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人文:为坐而设计
- 来源:精品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文,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6-14 10:30
Z—U—O,坐。
简单的一个字,最原始的需求,从人类站起来那一天开始,好好地坐下去就成了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在众多的坐具里,多数以椅子与凳子的形式存在,当然,你要是喜欢,沙发、床、窗台甚至是地板,都可以“君子坦荡荡”悠然一坐。
扯远了,回到“为坐而设计回顾展”,在“没有围墙的美术馆”的大众场所里,坐具的设计之美,总有一把闪亮你的眼。
“为坐而设计”以“坐”的行为方式为核心进行实验性设计研究,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本次“为坐而设计回顾展——中国原创历程2002-2014”首次将中央美术学院“为坐而设计”第一届至第六届竞赛展及邀请展的80件精华作品集中亮相于商场空间内,为观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同时,还邀请多位设计界嘉宾,开展系列公共交流活动。
“为坐而设计”每一届都有不同的命题,而在每一个不同的命题下,都能看到惊艳的艺术表现形式。首届“为坐而设计”作品展通过设计的方式来探讨、研究在特定或预想的生活、工作、娱乐、休闲环境下,人的行为方式与坐具形态的互动关系。在中国自主设计的品牌产品凤毛麟角的时期,首届“为坐而设计”大赛已经开始。不仅填补了中国当代家具原创设计赛事的空白,也在学术场层面上产生了一定价值。此后的几年,国内专业机构举办的家具设计大赛的模式也参考了“为坐而设计”,在国内业界起到了良性的引导作用。
在第二届“为坐而设计”作品展,不同器物形态的出现、演化、变异,出现了新一轮的时尚潮流。“为坐而设计”可以是某种改进设计,也可以是全新概念的未来设计。
在延续以往两届大奖赛的设计理念——“原创设计,为坐而设计”的基础上,第三届“为坐而设计”作品展还与北京奥运同唱一个主题,将“绿色”“人文”“科技”的理念渗透到“为坐而设计”这一设计主题中。将设计行为建立在环保型造物原则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地域性造物特点,丰富人物造物精神内涵。
在以深化和继续“为坐”为主题的第四届,参赛的作品须根据户外公共空间的功能要求和审美倾向以及环境要素等进行创作。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设计实物系列展览,金奖《模数》在设计师候晓晖的创造下,果然有趣。《模数》被放置在葱绿的公共环境中,观者可以试坐,探讨的是坐的形态、坐的方式、坐的环境及坐的心情,共同思考在特定或预想的生活、工作、娱乐、休闲等公共环境下,人的行为方式与设计的关系。
第五届的主题则由德国阿布斯教授提议,以“坐与其他行为”为主题,进行相关的原创设计探讨,将设计师的视点拉回到人与物的关系本体中,深入研究既要满足“坐”的行为要求,同时还伴随工作、学习、游戏、娱乐、移动、运动、睡觉、休息……将这些行为的实现构建在“坐”的基础上。
第六届“为坐而设计”大赛的主题成了探讨“坐与长者”。以参赛者自己的生活环境或成长过程,表现与长者们共处时所引发的对于“坐”和坐具的设计探讨和操作。人的生命、生活、成长都与身边的长者密不可分,秉承以实物作品参赛并展览的模式,直观真实地展文_罗琳图_“为坐而设计”回顾展组委会提供现设计作品与使用者的关系。
如果要在80件作品里,挑出自己的心头好,应该是件很难的事。幸亏,它只是个展览,只需要一双眼睛就能收获全部。“坐”这个简单又重大的课题,值得你来看看——一把好坐具,你可以停车坐看枫林晚,也可以坐看云起时。
文/罗琳 图/“为坐而设计”回顾展组委会提供
