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网红色情结
- 来源:新体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罗兰·加洛斯,网球,戛纳电影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6-10 14:05
网球起源于法国,尽管和足球、击剑、自行车相比,难以见到一位法国本土网球高手,这让骨子里很骄傲的法国人多少有些心灰意冷。不过,东道主的失落丝毫不影响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球场留下让人回味的经典。
春末夏初的法国,有两个地方像珍珠般闪烁光芒。一个是云集各界名流、争奇斗艳的戛纳,另一个是位于巴黎16区一块儿三角地上的罗兰·加洛斯公园。
“在体育与文化两个方面,法国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们描绘的是体育与文化融合的美好前景。作为这两个方面的代表,我们拥有的是罗兰·加洛斯和戛纳电影节!”这曾是巴黎奥申委主席波迪农在2007年对世界的宣言,尽管巴黎最后败给了伦敦,可这段话却传向了世界。
罗兰·加洛斯的来历
时间回拨到1888年10月6日,法国海外留尼旺传来婴儿的哭泣声,一个叫罗兰·加洛斯的婴儿在这里出生。25年后,青年才俊加洛斯从法国南部小城裴吉斯出发,跨越浩瀚的地中海,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驾驶飞机不间断飞越地中海的人。1914年他加入了法国空军,一战期间,他曾击落数架德军飞机,战功显赫。战场上从来没有常胜将军,4年后,加洛斯在1918年10月5日的一场空战中与自己心爱的飞机一同长眠于蓝天。
1927年,告别了硝烟的法国“四个火枪手”在决赛中意外战胜了美国队,第一次把戴维斯杯捧回法国。创始于1891年的法网比赛地还在巴黎的法兰西体育场。浪漫的法国人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也同时为来年的卫冕造势,决意修建一座新的网球场。一家网球俱乐部挺身而出,决定捐赠土地给法网做新球场,但他们有个条件,那就是球场要以罗兰·加洛斯的名字命名,因为这位法国英雄曾在这家俱乐部留下了他短暂但宝贵的打球时光。
于是,这个象征着勇敢、浪漫的名字就一直陪伴着法国网球公开赛。矗立在蒙特高地上的罗兰·加洛斯球场永远诉说着整个法国对英雄的纪念和崇敬。其实,有关罗兰·加洛斯,在法国可不是单单指一处地方,位于圣当尼市的机场也是以罗兰·加洛斯的名字命名,含义不言而喻,可见这位民族英雄在法国人心中何其重要。
法网的演变
承载着法网的罗兰·加洛斯公园经历近百年的演变,如今已经从一座网球赛场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网球文化公园,更成为全世界网球迷心目中红土球场的代名词。罗兰·加洛斯能够取得今天的地位,不仅因为法网悠久的历史或先进的设施,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为世界网球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特有的惊喜和意外。
在四大满贯赛事中,由于红土赛事的特殊性,占地8平方公里的罗兰·加洛斯是面积最小的大满贯赛场。随着比赛规模日益扩大,这里遇到过空间不足的问题,甚至一度传出法网要搬出罗兰·加洛斯的传闻。法网搬出让人魂牵梦绕的罗兰·加洛斯?这个有些不可思议的消息传出后,让多少人心碎。各地有着罗兰·加洛斯情结的球迷纷纷抗议法网组委会和巴黎市政府。重压之下,2010年经巴黎政府出面,准备辟出5公顷土地扩大罗兰·加洛斯的场地,让法网的主场灵魂永驻。
走进这座袖珍的大满贯场地,随处可以触摸到有关浪漫和优雅的历史。在罗兰·加洛斯的地下网球博物馆里,陈列着网球发展早期的球拍和球服,这些旧物陈述着有关网球运动的历史变迁。中央球场南侧矗立着四座青铜雕像,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四个火枪手”,1927年为法国赢得戴维斯杯的拉科斯特、科歇、博罗特拉和布吕尼翁,初来乍到的球迷都会在这里瞻仰伟大的英雄。
法网的忧伤经典
网球起源于法国,尽管和如今更受欢迎的足球、击剑、自行车相比,难以见到一位本土选手横空出世,这让骨子里很骄傲的法国人也多少有些心灰意冷。要知道,上一次法国男女单打本土选手在罗兰·加洛斯问鼎,得追溯到1983年的诺阿和2000年的皮尔斯。
不过,东道主的失落丝毫不影响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球场中留下让人回味的经典。闭上眼睛,当张德培、桑普拉斯、纳达尔的名字浮现在脑海中时,一段段尘封的历史会浮现在眼前,仿佛那些曾经定格的历史瞬间鲜活与生动起来。
1989年, 格拉芙与塞莱斯在罗兰·加洛斯半决赛相遇。格拉芙直落三盘,给15岁就亮相大满贯的塞莱斯上了一课。一年之后,两人在决赛中再度聚首,塞莱斯可没给格拉芙留情面,报了之前的一箭之仇,也将自己第一座大满贯冠军奖杯抱入怀中。
