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7幕后大起底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OPPO,Find7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24 13:47
随着3月19日全新旗舰机型Find7的发布,OPPO再次以其对至美外观、极致性能和创新体验的追求,赢得了整个手机行业的赞誉和惊叹。无论是天际线呼吸灯、VOOC闪充、Waves Maxx Audio、5000万像素拍照效果等种种创新,还是众多“首个”和“之最”的冠语,无不投射出OPPO产品“至美·所品不凡”的理念。被Find7魅力所征服的O粉们,还为它起了一个可爱的昵称—“饭7”。然而不为外人所知的是,这款产品孕育了整整608天才得以问世,期间经历无数风险和挑战……
或许在绝大多数人眼中看来5.5英寸只是OPPOFind7规格参数表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数字,但为什么会选择5.5英寸,为什么不是更大或者更小,这背后的决策却是并不轻松。在2013年,OPPO专门针对屏幕尺寸的问题做了一次调查,他们找到500名最符合Find系列定位的目标消费者,让他们尝试从4.5英寸到6.2英寸一共8款试制模型,最终5.5英寸被确认为多数人的选择。
不过,这时候OPPO的上游合作伙伴、全球顶级显示屏制造商JDI给出的方案,仍是只能将2K屏幕做到6.2英寸。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放弃选择2K屏幕,要么就将屏幕尺寸做大。而OPPO选择和面板厂商一起潜心研究更小的2K屏幕,最终打造出了前所未有的5.5英寸黄金尺寸。仅仅是这一项工程,就耗费了半年时间,这也是Find7发布时间不断推迟的原因。但这样的等待是值得的:Find7拥有全球唯一的5.5英寸2K屏幕,全球最高的538PPI,也是全球最轻薄的2K分辨率智能手机。
在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眼中,另一项由Find7所创造的骄傲莫过于天际线呼吸灯。从Find7立项开始,在它的所有配置和功能都未确定之前,策划者们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要延续Find5的月牙底边,将之打造成手机历史上的经典。发布会上公布的数字是,在不到2平方厘米的导光膜上,涂布了数量高达3140颗的导光微粒!“实际上最初的天际线呼吸灯不仅仅是蓝色,我们尝试了蓝色、红色、绿色三种颜色,以及混色搭配。单单是导光微粒的色彩调试就花了60多个日夜。之所以没有选择三色混色,是因为最终效果在均匀度和亮度上无法令人满意。所以我们还是最终选择了更适合的蓝色。”但实际上,即使选定了蓝色,也不过是下一个选择题的开始。
为了尝试各种流行的设计元素,Find7的工业设计团队仅在外观设计上就耗费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去不断优化它,前前后后不断调整,总共试制了近20个类似真机外壳的模型。譬如目前Find7白色款背盖钻石纹的细腻程度精确到了0.25mm×0.25mm,据说在整个华南地区只有两台机器能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准。即便是背盖上一个小小的“OPPO”字样的LOGO,竟然是经过了外发电镀、丝印底色、焗炉等25道工序打磨而成。对这个不起眼的LOGO的改动时间,同样尝试了整整2个月,只不过是因为设计师们认为最初的金属LOGO无法营造出深邃的质感。
因为考虑到之前所提及的屏占比的问题,Find7的月牙底边这小小十余平方厘米的空间里,竟安置了导光膜、手机功能键、基带芯片主天线、双扬声器、VOOC闪充充电接口以及MCU芯片。在研发过程中,也有人建议取消一个扬声器,或是减少网络制式的频段,但最终结构设计师们还是选择了尝试突破自我。他们不仅利用智能开关切换技术,实现了更小空间里4G天线的全频段覆盖,保证了手机信号的毫发无损,还甚至玩出了背盖按键开关这个专利技术(据Kinder介绍,最初Find7定为不可拆卸电池设计,后根据用户需求而改变初衷)。不过对于外界来说,这些深厚的实力暂时被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的光芒所掩盖,那就是VOOC闪充。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代号TD104的闪充项目的确立还早于Find7,直到2013年3月才确认引入到Find7里。在2012年OPPO已经开始预见到智能手机的硬件竞赛,尤其是处理器和屏幕的快速更新,将使得电池瓶颈的问题愈发突出,Find5用户的反馈则证实了这一预言。那么在电池技术暂时难有突破的情况下,如何尽量让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更长的手机续航时间,便是闪充项目设立的初衷。
