,G D P有可能达到10%以上。除了投资增长率比去年可能会略有下降,其它都将会是很好的指标。但表面上很好,其实是暗流涌动。

  从国外看,世界经济是没有就业的复苏,2009年三季度欧美经济相对触底反弹,但是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甚至略有增长,达到10%以上。这个复苏,从另一角度看是资本市场跑的比实体经济快,是资产价格在恢复,实体经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恢复。

  过去所有的危机都是生产过剩引起,解决方法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降低利率来调控。这次的危机从金融方面出来,又叫“资产负债表式衰退”,是由资产价格垮了,债务负担过重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萎缩。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出口可能长期来看还是有问题的。中国虽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太大的打击,但是世界需求突然萎缩,导致出口出了很大的问题。出口是否可持续成了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复杂因素。

  由于全球需求量在萎缩,失业率在增加,如果中国增加出口那意味着其他国家失业率还在增加,这时国际贸易摩擦必然会日益加剧,将来可能会引起社会矛盾。

  如果从全球来看,复苏的基础要按传统理解是指望消费率的提高,那么现在看来全球储蓄率是上升的,储蓄率每上升一个点市场要损失600亿—800亿美元,也就是市场本来就不扩涨,现在市场又萎缩,那么就意味我们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要加大,这些问题都会给中国出口型经济带来很大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宏观经济的导向被出口所引领,而经济政策完全被出口所绑架,变成了路径依赖。

  针对上述问题,曹远征认为,中国现有的经济结构带有不可持续性,在靠世界经济重现繁荣的经济局面来扭转已经不可能时,调整结构又要长期的过程,其他方面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城市化发展是主要方向。

  推进城市化是目前中国与西方很多国家的不同之处。把农民从农村转移进入城市,既是改善收入的需求也是国家节约成本的方式,可以使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相对集中。

  在发展城市化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房地产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房价过高,没有人买得起房子怎么城市化?这就涉及住房体系的改革,过去我们住房体系是以售为主,是商业化的角度考虑,那么如果以城市化考虑角度,从全球做法来看要租售并重,要有租房的市场。这是对中低收入提供保障性,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目前政府的保障性机质的缺位。在城市化安排的中间,房地产的位置要重新考虑。

  其次是保障,政府内部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乃至为民主社会建设,要公开性透明性,财政透明政府的行动效率才能提高,民主法治才能健全。同时这样的安排下所有政府也开始要对自己负责,对项目规模和借钱有所考虑。

  最后是投资,中国金融体制也要有所改革,要有新的金融产品出现,使得小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国家大的项目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基本是一个股市,但理论上应该是债市最大,企业靠上市去募集资金有长期的资本来源,但债务来源都集中在银行,是短期的,这样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当中是不匹配的,它必然要有一个债务长期化的要求。所以,要有债券市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坏账的出现,债务重组要有资产证券化的东西出来,要不没法债务重组,如果这个市场活跃,可以减少政府过去烂债自己背的情况。

  口述|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王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