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的选择性开放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石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08 09:50
中石化在销售板块引入民企,为国资改革当了先锋。不过,勘探及开采业务才是中石化的传统和主要盈利支撑,这方面尚未有混合所有制经营的迹象。
中国石化(600028.SH)公告称,拟在油品销售业务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但持股比例不超过30%。伴随这个消息的是其股价五年来的首次涨停。市场普遍认为,中石化此举是为国资改革拉开序幕,也是混合所有制经营的开始。
意义果真如此非凡?
炼油扭亏推动业绩改善
虽然中石化201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仅增长5.69%%,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损益却增长24.94%,净利润率得以大幅改善,从2012年前三季度仅为2%提高到2.4%。这得益于炼油业务扭亏为盈,该业务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收益66.56亿元。而勘探及开采和营销及分销板块业务的经营收益却分别同比降低15.45%和10.51%,但勘探及开采板块的经营收益为467.44亿元,化工业务同比减亏2.33亿元。
从2013年半年报也可清晰看出炼油业绩大幅改善,对整体业绩起到大幅提升的作用。201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增长5%,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却增长25.5%。净利润率从2012年上半年的1.7%增至2%。其中,炼油业务经营收入增长0.9%,但经营费用却减少2%,经营收益从2012年上半年亏损185亿元,到2013上半年盈利2.13亿元,经营利润率从负转正。但是其他板块依然不乐观,勘探及开采业务经营收益减少23.5%,经营利润率26%,而2012年同期则为32%。营销及分销业务经营收益减少16.8%,经营利润率为2.3%,而2012年同期则为2.8%。化工业务则继续呈现亏损状态,但较之上年同期呈现大幅减亏。
可见,正是由于中石化炼油业务经营利润率的大幅改善,才使得整体净利润率呈现走高趋势。而炼油业务扭亏为盈则主要得益于2013年上半年发改委出台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该文件强调将成品油计价和调价周期由现行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
发改委此举是对自2008年12月出台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主要修正现行机制在运行过程中调价周期过长,难以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因此,中石化炼油业务市场化改革得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其定价更加灵活和市场化。
销售业务利润率每况愈下
虽然炼油业务尝到市场化改革的甜头,但是对于其下游销售及分销业务却无形中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2013年前三季度,成品油总经销量为13464万吨,同比增长4.91%,但经营收益却同比降低10.51%。
2013年上半年也是如此,营销及分销事业部的经营收入增长3.2%,但经营收益却降低16.8%。主要是因为经营费用增幅达到3.8%,该板块采购量同比增长8.3%,但汽、柴油采购价格同比仅分别下降3.6%和3.2%,总平均采购价格下降3.4%,而2013年上半年,汽、柴油销售价格却分别下降3.3%和4.1%,总平均销售价格下降3.7%,形成采购与销售降幅价差约0.3%,因此,其销售板块经营收益率进一步收窄。
笔者进一步查询了2012年年报,销售板块全年经营收入为14719亿元,同比增长9.2%,但由于油品购进量及购进价格同比上升,导致采购成本同比增加1212亿元,增长9.8%,因此,2012年经营收益427亿元,同比降低4.6%,经营利润率2.9%,且2013年前三季度继续下降至2.3%。
但是得益于成品油价格的实施,其炼油板块业绩却呈现好转迹象,2012年经营收入为12709亿元,同比增长4.9%,经营亏损为114亿元,同比减少亏损243亿元。
再将时间回溯到成品油价格没有改革之前,即2008年12月之前,以2006年销售板块为例。当年销售板块营业收入5936亿元,同比增长28%,但经营费用5633亿元,仅增长24.2%,因此经营收益302亿元,同比增加199亿元。经营利润率为5%,比2013年前三季度高出两倍多。
中石化称,主要得益于终端销售量价齐涨。也就是说,采购环节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但终端销售价格却是市场经济。
2006年针对销售板块,中石化也提供了一组数据,汽、柴油采购价格分别同比增长19%和13.5%,平均采购价格增长16.25%,而销售价格分别同比增长17.9%和18.6%,平均销售价格增长18.25%。而柴油销售吨数为7369万吨,汽油销售吨数仅为3271万吨,柴油销售量是汽油的两倍多。汽、柴油销售和采购价格涨幅价差达到2%。
在成品油价格机制没有形成之前,中石化销售板块经营收益占其总收益比例为35%,仅次于勘探及开采板块,是中石化的主要收益来源。而到2013年前三季度,销售板块经营收益占总收益比例下降至33.6%。
反观2006年的炼油板块,收入与费用倒挂,亏损252亿元,虽然全年经营收入5804亿元,同比增长19.9%,但经营费用却高达6057亿元,同比增长24.2%,中石化将此归因于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从紧控制。
处于价格管制时期,炼油板块几乎年年亏损,但销售板块则红红火火,但到成品油价改日益深入之时,眼看销售板块经营利润率呈每况愈下的窘状,中石化终于允许民资参股其销售板块。
勘探及开采业务会不会放开?