然而,最初谁都没有想到,这个项目竟然成了近年来OPPO最烧钱的一项投入,其风险之高、压力之大更是让工程师们自感“是用生命在战斗”。当然,那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项目在两年后将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充电速度记录提高了4倍,还开启了手机充电安全智能化的先河。
在闪充问世之前,手机行业也不乏快速充电技术。OPPO的工程师们最初也准备了6套方案来进行筛选,其中就包括2套提高电压的方案。通常手机最高只能支持4.8V的充电电压,其他传统厂商的快充方式几乎都是提高电压,然后在手机充电端进行电压转换。但这种方式会因为转换效率问题带来能量损失和热量剧增,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为了VOOC闪充,OPPO共计投入技术人员近40人,研发周期接近两年时间,包括端口开发和适配器的投入共耗费近千万元的资金:电路、电芯全部是选择定做,适配器成本是其他厂商的5到10倍,就连开模具都选择了两家工厂,仅此一项就花掉200万元。而在时间上,单是7-Pin接口就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供应商回忆那段时间时一直感叹,OPPO人的要求实在太过夸张,譬如要不断调试数据、软件测试,还要顾及到接口的美观度,以及和传统5-Pin接口的兼容性。工程师们回忆说,闪充从立项开始就一直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期间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尤其是2013年9月的时候,闪充团队负责人连续3周没有出过办公室,一直是一个人围着三台电脑不停调试,好在最后的成绩总算是没有让人失望。
和VOOC闪充一样作为Find7的主要卖点,号称5000万像素拍照效果,在新旗舰刚发布时可谓惊倒了所有人。拍照表现一直被看作是OPPO旗下Find系列的杀手锏,但用产品经理的话来说,“并不会为了追求5000万像素的数据而去硬着头皮弄个5000万(像素)”。
在Find7立项之初,策划者们就将镜头实力作为最重要的卖点之一来思量。之所以会强调5000万像素级别的画质,是因为在策划者们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旅途中会喜欢拍摄场面宏大的景观,而低像素却往往导致细节丢失。OPPO为此成立了影像实验室,把PI原画引擎2.0当作OPPO影像的核心,从屏幕、处理器到摄像头都为影像而服务。而Find75000万像素的最终实现就是通过拍摄10张1300万像素的照片插值而成。当然,这与索尼第二代堆栈式摄像头和OPPO特别定制的6P镜片的硬件基础是分不开的。
不过,最初研发团队为Find7准备了8套方案,甚至有一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光学变焦的后置双摄像头,还有一套拥有极强的弱光拍照表现(但在正常光线环境下的HDR范围稍窄,个别场景下拍照会略有偏色),却因为多种因素并未采用。而为了更好地发挥硬件的性能,高通、索尼和OPPO展开了三方协作,OPPO特别派遣了3名工程师前往美国高通总部,和高通、索尼分别派遣的一个团队一起来进行调试。而因为三方协作也涉及到各公司内部的事务,由于时差关系,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保证时间上的随时沟通。在整个协作调试期间,OPPO研发团队中的相关人员几乎从来没有在23点以前下过班。他们每天需要反复测试100多种拍摄场景是否会出现纰漏,而这一调试和测试就是6个月。
Find7背后的故事可能还有很多精彩,但即便是上面这些也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奋起。在苹果和三星创新日益趋于平淡之时,反而来自中国的品牌不断为我们带来惊喜。期望这样的惊喜还会继续,那么我们必定不吝掌声和钞票……
文=田胖子 图=肖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