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机器人是现代高科技的产品,那就错了,来看看瑞士一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机器人,你一定会被发明家精湛的手艺和超前的想象力所震惊。
18世纪70年代,出生于瑞士的著名钟表匠皮埃尔·贾奎特-道兹制造了名为“笔者”的自动发条装置。笔者的外表看起来像个3岁小男孩玩偶,它使用了凸轮技术———随着凸轮的移动,凸轮从动件会解译它的轨道,并相应地移动小男孩的手臂。
凸轮在这一机械装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控制了笔画,还控制了它在纸面上的压力。
有关这一自动装置的机械原理另一个不可思议的细节是,它能书写任何单词(以及任何句子),写出的词句最多可以包含40多个字母,同时眼睛能够跟随文字移动。
实现这一细节背后的机理是,控制凸轮的车轮由符号和文字组成,它能轻松地以任何形式重组形成各种不同的结合。这种机械装置包含了6000多个原件,每一个都是手工定制、缩小化后以适应男孩身体的大小。笔者的诞生还得益于钟表匠当时使用的技术,内稳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过程)以及微型化。
更换笔者内部的40个可替换凸轮,就可以让它写出不同的词句,这意味着它能像电脑内的各种程式一样可以被“编程”,所以笔者也被一些科学家视为现代计算机的“始祖”。
笔者的发明者皮埃尔·雅奎特-德罗兹是欧洲18世纪最著名的钟表大师之一,除了制造钟表外,他还经常制作一些栩栩如生的机器人,或送给国王贵族们当礼物,或在上流社会中进行展出,以帮助他的公司售出更多的钟表和机器鸟。
雅奎特-德罗兹在欧洲宫廷中表演他的机器人时,还一度被恐慌的宫廷大臣们视为“巫术”,吓得他们夺路而逃。
而对于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来说,机器人就显得有点见怪不怪了。
(据凤凰网、中国青年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