勘探及开采业务是中石化的传统盈利领域。以近五年该板块经营收益来看,即使在2008年,其经营收益依然为666亿元,同比增长36.5%。2009年受原油价格下降影响,经营收益同比下降70.5%,为196亿元。2010年经营收益为471亿元,同比增长140%。2011年经营收益为人民币716亿元,同比增长51.9%。2012年经营收益为人民币701亿元,同比降低2.2%。2013年前三季度经营收益467.44亿元,同比降低15.45%。虽然近五年随着原油价格起伏,勘探及开采业务经营收益波动较大,但是一直保持盈利,而且也维持着较高的经营利润率。
笔者统计了自2005年至2013年前半年近九年该板块的经营利润率,2005年为41.9%、2006年为44%、2007年为33.4%、2008年为33.8%、2009年为15.8%、2010年为25%、2011年为29%、2012年为27%、2013年前半年为26.3%。可以看出,该板块经营利润率整体走势趋于下降,但是从近三四年来看,其经营利润率趋于稳定,尤其是近三年来一直保持在平均27%的水平。
据笔者统计,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经营利润比例来看,其勘探及开采业务经营利润占总经营利润之比分别为51%、67.8%、70%。2013年前三季度为58%。由此可以看出,勘探及开采业务板块利润占总利润之比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也就是说,该板块的战略地位对中石化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依然没有向民企开放。
相比而言,炼油板块、销售板块以及化工板块,不但经营收益率较低,而且盈利波动性较大,甚至有些年份出现亏损。如炼油板块,从2008年至2012年,其中有三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是在国家已经实施成品油价改的前提下。即使在盈利的年份如2009年、2010年,其经营利润率也仅为3.28%和1.6%,根本无法和勘探及开采业务板块高达27%的经营利润率相媲美。
再如化工板块,自2008年至2012年,虽然仅有2008年出现亏损,2009年至2012年其经营收益分别为136亿元、150亿元、267亿元和11.78亿元,之所以在2012年经营收益出现巨幅下降,在于化工价格出现下降,可以看出该板块盈利稳定性较差。该板块经营收益率依然较之勘探及开采业务低许多,据笔者统计,这五年(2008年出现亏损除外)经营收益率分别为6.2%、4.5%、6.3%、0.28%。2012年已经处于接近亏损边缘。
至于销售板块,虽然近五年未出现过亏损,但其经营收益率也非常之低。从2008年至2012年,其经营收益分别为382亿元、303亿元、308亿元、446亿元、426亿元,经营收益率分别为4.67%、3.86%、2.96%、3.3%、2.89%。虽然经营收益比较稳定,甚至出现上升态势,但经营收益率却呈现下降态势,这与成品油价格改革有非常大的关系。
虽然此次中石化并没有开放其勘探及开采业务,但是作为多年的垄断企业,先行开放销售板块已经取得不小的进步,或许这也为下一步全面开放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即使销售板块目前经营利润率较低,但是如果未来在民资的参与下,在更高效的管理下,其利润率或许会有所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多中石化的股价一直处于萎靡状态,甚至跌破净资产,中石化大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从2013年11月5日至2014年1月17日累计动用大约13.78亿元进行增持行动,累计购买股份数量大约为2.99亿股。
本刊特约作者 傅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