提到1989年,还要说说另一个名字——张德培。他第二次参加法网以非种子选手身份入围,在男单决赛中3比2力克瑞典名将埃德博格,夺得冠军。17岁3个月的张德培就此成为法网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可谁曾想到,2003年在中心球场输给桑托罗之后,31岁的他选择了退役,14年前那座火枪手杯仍是他唯一的大满贯收获。“在16年的职业生涯里,我只哭过两次,都是在这片场地”。动情的张德培在和罗兰·加洛斯告别,向来苛刻的法国球迷也给了他最慷慨的掌声,因为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法网对于我来说始终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不仅是因为1989年的那次胜利”。很难想象,如果没有1989年法网,张德培的人生轨迹又将如何走下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2014年的罗兰·加洛斯,他依旧会出现在带着排名世界第九的弟子锦织圭,延续他昨日的梦。
张德培的一生之敌桑普拉斯在这里也不太走运,这里注定留下美国人一生的遗憾。每次带着征服火枪手杯的信念来到这里,都留下遗憾,自1998年以来,他没有迈进过第三轮,在这项毕生没有得到过冠军的大满贯赛事中,桑普拉斯将最好成绩留在了1996年的半决赛上。2002年首轮,经过3个多小时、两次被大雨中断的拉锯战后,桑普拉斯再次摔倒在罗兰·加洛斯的红土上,这也是他留给罗兰·加洛斯最后的身影。转年过后,他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宣布告别法网,“就这样了,我不会再出现在罗兰·加洛斯中心球场了。我已经尽我所能了,所以当我放弃它时,我没有什么可以去遗憾的”。真的没有遗憾么?谁都知道,这不是桑普拉斯的真心话。
2004年,两度赛会冠军、47岁的纳芙拉蒂诺娃在阔别女单比赛10年后,再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罗兰·加洛斯的女单赛场,演绎了一曲凄美的回归梦。首轮,她就不敌19岁的阿根廷选手杜尔科,早早告别。距离她上一次问鼎法网,已经过去了20年。
2014年的红土风云
纳达尔还在战斗着,其实他早已成为历史。谁是法网历史上第一红人?无需翻阅历史,答案就在眼前。这位已经8次问鼎罗兰·加洛斯的马略卡小伙无疑是最没有争议的人选。在这块最容易诞生冷门的赛场上,是纳达尔让冷门彻底消失。在西班牙人的征战史上,只有2009年被索德林赐予了唯一败绩,其余时刻,他都是笑到最后的王者。在红土赛场上,纳达尔的防守技艺让对手心生恐怖,他的双反穿越也让对手无能为力。作为底线型选手,他赖以成名的是强大的上旋球,在底线击出的强劲上旋球总令人难以招架。他的上旋球在红土场上不仅稳定性强,更能在落地后产生极大的前冲力。这是纳达尔称霸罗兰·加洛斯的秘密武器。
进入2014年以来,纳达尔在自己最擅长的红土场上也出现了松动,蒙特卡洛与巴塞罗那两站热身赛上都匆匆止步八强,输给了红土场上从未赢过自己的费雷尔和阿尔马格罗。吃到败仗的纳达尔承认,自从今年澳网决赛之后,就难以找回自信。但谁都知道,纳达尔一贯谦虚低调,他不张扬个性,从来不喋喋不休地显摆自己的渴望和目标。
在拿到马德里赛冠军之后,他又在罗马的决赛中被德约科维奇赐予两人交手的四连败。不过,他对自己的法网征程依旧乐观,“我对法网的感觉越来越好,这几周的表现都在进步”。谁都不可以低估纳达尔对红土的征服之心。
中国人的红土情结
在中国球迷的心中,罗兰·加洛斯有着特殊的位置,因为那是中国选手圆梦大满贯的地方。当李娜在2011年法网征程中一路战胜科维托娃、莎拉波娃和阿扎伦卡等几员大将,闯入决赛时,她点燃了亚洲人对冠军的渴望。终极决战,李娜战胜了赛会卫冕冠军、同已迈入30岁门槛的斯齐亚沃尼,高高捧起冠军奖杯,那一抹飘扬在罗兰·加洛斯的中国红已经永不褪色。这是亚洲人第一次征服大满贯,李娜当时世界第四的排名也追平了伊达公子的亚洲排名纪录。
历史在不断地被人改写,时钟走到2014年,32岁的李娜刷新了自己的世界排名,来到世界第二的新高。她一直在突破和改变,并且紧紧追赶着女王塞雷娜·威廉姆斯。“我当然想当世界第一”,面对提问,李娜大声讲出下一个梦想。没有人再怀疑她的渴望,因为从2011年6月4日到2014年1月26日,经历了966天U型反弹后,李娜在墨尔本拿到了她的第二座大满贯。她渴望向人们证明自己当年征服法网不是凭借运气,她渴望能在职业生涯末期留下“心敢比天高”的呐喊。
在教练卡洛斯的带领下,李娜向着自己的第三座大满贯发起冲击。身为女双世界排名第一的彭帅和谢淑薇也在向她们携手登顶后的又一座女双大满贯发力。排名已经来到第三十四位的女单二姐张帅也在向自己的大满贯第一胜挑战。相比起强调力量与速度的硬地球场,没有身体优势的中国金花们似乎更适宜在红土场进行对抗。
罗兰·加洛斯的大幕徐徐拉起,这个注定浪漫的地方正在写下新的浪漫曲调。
文 张小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